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一触即发(第2/3页)
王伟微微皱眉说道,他觉得这个戴子高肯定是故意在给自己难堪。
戴子高退下后,王伟这才面带笑容,走过来拉着长孙俭的衣袖说道:“当年我家主公在洛阳时,便听闻长孙先生刚正不阿,只是无缘得见。如今择日不如撞日,请随在下一同坐船南下安康郡面见主公吧!”
“吴王丰神俊逸,当年在洛阳就是一号了不得的人物啊。”
长孙俭脸上出现回忆的表情,脑子里出现了当年那个挥斥方遒的少年模样。当年刘益守的大名便是响彻洛阳官场,当时在洛阳当小官的长孙俭又如何会不知道这个人呢?
说起来,刘益守没见过长孙俭,长孙俭反而见过刘益守一面,当时的第一反应却是:这么年轻的人也能左右洛阳政局了?果然是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然而后面发生的事情,证明当初长孙俭非但没有高估刘益守,反而低估了不少!
“王先生请带路吧,有话路上可以慢慢说。”
长孙俭有些无奈的说道。
事到如今,他虽然也不是什么阶下之囚,但终究是俘虏的一种,面上无光是肯定的。
事实上,王伟跟长孙俭的关系,远比他跟南梁地方官员的关系要近得多。
王伟跟梁国的大部分官员都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那些人都是跟南方世家大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王伟来自北方,显然跟这些人没什么共同语言。
可是王伟却跟长孙俭是一个圈子里混过的人,当初都是在北魏当小官,还当了不少年。只不过彼此发迹的路径不同罢了。王伟不但对长孙俭没什么仇,反而还倍感亲切。
“关中诸人,与我家主公颇有渊源,长孙先生不必紧张。来者是客,我家主公必定招待周全。”
王伟宽慰长孙俭说道。
“嗯。”
长孙俭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客套话听一听就好了,现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反驳有什么意思呢?
……
褒斜道的历史很悠久,是中国历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沿用时间也最长的栈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里面说的“栈道”,就是这条道。
公元前266年,范雎担任秦国宰相后,决定创修褒斜栈道,大力发展秦同巴蜀之间的往来交通,后秦军走褒斜道灭蜀,将巴蜀打造成了歼灭六国的大后方。
《史记·货殖列传》载:“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来形容褒斜道的重要性。
听起来很美,但是,如今的褒斜道其实没有那么好走。
自秦昭襄王时期开始,褒斜道就在经历持续不断的人为与非人为损毁、修复、再损毁、再修复!光三国时期就修了四次,西晋修了两次。
因为战争的需要,有人烧就有人修。
这条路靠近汉中的南段一直比较稳固,但靠近关中的北段,从来都是修一次换一个地方,如今的所谓“褒斜道”新道,跟陈仓道有部分是重合的。乃是北魏朝廷在几十年前新修建的。
因此这条路是北边好走(几十年前才修过的),南边的路都是秦汉时期的故道,数百年风吹雨淋早已破败不堪。
自从西晋灭亡,司马氏丢了江山以后,就没有再修过褒斜道南段。
李弼虽然只是领着“为数不多”的一千府兵精锐,却也是被折腾得苦不堪言!
很多道路,都是“理论上”很好,地图上很顺畅,但实际上走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了。当年修这条路的时候,每隔一段,都是有驿站可以落脚的。
如今因为战乱没有驿站,那至少应该有相关的遗址,利用一下,也可以为行军提供便利。
可是这些地方,李弼带兵路过的时候才发现,早就破败得认不出原有的模样了。
栈道隔一段就有木板消失不见,也不知道是因为年久失修,还是有人故意破坏。
李弼不得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路上耽误了很多时间。
在折腾了十多天后,大军终于抵达了栈道的最后一站:褒中县。
说是县城,实际上地域非常狭小,更像是大山中间的路稍稍宽一点,人们利用这个宽度建了一个狭长的,南北走向的小镇罢了。
连城墙都没有!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战乱被损毁了。
李弼派人去探查了一番,不出意外,一个人都没有,这里早就被荒废了。甚至荒废很久了,每个房子都被爬山虎包裹着,院子里全是杂草。
不过人虽然找不到,倒是这些破败的屋子,还可以勉强供士卒们歇息。
不仅如此,黄昏的时候,屯扎在褒中县的部曲居然还遇到老虎成群结队的到“县城”里闲逛!
得知此事后,气得李弼下令士卒们用弓箭射杀老虎,事发突然,士卒们又畏惧成群结队的老虎只顾自保。
最终他们却也只是把老虎赶跑了,一点斩获也没有。
这些破事整得脾气暴躁的李弼快到爆发的边缘了!不过他到底是主将,还是排除了这些事情的影响,很明智的下令全军修整。
磨刀不误砍柴工,李弼让士卒们在这个所谓的“褒中县”休息了一天一夜,又派出斥候去侦查南郑城的具体情况。
很快,外出侦查的斥候就侦查到了一个绝好的消息:南郑城的防御极为松懈,他们甚至连周边巡查的斥候都不派!
听到这个消息后,李弼大喜过望!
选择褒斜道,固然是有林林总总的问题,具体说来就是这条路被破坏得太厉害,修缮的时候又不尽心,就好像一个磕磕碰碰的老妇人在走路一般。
但这些坏处,都被袭击的突然性这个绝对优势给掩盖了。
所谓一俊遮百丑,李弼要的,只是可以短距离快速发起突袭的条件。只要这个可以满足,行军中的苦闷和麻烦,都是可以忍受的。
如今大军粮草见底,若是突袭不成,估计他也真的只能打道回府了。
“传令下去,制作三日干粮,其他都屯留在此地。今日入夜便出发。”
李弼沉声下令道。
山地不适合骑兵作战,从前没体会,如今算是长见识了。
不仅是地形不允许,马匹的保养与维护也是个大问题。之前李弼还觉得苏绰的安排有点小题大做,如今看来,不安排骑兵随行,极大的减轻了后勤压力,让他们可以轻装上阵。
如果此番是骑兵奔袭,或许现在已经困在栈道上下不来了!
坐在半山腰的一块大石头上,李弼闭着眼睛回忆自己从前战阵厮杀的种种凶险,这次的行动,完全不算什么“大场面”。
只要拿下汉中,关中后续的人马,便可以源源不断的走褒斜道前来南郑。汉中非常重要,之前那几年,就是因为有汉中的粮草供给,从陈仓道不断输入关中,才让贺拔岳可以缓口气没有被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