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倾举国之兵(第2/2页)
看到明军不为所动,多尔衮叹息道:“可惜了,明军不肯出来。”
“主子,这其实是意料之中的结果。”洪承畴宽慰多尔衮道,“明军自从松山大战之后就彻底丧失了野战的勇气,至今尚未恢复,但也正是因为明军缺乏野战的勇气,我大清兵才得以集中兵力包围徐州城,否则一旦山东、夏镇、邳州乃至淮安府的明军北上,北直甚至于北京都会面临巨大的威胁,那时就麻烦了。”
“所以,最好还是先行铲除掉夏镇的明军,留着这一路明军终归是威胁。”
多尔衮皱着眉头说:“而且不拿下夏镇,运河就没办法打通,水师的漕船就只能走到台庄闸,接下来就只靠鸡公车和独轮车来输送,这次有随军包衣在没有什么问题,但下次运粮的时候就没有随军包衣,到时就得多跑一趟。”
这次南下,多尔衮还带了十五万包衣过来。
这十五万包衣是专门来徐州、归德府种地的。
为了打赢徐州大战,多尔衮也真是豁出去了,不仅把清廷几乎所有的兵力都调来了徐州战场,就连二十多万包衣也几乎全部调到了徐州。
这真是倾举国之力,就是要与明朝决一生死。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建奴的国力其实真的很孱弱。
从老奴举兵到现在,已经五十年过去了,但是建奴在遇到决定性的大战时,还是必须倾举国之兵才有赢的机会。
萨尔浒大战是这样。
松锦大战也是如此。
山海关大战还是如此。
到了徐州大战还是一样。
也就是八旗兵的战斗力、或者说骑射有足够强悍,要不然就建奴这么孱弱的国力,早不知道被大明朝荡平多少回了。
“主子,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
宁完我道:“山东、夏镇、邳州还有淮安府的明军都没有胆子北上的,多少年了,明军是个什么怂样,可谓世人皆知。至于让奴才们多跑腿,那都是应该的,为了我大清朝,多跑几里地算什么,跑死了也情愿。”
“就你会说话。”多尔衮笑了笑,把目光转向道侧。
只见道路两侧都是一块块的耕地,去年明显耕种过,但现在还荒着。
“主子你快看,这里的田已经复耕过了。”范文程道,“这样的话收成就有保障了,要不然今年的口粮真的就会很吃紧。”
土地就是这样,得常耕常种变成了熟地,产量才会高。
抛荒多年之后骤尔复耕,跟生地差不多,产量就不高,再加上建奴的耕种技术相比大明朝要落后,所以产量就更低。
多尔衮原本还担心屯田收成太低。
可是现在看来,却是不用担心了。
至少每亩收成五斗还是有保证的,种三百万亩就有一百五万石粮食。
“这应该是明军去年已经屯过田。”多尔衮轻嗯了一声,又笑着说道,“这样的话,我们不是还要感谢明军?”
几人正说话间,有巴牙喇回报说,十王带着镶白旗的巴牙喇前来护驾。
“老十五到了。”多尔衮脸板下来,说道,“待会你们都别替他求情啊,这次本王得好好的说说他,都三十多岁的人了还是这么不小心。”
“嗻。”洪承畴三人齐刷刷在马背上打了个千。
不过内心里却是暗忖道,九王对十王真是偏爱。
相比之下英亲王伐顺只是无功而返,就被削去亲王爵位,降为了郡王。
这回十王在山阳吃了这么大的败仗,光是八旗满洲就折损将近四千人,可是听九王的口气似乎并不太生气,一句不小心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很快,多铎就带着镶白旗的数百个巴牙喇兵赶到。
多尔衮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把多铎骂得狗血淋头。
洪承畴三人知道多尔衮跟多铎有话要说,便借故离开。
等到附近再没有别人,只剩下兄弟两个,多尔衮才道:“老十五,你的亲王爵位肯定是保不住了,降为郡王爵位,还要罚银五百两。”
“除此之外,镶白旗也要被禠夺十个牛录。”
说到这一顿,多尔衮又说道:“你不要怪十四哥心狠。”
多铎叹了口气,说道:“十四哥,能保住郡王就不错了,也就是我了,要换成别人在山阳城下折损了这么多旗丁,十四哥你怕是非剥了他的皮不可。”
顿了顿,多铎又问道:“从我们旗禠夺的十个牛录给了谁?”
“还能有谁?只能是正红旗还有镶蓝旗。”多尔衮道,“没有代善和济尔哈朗支持,你别说保住郡王爵位,搞不好连旗籍都会被剥夺。”
多铎摇摇头,苦笑道:“十四哥,我又给你添麻烦了。”
“知道就好。”多尔衮轻哼一声,又问道,“山阳这仗究竟怎么搞的?”
“十四哥,你快别问了。”多铎苦笑着说,“我到现在都还觉得迷糊呢,总感觉还没正经打呢,可是旗丁加包衣奴才就已经死了近万人。”
多尔衮道:“那个阎应元,真的有你说的那么厉害?”
“真就有那么厉害。”多铎神情凝重的点了点头说,“我从十三岁从军,到现在已经打了二十多年的仗,就没遇见过这么妖孽的人,就不知道他的脑子是怎么长的,你就根本想不到这家伙会用什么手段来对付你。”
多尔衮道:“世间竟有此等人物。”
多铎又道:“十四哥,有句话我得提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