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外藩近况

然后是姚广孝的信,高丽局越发激烈了,在姚广孝的辅佐下辛顿和尚如今可谓是一手遮天了,包揽高丽内外大权,同时大举起用同党,排斥异己,被他所杀者的家属都不敢控诉,这自然激化了高丽特有的两班贵族阶层。

至今清州韩氏、开京姚氏、青松沈氏三大家族已经公然与辛顿对立,哪怕是高丽王也难以缓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如此情况之下,主动的和被迫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或者说这些不叫起义,只不过是他们双方彼此试探的棋子而已,长则月余短则数天,也就被对方的兵马剿灭了。

到底是国情不同,狭隘的高丽国土上,本来就没有多少子民,单单是起义军队体量上,就达不到能够对抗统治阶层,一旦起义爆发,那么一小块地方,基本上是被吊起来打,到最后让一群军队过去搜一搜,就能清除个大概。

不过这种事情无疑是在自损根基,可惜辛顿和那些贵族才不会在乎,为了尝到甜头打碎瓷器算什么,左右瓷器是公家的,高丽境内目前的情况就是鹿走荒宫乱寇过,鸡鸣废馆行人次。

朱标对此喜闻乐见,是私家的还是公家的目前都不是我的,那就尽情的耍吧,水不混怎么摸鱼,姚广孝在信中最后提到,辛顿准备造反了……

然后就是大明使臣蒋思德的信件,若是不谈阴谋诡计,大明与高丽其实正处于蜜月期,高丽王获得了朱元璋下赐的冠服、乐器、雅乐、药方、典籍等,还请求派遣留学生入明朝国子监读书,并且上贡了苎布、绵绸、虎皮、豹皮,人参,海参等贡品,并选拔贡士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双方文化经济交流颇为频繁。

蒋思德在信中言道,高丽王如今也发现了辛顿和尚的野心,先是拒绝了辛旽请封自己为“五道都事审官的请求,然后又命命六部台省官亲奏事,并让史官近侍,前往报平厅听政视事,以制衡辛顿。

在最后蒋思德写了几句高丽王如今状态有些不对,鲁国公主死后他常常自施粉黛,扮成女人,和贵族子弟每日昼夜饮酒同床共枕,有时还叫自己妃嫔过来陪同助兴……

朱标看到最后直叹息,好好的一个大国使臣竟然关注这些屁事,看来此人已经被高丽糜烂的关系腐蚀了,这信若是让老朱看见了,非得派亲军都尉府赶去赐死,省的丢大明的脸面,不过朱标看在他写的颇有内涵哲理的份上放他一马。

等把这些都处理完,朱标就起身去了武英殿,还没到地方朱标就瞧见好几个被拖出来官员,各个都在不断的叫喊着求圣上开恩之类的话,可老朱怎么会对他们开恩呢。

路上朱标就让刘瑾去礼部,让礼部官员去请那个前元摄帝师过来,朱标也得见一见这位在乌思藏地位超然的老喇嘛了。

朱标在武英殿落座,过了半个时辰几名礼部官员才匆匆领着一群喇嘛走了进来,那个排场愣是让朱标震了一下,领头几个老喇嘛身着红绮禅衣宝相庄严,起身后足有四五十个小喇嘛举着佛象银瓜、牙仗、骨朵、膋灯、纱灯、香合、拂子、银杌、银罐、转经轮、红圆扇、拜褥、帐幄,经幡等法器。

早就回来复命的刘瑾脸都青了,这群秃驴要是突然发疯,轮着手里的东西一拥而上,伤到殿下如何是好,随即恶狠狠的瞪了那个礼部官员一眼,然后朝着下面的一个干儿子使了个眼色,那小太监快步走了出去。

不一会儿守在门口的侍卫就多了起来,而这时候喇嘛们已经完成了一套颇为复杂的跪拜仪式,纵然看不懂其涵义,不过也能感受到其诚心。

等众喇嘛都五体投地后朱标才站起身虚扶道:“都免礼平身吧,来人给喃加巴藏卜大师赐座。”

为首的老喇嘛没有反应,还是他身后的一个喇嘛翻译了一下他才领着众人起身,然后双手合十念叨了一句。

礼部官员在旁解释道:“启奏殿下,喃加巴藏卜大师只学过藏语和蒙语,所以交流还要靠翻译。”

朱标无所谓的点点头,人家是藏人,原本受封的也是北元的摄帝师,不会汉语就不会,朱标可不会因为外人喊几句我爱大明就心生好感。

老喇嘛就是不会说话都无所谓,他既然身到京城了这就是表态,比嘴里念叨什么强一万倍,随后双方就展开了颇为费力的交流,但是结果还不错。

期间喃加巴藏卜应该是说了不少有关其专业素养的话,朱标虽然听不懂,但是一看他身后那些顶礼膜拜的喇嘛就大概明白了,只可惜这种东西一翻译就变味儿了。

可能老喇嘛最后还是有些失望,毕竟他没能征服这个大明的皇太子,若是能让其接受灌顶,那么他帝师的名头就稳了,他们这一系又能风光上百年。

朱标老神在在的坐在上位,喃加巴藏卜这个老家伙有些太天真,或许他的佛法颇为高深,对其宗教典籍的理解很高,可在政治上这些都是没有用的,我跟你讲利益,你跟我讲极乐世界,这不扯淡呢。

说实在的,若是真的利益够高,他就是认下这个帝师又如何,乌思藏的领土何其广阔,能够用区区的虚名拿下再好不过,反正他比老和尚年轻,等把他熬死随随便便就能操控他们这一脉。

只可惜喃加巴藏卜不过是乌思藏的政教领袖,帕竹的释迦坚赞才是实际上的统治者,如此喃加巴藏卜可就没有资本谈条件了。

朱标最后的许诺就是大明会册封他为炽盛佛宝国师,他可以随时举荐乌思藏的人才,包括那些旧元的官吏大明都会予以册封,而且大明还会承认其为乌思藏宗教领袖。

国师这个名号听着唬人,其实就是宗教中学德兼备的高人的意思,是元朝发明的,国师分很多种,最高者称帝师,下面还有大灌顶国师,灌顶国师,国师等分别。

朱标的打算就是除了帝师之外,其余的都会大肆分封给乌思藏各个教派的领袖,还是那句话,什么东西都是越少越值钱,这也就是多封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