第124章 明争(第2/2页)

而不接,等于直接表明只效忠于皇帝,今后十几年里安心当个翰林院修撰。

但没人能保证太上皇快死的时候,是不是会下一道旨意,让自己滚蛋。

再恶毒一点,让自己负责修史,那就又是十几年浪费了。

到那时候,说不定景隆帝自己都挂了,鬼知道新一代皇帝是否还能记住自己。

甚至新皇帝反而更加不敢用自己。

不接旨,后果同样严重。

好在死到是不会死。

毕竟自己怎么说也是六元及第,加上文官只要找到理由驳回圣旨的事可不少。

再不济,大不了辞官归家,皇帝不可能因为这就杀人。

那是暴君,太上皇没那么傻。

“状元公,还不接旨?”

戴权这次的语气就严厉了很多。

倒是周围的同科进士们,越听脸色就越愤怒。

不过也不是没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甚至那位叫范道的家伙,脸上还露出了幸灾乐祸的表情不说。

还站出来喝问道,“石伯谦,你想抗旨不成。”

石仲魁冷笑一声,这人绝对疯了。

此时跳出来说话的人,铁定没好果子吃。

果然传胪官大怒道,“大胆,御前咆哮,该当何罪?来人呐。”

范道吓的脸色一白。

倒是戴权呵呵一笑看了噗通跪在地上的范道一眼,不等负责殿前礼仪和安全的大汉将军接话。

先一步高声喊道,“状元公,先接旨,再说其他的。”

该死的死太监,石仲魁心里大骂。

果然殿前侍卫刚想动的身体,再次僵在原地。

处罚一个新科进士,确实没太上皇的旨意重要。

所有人的目光,也因为戴权这话,注意力再次放回到他身上。

一旁的于同甫更是急的、吓的浑身冒冷汗,呼吸声也慢慢粗重起来,可他再急也没用。

石仲魁听到自己右后侧的呼吸声,哪里还不明白这是于同甫。

顾不上失仪,手放在右后侧,对着于同甫微微摆摆手。

果然没一会,于同甫的呼吸慢慢平稳了下来。

而这反倒提醒了石仲魁,重重叹息一声,只能兵行险招。

一句话一不说,对着金銮殿拜到在地一动不动。

聪明人很快就反应了过来,皇帝破局的办法其实很简单。

既然石仲魁都拖了这么久,就是不接旨,傻子都知道他只想忠于皇帝。

毕竟状元是皇帝点的,也只能忠于皇帝,因为很大程度上来说,皇帝也是他的座师。

皇帝此时笑哈哈说些场面话,暗示他接旨,瞬间就破了太上皇的那些算计。

别以为皇帝就不用顾忌手下的想法。

所谓恩威并施,既然恩字在前,那就是说恩比威更重要,一句仁者无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种能为臣子考虑的皇帝,百分百会获得不少官员的认可。

而且还能维持住和老皇帝的微妙关系,再次把就要放到明面上的争斗,压到私下里。

这一进一平衡,最终还是皇帝占的便宜更大。

毕竟时间站在皇帝这边。

当然,前提是皇帝自己有耐心。

到时候石仲魁在京畿稻田养鱼和梳理河道成功了,百姓和群臣歌功颂德时,皇帝至少有一半功劳。

果然皇帝见金銮殿里有大臣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强压下心里怒火,仔细想想脸上的怒意很快被笑容替代了。

心里暗叹石仲魁不愧是六元魁首,就是聪明。

而且也够忠心。

片刻后夏守忠急匆匆的跑出金銮殿,快步走下汉白玉台阶。

笑着对戴权拱手道,“戴大监吉祥,奴婢这是奉陛下旨意,来为状元公道贺来了。”

这话一出,殿外199个今科进士和官员们,那是人人羡慕的快疯了。

既夺六元及第,又同时娶两个豪门女儿,这全天下的好事全被他石仲魁独占了。

可太上皇既然当皇帝几十年,哪有那么容易被人破局。

在石仲魁安心接旨、谢恩后,戴权又笑呵呵的说道,“圣人口谕。”

听完太上皇居然让自己明日去贾家宣旨,晋贾元春为凤藻宫尚书,石仲魁直接愣住了。

皇家婚配,不可能让外臣去宣旨的。

只能是太监这个家奴去。

可仔细想想,也不对。

口谕里没说封贾元春为妃子的事。

新科状元,还是六元及第的姑爷亲自上门宣旨,这得是多大的荣耀?

贾家和其他勋贵们,不感恩戴德才怪了。

而且要是自己明日前脚去了贾家。

后脚就有大太监上门,封元春为妃的旨意。

一众因为甄老太妃病重,而心里难安的勋贵和官员,也肯定会觉得太上皇没放弃自己。

石仲魁在心里叹息一声,暗道老皇帝就是厉害。

偷偷撇了一眼夏守忠,就见这大太监早已经双眼无神。

戴权则明目张胆的看夏守忠几眼,嘴角露出个嗤笑表情。

这才笑呵呵道,“状元公既然是贾家二姑娘的夫婿,那您和女尚书就是一家人。

这等荣耀也就是圣人深爱状元公和体恤贾家的功劳。

外人想求着都没这个资格和机会。”

石仲魁暗道,果然和自己猜的一样。

朝野虽会有议论,但太上皇帝加恩于勋贵,必然能稳住自己的基本盘。

再和皇帝争斗,稳住自己的权利就从容多了。

而且古代当父亲的有绝对权力,让自己儿子娶谁。

皇帝即便心里抗拒,也只能封贾元春为妃。

只是要是没出现意外,皇帝封元春时,封的是贤德妃。

这其实已经能说明很多问题了。

什么贤妃、德妃都可以,就是没有一人在活着的时候,占两个封字的妃子。

当然,你非得说这是皇帝的恩赐,也说的过去。

而石仲魁能想到这么多,无非是站在上帝视角,早已看破结局而已。

一旦身陷局中,能看明白的又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