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皇上驾到
彼时正好刮风,雪是停了,可风声呼啸,屋里外面又隔着棉帘子,屋里的人,根本听不见外面什么动静。
皇上就站在门口,温润站在皇上身后三步远的距离,屋里传出来朗朗读书声。
温润一听,原来今日他们读的是儒家经典《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虽然现在读起来,好像有点过时了,但是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不知礼可不行。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
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礼记》原本四十六篇,始于《曲礼》,终于《丧服四制》,但因《曲礼》《檀弓》《杂记》三篇内容过长,所以大多版本将其分为上下篇,故有四十九篇之说。
而他们现在学的正好是《礼记·王制》篇。
内容涉及封国、职官、爵禄、祭祀、葬丧、刑罚、建立成邑、选拨官吏以及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制度。
《王制》是较早的对国家法律制度进行阐述的篇章之一,为古代君主治理天下的规章制度的模板。
要说别人学一学就可以了,但是身为太子,国之储君,这一篇他是必须要学,且要学得好才行。
总不能当了皇帝,都不明白自己的制度吧?
故而这一篇,别人不用心,太子殿下是必须要用心的。
温润听了这学的是什么内容,就给某些人点了一筐的蜡烛。
怪不得要他今天入宫呢,原来今日学的是这一么一个内容。
这算是帝王学术里的一节了,且是关系到封建王朝的各种规矩,规章甚至是规制!
天子也得遵守这些条条框框,不可能脑袋一热,就给人封个爵位,总得有个理由。
就算是明朝那位以荒唐闻名的武宗朱厚照,也只是将飞鱼服、斗牛服当工作服发放,而不是随便封人家爵位。
因为不论是大臣们,还是宗室们,甚至是武勋们,都不会同意。
爵位一般都是在国朝订立之初,大肆封赏有功之人,等到风平浪静了,得到爵位无比艰难,世袭罔替的爵位,更是难如登天。
“……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爵人于朝,与士共之。刑人于市,与众弃之。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士遇之涂弗与言也。屏之四方,唯其所之,不及以政,亦弗故生也。”
里头七八个小子,这就是太子殿下的伴读。
他们正在背诵《礼记·王制》篇里,品制的第二段原文。
皇上很满意的点点头,因为孩子们背诵的原文,一个字都没错。
正待要推门进去,听里面的太子殿下声音响起:“孟师傅,孤已经将此段背的滚瓜烂熟,师傅能不能给孤讲解一二?只让背书,不讲解,孤如何能学的透彻?”
“数读千遍,其义自现。”结果一个苍老的声音,底气十足的教育太子殿下:“殿下只管读书,读的次数多了,自然就理解了,好了,继续背诵,今天背诵十遍,外面下雪了,就不要出门去玩耍了。”
另外一个少年的声音响起:“孟师傅,我在家读书,不论是祖父还是父亲,遇到我不理解的、不会的,不曾读到的内容,也会给我等讲解,为何师傅不讲任何内容,只一个劲儿的催促我等背诵啊?”
“就是,就是!”
“孟师傅,我真的不理解,背诵就能理解?那还要师傅干什么?”
“师傅是混饭吃的吧?”
一群半大小子,正好是叛逆期的年纪,因为皇上就这么一个儿子,故而给儿子找的伴读,都是比儿子大两三岁,三五岁的那种。
要说他们服气太子么?
未必!
只不过太子殿下跟他们同窗这么长时间,肯定私底下也有交流,也不知道太子殿下是怎么办到的,反正这帮小子是被他给收服了。
以往也起哄架秧子的,孟师傅就是孟翰林,他都知道,一群臭小子而已,他可不惯着:“吵吵什么?吵吵什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话没听过吗?让你们背书是为了你们好,难道要你们出门跟人谈论个什么,都不知道出自哪里,如何能服众?”
孟翰林对付这些小孩们,早就驾轻就熟:“来人!一个个的打十个手板!不知道尊师重道的东西,让你们背书就背书,不背书捣乱什么?当心我跟皇上建议,换几个伴读给太子殿下,被东宫撵出去的伴读,还有什么前程可言?”
这后头就是明晃晃的威胁了。
太子殿下不高兴的道:“孟师傅,孟翰林,孤的伴读,孤自己会定,父皇那里孤也会说,你这不讲内容,只一个劲儿的让孤背诵,到时候父皇问起来,孤如何回答?”
“太子殿下想多了。”孟翰林那边让人打手板,啪啪啪的动静响起来,那些少年伴读们咬牙不吭声,手都被打肿了:“皇上日理万机,考校殿下功课,只需要殿下背诵流利即可,释义什么的,殿下又不需要科举入仕,基本上知道点就行了……。”
各种不屑一顾,各种推诿不讲释义。
“可是……。”太子殿下要说什么,被孟翰林给打断了:“好了,太子殿下,你该背熟了这一段,那几个小子,挨了打就别再张嘴,不然还要打。”
温润不知道皇上现在是个什么表情,但是感觉心情应该不太美妙。
因为他听太子殿下说过,前几次,皇上也不知道是受了谁的影响,考校了一下太子殿下的功课,发现太子殿下背诵各种典籍,流利非常,十分满意。
但是后来两次,皇上觉得太子殿下都十岁了,释义也该学了一些,逐问了一段释义。
可太子殿下释义的内容非常平凡,甚至是有些驴唇不对马嘴!
皇上当时没发火,只是跟太子殿下点评了一番释义内容的对错。
转头问了降解释义的这位孟翰林,孟翰林跟他说,太子殿下不太爱听他讲课,经文释义的确是有些枯燥,故而这种释义内容,一般都是由浅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