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外卖的弊病(第2/2页)

“每个学校大概都配备有二三十个到五六十个外卖员,目前总计注册外卖员有五千多个,不过实际每天都在工作的应该只有一半的样子。”张农解释道,“因为不少都是大学生兼职,目前业务模式也是以大学内为主,所以才是这个情况。”

“哦,这样啊。”赵秘书没有多问,只是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对面的裴清兰这时候适时问道:“那你们未来有考虑过朝大学以外的领域扩张吗?”

“那肯定是有的,不过还不是时候。”徐行点头又摇头,“至少未来几个月,一直到明年暑假结束之前,咱们的业务目标都会是国内的大学内业务。”

“说说看原因?”赵秘书不太关心其他省市的大学,更在意能不能在沪市其他地区推广这个外卖业务,“普通地区也能送外卖吧?”

“这里面涉及的因素有点多,我就先简单说一说。”徐行摸着下巴,思索着该怎么说才更合适,随后目光便落在了餐桌上。

“赵秘书,裴总,我先问几个问题怎么样?”

“你问。”

“咱们打个比方,比如说我们几个,都是刚注册的外卖员。”

“嗯,可以,然后呢?”

“然后我们要送外卖对吧,现在我们几个就在这家小南国取餐,准备给下订单的顾客送去。”徐行这么说着,随后迅速报出几个地址,“华景园5幢1单元402,天元国际大厦24楼财务室,松季南路182号酒厂第二厂房。”

这话一出,赵秘书脸上便露出恍然的表情来:“这就跟出租车司机类似,需要外卖员对周遭环境很熟悉才行?不然光是找地方就得找半天,等找到之后菜都凉了。”

“嗯。”徐行点点头,“不过这个可以解决,目前我们给外卖员配置的系统也是自带导航功能的,但如果外卖员能更熟悉当地情况,自然会更好。”

“不过,也不单纯是这个问题,关键还在于赵秘书您刚才最后提到的。”

“嗯?”赵秘书挑了挑眉,旋即反应过来,“菜凉了?”

“对。”徐行说道,“如果只是做大学市场,周边菜馆出餐后,外卖员大概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就能把餐送到,尚且还能保存一份温度。”

“但是如果把范围扩大,将外卖距离提高到几公里,那外卖员送一餐的时间很可能会上升到十几二十分钟,甚至半小时以上。”

“这就意味着菜品的保温是个大问题,必须得和相关外卖盒代工厂合作,研发一款适合保温携带的外卖盒,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那你想的还挺周到。”赵秘书点点头,不过还是说道,“但这也不是你不对外扩张的理由吧?先把市场占住不是更好吗?”

“另外一个理由应该更加根本。”徐行摊手说道,“用户习惯是很难短时间内改变的。”

“我这里说的用户习惯,不仅仅只是点餐的顾客,还包括出餐的饭店。”

“顾客需要习惯于提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在手机上先把饭菜点好,等货上门。”

“饭店也需要习惯这种线上点餐模式,专门准备好做外卖的设备。”

“这里面培养用户习惯的成本会比想象中的要更加巨大,越是急躁就越是吃力不讨好。”

听着徐行说的话,赵秘书和裴清兰都陷入了思索。

这些东西其实都很简单,徐行稍微一提,两人便能发散性的找到更多的细节问题。

但是让他们稍微有些不解和惊讶的是,徐行这种行为模式,看上去反倒不太像是做互联网企业的样子。

毕竟对于大多数互联网企业来说,才不会考虑你这么多问题,先把项目上马再说。

画饼画的越大越好,把投资人手里的钱拿到手,然后迅速把钱烧掉,换来一番繁荣景象,推动数据的高速增长,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

哪有人在投资人面前一个劲的讲缺点的?

“你确定你这么说完,我还会给吃了么投资吗?”裴清兰失笑道,“怎么感觉你不是在找投资,而是在劝退我啊?”

“在明确了市场风险的前提下做出的投资决策,才能保证我们在发展方向上不会出现分歧和争执。”徐行难得有点诚恳,“虽然说了一大堆的缺点,但我都有应对方案,只不过这些都需要时间和金钱,不是一朝一夕贸然冲刺就够的。”

“那你们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赵秘书斟酌着说道,“下个月有一个全国大学研讨峰会,你们既然打算先在大学内部推广开来,那要不要关注一下?举办地就在我们沪市。”

听到这个消息,徐行眉头一挑,没想到好处来的这么快。

“当然,如果可以的话,还得麻烦赵秘书了。”徐行笑着说道,“不过在此之前,还得看裴总这边的意向。”

“如果腾信阿里或者某度掺和进来,你有什么应对方式吗?”裴清兰问了一个绝大多数投资人都会考虑到的问题。

“打不过就加入好了。”徐行很没骨气的眨眨眼,“吃了么又不是微讯,我单独拿它出来融资,就做好了这个准备,只要将微讯与吃了么深度绑定,吃了么再怎么动荡,也不会脱离来自微讯的影响。”

“说到这个。”一旁的赵秘书忍不住插入进来,“相比起吃了么,我现在倒是对微讯更感兴趣,徐总有兴趣详细说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