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第2/2页)

被考成法的KPI指标逼着,张世鹏一开始也只能采取比较激进宽松的信贷政策,给凡是符合条件的想买田贫农都尽量放贷,除非是朝廷拨给他的本金已经不够了。

短短几个月里,他就放出去了至少两百万两的银子,涉及了杭州府各县累计十几万的农户。

账面上的政绩是很明显的,经过这么一番贫农之间的相互兼并,杭州府境内剩下的贫农,户均拥有水田数量,从两亩多上升到了五亩多,翻了一倍都不止。

同时至少有七八万户人口,从农籍转为了工籍,为朝廷要力推的工商业建设,增加了全职廉价劳动力。

不过这种试点,估计后续也没法大范围推广、大水漫灌了。因为朝廷根本拿不出那么多放贷的本钱。如果一个杭州府,都要花掉一年两百万两、后续每年还会有新的兼并放贷,最终数年总和可能会超出五百万。

那要是应天苏州松江常州湖州绍兴宁波……这些人口密集人均田地很少的富庶府也都加入试点,不得一年耗费上两千万两?多年累计就是五六千万两?朝廷哪有那么多本钱来放贷?

以朝廷多年休养生息和平建设的结余,至今也没结余到一亿两银子。而每年的财政收入,也才几千万两而已——

这个数字其实已经不低了,因为大明如今的人口还没恢复,也就七千多万人口,每年财政收入能有几千万两数量级已经不错了。

后世平行时空的清朝,到了乾隆末期嘉庆初期,也就一年七八千万两的财政收入,要不怎么说和珅价值八亿两的抄家能抵朝廷十年岁入呢(其实黄金现银都才分别几百上千万两,其他都是珠宝珍玩土地估值的,这里只是类比便于说明)

所以,大明朝廷恢复和平后,这几年慢慢攒下的积蓄,在未来五年里,就算不出别的意外,没有别的花钱的地方,也就只能给南直隶加浙江的小部分府试点这个新法。

得等这些放贷十年八年之后收回来,利滚利滚到三倍(如果贷款都能顺利收回来的话,实际上肯定有坏账损耗),才能在南直隶和浙江其他地区,外加江西福建推广。再过十年,才能滚到湖广四川两广……

所以这肯定是一个比“废丁分籍”更复杂和拖沓的大工程。如果大明不创造新的货币,或者搞点别的财源,靠财政结余的自有利息往上滚,三十年都完成不了。

好在这事儿也只是个引子,并不用很急,最终目的还是把废丁分籍的事情彻底推进落实下去。至于有多少贫农借到了钱帮助他们买地把邻居挤走,这指标本身其实并不重要。

……

张世鹏放了足足好几个月贷,政绩KPI数字蹭蹭蹭往上涨的同时,对本地民风刁钻颇有认识的他,内心其实也非常不安。

因为他知道,自己脚底下肯定埋了一个不小的雷。

所以,在小康三年正月,过完元宵节后,他在一个机缘巧合的时机,又遇到了朱树人派来浙江检查相关试点工作的姚启圣,就把自己对坏账的隐隐担忧,和盘托出了。

“姚先生,这放贷试点和鼓励贫农扩田,倒是完成得不错。可是这七八万贫农改工籍、剩余贫农户均田地翻倍有余,代价肯定也是很大的。

本官虽拿不到具体数字,但估计这七八万户改籍的工人里,可能也就最多五六万是安心留在本乡做工的。

至少有两万户,都是浑水摸鱼,顺势骗贷,估计多有青皮刁徒,最后肯定想卷钱跑路,或干脆耍横无赖——因为本官这儿最终核查到的贷款买田后又卖掉的人,至少就有两万户了,还不能保证今年明年会不会有更多的人,在首次还贷前卖田。”

张世鹏也知道,那些坏账风险户,未必现在就回卷款走,因为眼下还不迫切——朝廷放的贷款,并不是放出去后只过一年,就开始往回收按揭的。因为要考虑到很多人刚扩大生产,投资也比较大,钱都占住了,直接逼收按揭很有可能收不上来,还闹出乱子。

所以这种经营性贷款,一般都是买田后第三年,才开始收按揭年供。既然去年年底贷的款,现在还没到开始还款的时间节点,那些人也就没必要太急着跑。完全可以再观望观望,或者在本地找找更好的时机。

逃跑和跳槽也不能随便跳的嘛,不得找个能“涨薪”的机会。

所以,面对张世鹏的担忧,姚启圣倒是没那么紧张。他一脸崇拜地对张世鹏转述:“王爷早就想到这种可能性了,你这儿是试点,只要你本人清廉无私,没有从中骗贷牟利勾结。

就算最后有一点坏账率,王爷也不会怪你的——第一个吃螃蟹哪有不被钳的,不过,官府也要做好宣传,安定住人心,尽量潜移默化把还款期限多宣扬宣扬,让心怀鬼胎的人别太急着跑,就算你尽到职责了。

另外,真到了距离还款期限不足一年的时候,杭州府就该做好封境的准备,到时候要严查背井离乡的人,逮到有欠着朝廷放贷的,绝对不允许出镜,抓到一个就要看管起来——那样,就属于恶意欠贷潜逃了。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稍微提前设套动手。”

姚启圣这一年多里显然也不是白混的。他天天就琢磨着如何防止骗贷坏账逃跑,

加上他经常会向朱树人请示,而朱树人终究多了几百年的对金融骗贷的见识和防范,

往往偶尔一个点拨,就能让姚启圣这样的奸人奸诈程度倍增。

所以对于如何尽可能堵漏,姚启圣其实已经想得很多了。

张世鹏被他安慰后,倒也稍稍放心。只是夕惕若厉,时刻确保自己没有被腐蚀贪私,知道只要自己没有主观恶意,最后王爷的清算就落不到自己头上。

整个小康三年,税改废丁分籍放贷,有条不紊地继续推进着。反正这一年也不用还按揭,民间心怀紧张的无赖也被尽可能多安抚住,没有闹出什么问题。

毕竟这些无赖也都很穷,想出远门也不容易,估计一辈子只有一次下注机会,哪能不慎之又慎呢?没到紧要关头,是不容易下决心的。

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拖延搁置矛盾处理下,时间也就悄然来到了小康四年,一切看起来表面上都还很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