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绝佳的御史人选
宣室殿内。
刘长坐在上位。
南越王,燕王,赵王,楚王,吴王,城阳王,梁王,长沙王,胶东王,太子,齐王,河西王,代王,北地王,夏王……诸王坐在了两侧,神色肃穆。
此处并没有外人,就连吕禄都不在殿内,守在了殿外。
刘长平静的看着自己两侧的诸王,南越王昏昏沉沉,半眯着双眼,就好像随时都要归西,燕王眉头紧皱,仿佛是在纠结着什么,楚王,赵王都较为平静,只是眉宇里带点悲伤,吴王微微仰起头来,城阳王还是一如既往的保持低调,让人看不清神色,梁王茫然的打量着周围,胶东王正死死握着一旁河西王的手,齐王眼神惊恐,坐立不安,代王迎着阿父的目光,微微点头,北地王初次参与这样的会议,同样的不安,紧张到了极点,夏王鼻青脸肿,正在偷偷王北地王的衣服上抹鼻涕……
刘长深吸了一口气,逼着自己不要去看最末席。
“诸王无恙?”
刘长开口询问道。
“臣等无恙!陛下无恙?!”
众人急忙回礼。
刘长却摇了摇手,“算了,此处也没外人,就不搞这一套了,那个韩婴当真是烦人,今日一大早就开始来教我,教我召见诸王的礼仪……咱都是大皇帝的子孙,就不理会这个了!他老人家一生也不怎么遵守礼法,我们今日也就类父祖,不讲什么礼了!”
众人轻笑了起来。
燕王顿时就忍不住了,“陛下,既然是家宴,那我就直说了,您是知道臣的,臣向来是有什么就说什么……您不要听晁错的胡言乱语!他心里想什么,我太清楚了,他不过就是图名而已,这些大臣们都是这个德性,为了能让自己青史留名,无所不用,甚至是自寻死路,当初高皇帝杀死项羽,不许他人为项羽哭丧,还是有人特意跑到高皇帝面前为项羽哭丧,为什么?就是为了被高皇帝所惩罚,然后得到名望,青史留名!”
“晁错恶意离间我们诸兄弟,他是外人,我们才是一家人,难道陛下认为臣会谋反吗?若这是陛下的意思,只要陛下一句话,我就愿意放弃王位,为陛下麾下一将!但是,臣不愿意因晁错而受到委屈!!”
胶东王点着头,深以为然的说道:“此言有……”
吴王忽然回头看了胶东王一眼,胶东王的声音顿时微弱了些,“……些不合理。”
燕王一愣,原先你跟我交谈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燕王皱着眉头,忍不住提醒道:“胶东王,虽说是家宴,但是也关系到大汉社稷,还是得以国事为重!”
赵王有些不悦,“燕王这是什么意思?莫不是觉得胶东王是受了我们的胁迫?欺凌?他是我的兄弟!”
“这么说,他就不是我的兄弟了?!”
燕王忽然很生气,毕竟他不是高皇帝的子嗣,就如刘长所说的,是属于大皇帝的子嗣,跟楚王一样,都是高皇帝兄弟的孩子,肯定不如他们一家子那么亲近,赵王的话几乎就是指着他的鼻子说他是外人。
梁王也急忙开口:“赵王并非是这个意思,燕王亦是我们同宗兄弟,还是吾等之兄长,我们怎么敢不敬呢?只是说,这里没有公事或者私事,大家畅所欲言便是。”
刘长并没有开口,只是听着他们的交谈。
目前来看,高皇帝这一脉还是占着优势的,人最多,而且很团结,由吴王领头,加上其余几位,占据着极大的话语权。
作为全场唯一外姓人的赵佗此刻也是缓缓开口了,“既然是畅所欲言,那老夫也有几句话要讲。”
燕王瞥了他一眼,瓮声瓮气的询问道:“南越王想要说什么呢?”
“老夫认为,所谓的分权,并非是要对我们不利,而是要保护我们。”
“诸位可以好好想想,我们对陛下,那自然是忠心耿耿,可老夫平日里还是很担心,就担心后人里出个不肖子孙,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来,陛下对我们极为呵护,诸国实力大增,难免会有看不清自我的,若是将来真的发生了这样的情况,那我们一生的威名,岂不是都要因为那后人的缘故而不存?到时候,我们就是逆贼之父祖,谥号被夺,庙宇被毁,本国被除……”
“这不是要对付我们,而是为了将来而考虑,况且,陛下对我们的厚爱,会因为这分权的事情而减少吗?我们在地方上,依旧能大有作为,只是我们的子嗣要收拢一些……我觉得这没什么问题,诸位可以再好好想想。”
赵佗这么一开口,众人顿时都沉默了下来。
燕王严肃的说道:“我并非是舍不得手里的权力,也不是不愿意让孩子们收拢些,我只是觉得,诸王才是陛下最可靠的助手,也是将来皇帝最可靠的助手,地方郡守和庙堂大臣是靠不住的,这些都是外姓人……削弱宗室而加强外姓,这是不利于大汉的。”
“仲父说的有理!什么朝臣郡守啊,守护大汉还是得靠我们这些人啊!”
夏王终于忍不住了,拍着胸口说道。
代王看了看周围,狠狠掐了一下他的屁股,刚刚挨过打的夏王险些大叫了起来,急忙捂住了嘴,幽怨的看着二哥。
不让说就不让说嘛,掐寡人做什么?
你不知道自己力气有多大嘛??
不知寡人刚刚跟大哥打了一架嘛?
在诸王谈事的时候,这些二代们还是没有什么开口的资格的,尤其是刘长的子嗣,他们几乎没有自己的话语权,只能是以刘长的意见为主,而有发言权的两位,河西王和齐王,齐王早已被吓破了胆,每天做梦,都是梦到挂满了人头的厚德殿,基本不敢在这里发表什么观点,而河西王,悲伤过度,也不愿意多说什么。
吴王开口说道:“燕王说的有道理,诸王分封的初衷,就是要维护陛下……但是,过去与现在是不同了,当初内忧外患,需要诸王坐镇,防备外来的敌人,提防内部的奸贼……如今的大汉,经历了高皇帝,孝仁皇帝的治理,外头没有什么可以威胁大汉的敌人,而内部也不可能有想欺辱君王的奸贼……当今陛下如何,诸王心里清楚,而太子殿下,也是雄才伟略,能得人,大汉已得民心,百年之内,奸贼不会出与内……至于再往后的事情,就不是我们所能预料而制定的了。”
他看向了燕王,“况且,郡守已经开始分权,地方将设立刺史,统一监察,我们再进行分权,地方就可以平定了,至于庙堂,等地方分权之后,自然就要着手进行整顿,改变当今的朝治……您是知道这些的。”
“我知道,诸位兄弟心里,其实也是跟燕王一样的想法,只是燕王为人坦荡,故而直言……分权并非是对大家的不信任,而是大汉必要的治理改正,我们是依附于大汉的诸侯,大汉强盛,我们才能继续生存,我们的子嗣才能享受富贵,大汉之命运,与我们是一体的,在考虑事情的时候,我们要更多的考虑这样的行为是否对大汉有利,而不是考虑是否对我们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