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这算什么盛世(第2/3页)

刘长却半点都不慌。

无论群臣说什么,都只是咧嘴傻笑着。

“好,周相说的有道理啊!”

“蛮夷之人,不服管教,不再往来就是了,何以出兵征伐呢?将不以怒用兵,国不以怒用兵,周相这句话,深的兵法与治国之精髓啊!”

刘长奉承了几句,周昌却很是谨慎,谁知道这个家伙憋着什么坏水呢?

果然,刘长很快就说道:“不过,朕只是懂得一些冲锋杀敌的办法,用兵之事,那是由太尉来负责的,朕已经将吴国的情况送到太尉那里,请求太尉来决定,诸位若是有什么意见,可以派人告知太尉,朕就不再理会了……”

坏了!!!

怎么忘了皇帝手里还有这张王牌呢!!

韩信会去搭理这些朝臣派来的人吗?

显然是不会的。

那他们能说服韩信吗?

显然是不能的。

韩信在庙堂里是有着超然地位,从不与大臣们往来,而大臣们就更不敢跟他往来了,无论怎么说,这都是已经谋反了两次的人,谁知道还有没有第三次,武最的事情给群臣留下了两个宝贵的教训,家里不要养巫,无聊的时候不要乱串门!

朝议在无奈之中结束。

当刘长得意的回到厚德殿的时候,张不疑情不自禁的送上了吹捧。

“陛下!!”

“陛下圣明啊!!您一说淮阴侯,他们顿时就不敢说话了,鸦雀无声,哈哈哈,不愧是陛下!!”

张不疑围在刘长的身边,不断的夸赞道。

可罕见的,刘长的脸上并没有出现什么欢喜之色,他只是皱着眉头,看起来像是在沉思,张不疑第一次没有能看出刘长此刻的想法,这让张不疑十分的惊讶,跟随了刘长那么多年,刘长甚至都不用说话,张不疑就能看出他的想法,他的状态,他的心情,可是在此刻,他居然看不胡陛下在想什么。

平常,陛下就该得意的说起自己的这个应对啊?

这是出了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吗?

“听到周昌说的话了吗?”

“他骂朕是独夫。”

刘长忽然咧嘴笑了起来,“不只是周昌,如今群臣都不喜朕,当然,朕也不曾喜欢过他们……倒也算扯平了。”

张不疑愤怒的说道:“这老狗,我现在就去……”

“算了,你也不必去了……诸事还得人家来操办呢,你把人家给打伤了,谁来办事呢?”

“陛下何时又曾在意这些老狗的话呢?”

“可现在,不只是一个两个,而是全部啊……就连我的老师,他都不理解我……还有阿母。”

“陛下不必在意这些!”

就在两人商谈的时候,门外再次传来了刘敬等人的声音。

刘长朝着吕禄示意了一下,想让吕禄去拦截一下,可过了片刻,吕禄忽然又走进来了,苦笑着说道:“陛下……陈侯来了……您是否……”

刘长可以不见周昌,可以不见刘敬,乃至是张苍,可陈平,刘长点了点头,允许陈平进来。

陈平看起来倒是没有群臣的那种愤怒,拜见了刘长,就坐在了一旁。

“臣都已经这般年迈了,不成想陛下还是不肯放过老臣啊。”

“啊??可这次朕没有让你来背负啊,朕还特意挑选了师父……”

陈平不屑的说道:“朝中这些人,不敢招惹淮阴侯,便以我与淮阴侯最亲,要我上书去劝说淮阴侯,我不肯,他们不敢怨恨淮阴侯,这罪名最后还是落在了臣的头上啊。”

听到这番话,方才还在烦闷的刘长却不由得大笑了起来。

他这次是真的没有想让陈平来背锅的啊,没有想到,最后这锅居然能以这种形式落在陈平的身上。

陈平说道:“他们就一口咬定我能说服淮阴侯,我哪里有那样的本事呢?”

“我与淮阴侯又不曾有什么交情……”

陈平摇着头,满脸的无奈。

“哈哈哈,仲父,您也不必太在意,这些人啊,就是无处宣泄,将气都宣泄在了您的身上啊!”

陈平看着刘长的心情不错了,这才开口说道:“臣听闻,陛下又催促周昌开垦耕地,同时还要讨伐南边的两个奸王,是这样的吗?”

“是啊。”

“陛下啊……南边的小国,他不知道礼仪,冒犯了大汉,派兵去惩罚他们,这是应当的,只是……”

陈平沉思了片刻,说道:“我听闻,上年庙堂令滇国修建道路,耗费巨大,西域诸国设驿站城池,耗费也不少,而所缴纳的税赋也不是很能弥补这一点……臣能理解陛下开疆扩土的决心,只是能否稍微缓缓呢?”

听到陈平的话,刘长顿时再次变得郁闷。

“仲父也是来劝说朕的啊。”

“不,臣并不是来劝说陛下收手的,陛下不必在这些蛮夷之地耗费钱财,可以提升他们的税收,让他们种植庙堂所需的作,如茶,如陛下准备从身毒引进来的棉,可以让他们为陛下开矿,服役……”

陈平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陛下太将这些人当人来看了,这就造成了攻占后的维持统治的费用大于收获,倒不如直接将他们当作免费的劳力来用……就算维持不了统治成本,也不能让他们薅大汉的羊毛啊,得稍微榨出他们的成本来。

“就以当地的王公为主,大汉派人监督,不必耗费心思来治理,让他们自己来治理自己,大汉只收税赋,打压他们的作物和矿产特产的价格,或者直接拿……”

“如此一来,群臣都不会再多说什么。”

“只要打仗对国家有利,谁会反对呢?”

听到陈平的话,刘长的脸上却没有出现喜色。

“如此一来,这些地区倒是不用大汉亲自来治理了……可是,这些人也永远就不会变成大汉的子民了。”

“陛下何必执着与将他们变成大汉子民呢?所谓民心,乃中原之民也,中原四周之胡狄蛮夷,何以称民呢?”

“朕虽然是圣贤,也做不到一视同仁,只是……您所说的办法,尽管可以在短期内为大汉收取大量的财富,可长久以往,却只是不断的冲突,战乱,仇恨,而且永远都是作为化外之地,不识王道,但凡中原有变,您所扶持的这些王公就会即刻自成一派,不再属大汉所有……”

“而朕的办法,如今的投入虽然巨大,可缓缓图之,大量百姓迁徙前往,说雅言,以汉字,受王化,以百年之时日,便与中原之民再无区别了……”

“可陛下所图的都是一些贫瘠的土地啊……这些人……”

“当初夏居河岸,以四周为贫瘠荒土,商居中原之地,以四周为荒土,周居九州,以北漠南水为鄙,夏时的贫瘠土地在商时就变成了良土,这是因为土地的变化吗?这是因为夏人耕耘开垦了这些地区,数百年之开发所成,商时的恶土,在周时就变成了良土吗?这不是也是开发之后才出现的变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