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先礼后兵(第2/2页)

别看数量不多,可即便是灾荒年,宛平城县令求粮,这群人也没大方到一开口就给一百石的地步。

而且定下调子,后面的人差不多也会是这个数字。

毕竟这不是灾荒时白给,而没任何回报。

要是给少了,今后都没足够底气在灌溉时,和人争夺水源。

四十多人募捐下,最后刚刚过五千石。

石仲魁暗道这群家伙其实精明着,五千石也就是五千两银子换来一条足以惠及子孙的水源,怎么算都划得来。

而且平均一百多石,也就是一年收获粮食的十几分之一而已。

石仲魁倒没生气,本来就没想过这群地主老财能有多大方。

加上之前从上面要来的三千石和结余的一万三千石,手里一下子就有了两万一千石粮食。

拿到粮草,也有了合理解释粮食来源的理由。

石仲魁当然不愿意再浪费时间。

有宛平土地公的帮忙,想在茫茫山野中,选十几次处海拔高度比外界高的自涌泉,就如开了上帝视角一样。

自涌泉说白了,就是地下暗河流动时,水流遇到岩石裂缝时,要是水压足够大,水就会顺着裂缝被水压冲出来。

所以不少山上,才会出现自涌泉。

当然,这也受到季节和降水的影响。

降雨后,水渗入地下河,自然会增强水压。

从薛金平手下的三千屯田兵中,选出500人,带齐长矛弓弩和帐篷、粮草,跟着骑在马上的石仲魁,花了半天时间行军,来到了未来的长沟湿地公园周围。

按照土工公的指引,队伍在一座百米高的山,山脚下扎营。

石仲魁带着人爬上山,眺望下去,就见几公里外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由几千个自涌泉长年累月形成的芦苇荡和湖泊。

“大人,这一片水洼国朝刚建立时,就有过开荒的记录,只是地志里记录着百年前开荒放火烧芦苇时,火刚起,天上就下起漂泊大雨。

而且还只是这一片有雨,稍微远一点则半点雨滴都没下。

当时的乡绅和民壮都认为是有妖邪,或是湖伯发怒了,这才不了了之。”

石仲魁当然明白原因,人要更多耕地,等于从动物、精怪手里抢栖息地。

这成了精的精怪们会答应就怪了。

即便是自己,其实也在和湖泊抢水源。

毕竟选定的那十几处自涌泉流出来的水,最后也是往这附近的大小湖泊里流。

自己要做的就是改道,然后利用水往地处流的原理,把水汇聚起来,轻易就能把水引出来。

而当年那条黑鱼怪只是下雨而没伤人性命,只能说她有脑子了。

否则必然有道士找上门,或者当年的县令奏报给朝廷,就更麻烦了。

别说皇帝一声令下了,就是顺天府的知府跑去城隍庙告状,足以逼着城隍去降妖。

当然,还敢留在京畿附近,有年头的精怪,基本上都不敢兴风作浪。

所以石仲魁想了想,还是决定先和那黑鱼精谈谈。

真谈不拢,自己也不会直接打杀了她。

而是在外围,按照制定好的计划和路线,一点一点的往内挖。

而且这条沟渠选择的路线,必然是逐渐往高走。

等沟渠挖到了选定的十几个海拔比较高的自涌泉附近,差不多也接近了这一块区域最大的湖泊附近。

那黑鱼精要是识趣,那大家就相安无事。

要是忍不住,施法阻拦。

到时候,自己就有了足够理由对她下手。

而且自己也没打算真的把芦苇荡烧了,蛇虫鼠蚁再微小也是生命,没必要的话,还是别破坏它们的栖息地。

刚才说话的宛平县丞再次开口提醒道,“大人,这一片湖泊本身就是低洼带,想把水引出来,就得修蓄水湖抬高水线。

可这就不是小工程了。”

“本官知道”。

石仲魁暗道自己有先见之明,向工部左侍郎邹恒毅只承诺了开荒1千亩农田。

按照计算,只需要利用十四处自涌泉中的3口泉,引出来的水足以灌溉两三千亩地。

同时也足以向这附近捐了5千石粮食的地主们交代。

至于如何分配水权,就和自己无关了。

剩下的11口泉先不动。

万一自己疏通河道时遇到麻烦,也能利用这一点来拉拢朝堂上的势力。

毕竟水源充足的农田,和缺水的农田之间的价格差,往往就是一两倍、甚至好几倍的差距。

甚至招来山神,把一些自涌泉堵住,就可以增加自己选定的那些自涌泉的出水量。

不说灌溉十几万亩地,两、三万亩还是不难的。

这办法对普通人来说,就是天方夜谭。

但对石仲魁来说,简直易如反掌。

而且要是仅仅只用来灌溉麦田,受益的农田数量绝对能多好几倍。

这种选择题,正常来说根本不用犹豫。

不管是稻子还是麦子都是粮食,肯定是增收的土地越多,养活的人也越多,功德就越大。

但自己接的差事写明了稻田,即便最后确实让大几万亩麦田获利,保管还是会有人参自己。

而那些获利的地主,绝大部分也会装聋作哑。

这种事历史上就出现过不止一次。

辫子朝治理了黄河的水利大家的结局,是被参了个‘屯田扰民’而撤职病死。

所以石仲魁没考虑多久,就决定还是按照制定好的计划做。

但这之前,还是要和那黑鱼精见一面。

对着随行人员说了句‘下山’,趁着天色还早,骑着马,带着薛金平等人先规划第一期的沟渠开挖路线。

时间也到了傍晚时分。

在自己的帐篷里,招来宛平土地公,再次询问一番,确定了没有湖伯后,这才让接班的夜游神,去寻那黑鱼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