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七章 提学副使
杨慎回到京城。
当晚他便去了书房见杨廷和,同时跟父亲诚恳认错。
这次杨慎在永平府栽了个大跟头,把父亲和怀柔伯施瓒给卷了进来,一切都像是锦衣卫精心设计的圈套,到现在杨慎也没搞清楚,事情的根源在哪儿。
杨廷和见到儿子,倒没有任何埋怨,甚至还觉得这个长子有了成长。
“……生铁得而复失,乃有心人刻意为之,锦衣卫中有奸邪之徒以此来破坏君臣和睦,扰乱我大明国祚安稳。或与外夷有关。”
杨廷和安慰儿子,并没有把事情怪罪到杨慎,或是皇帝、锦衣卫头上。
杨慎道:“父亲,儿离京前,孙部堂曾找过儿,提过要将矿场遭袭之事,迁于辽东女真异族头上,可有此方面的原因?”
杨廷和摇头:“不知道。”
刚还觉得大儿子有成长,怎么突然就不开窍起来?
之所以让孙交去说,杨廷和就是为了保持一个首辅大学士应有的体面,无中生有的事能是首辅做出来的?
你明知这是权衡各方利益,不想把水搅浑的缘故,还当面来问?
“那父亲,敬道在朝前景如何?儿离开永平府前,朝廷已委派他为刑部郎中,让他彻查锦衣卫,他却瞻前顾后,只怕难以查出什么结果。不如将他调回翰林院,让他可以继续跟我共事。”
杨慎此时还在帮朱浩说话。
杨廷和道:“有关敬道之事,你不必再问,陛下那边已应允孙志同,此子回朝可以继续在中枢为官。为父不想过多干涉,以后你少与他往来,此子……不简单啊。”
现在杨廷和并不知道朱浩的立场,却隐隐感觉,此人应该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就算朱浩是因为孙交力挺的缘故,才又一次在朝廷立稳脚跟,但皇帝那边对朱浩的任用,还是超出一般大臣的认知。
事出反常必有妖,杨廷和就算再不想任用朱浩,也没法说一棍子打死,或者说,要稳住孙交这个老狐狸,就只能暂时满足对方的要求。
“只要他以后能在京师就好。”杨慎显得很安慰。
当杨慎离开时,杨廷和大概是想到了朱浩身上诸多疑点,神色变得肃穆。
既然都怀疑到朱浩头上了,区区一个年轻后辈,他能不做点什么?在儿子面前说不针对朱浩,那只是骗儿子的说辞,后续的动作马上就会有。
……
……
吏部。
杨廷和最近经常出入吏部衙门,在他正式致仕前,最重要的就是把朝廷人事大权牢牢地掌控在手。
吏部尚书乔宇最近一直在养病,虽然皇帝破例准允他可以不参朝,但吏部内事务他还是要负责的。
这天杨廷和便跟乔宇好好安排了一下地方重要官员的调动,尤其涉及到布政使司层面。
“……湖广提学副使,在张邦奇病休后,一直空缺未有补任,地方一直以布政使司官员暂代其职,如今张邦奇回朝,陛下有意要调其进京入翰苑,却是不知这提学副使的职位应当安排何人。”
涉及湖广布政使司官员安排,乔宇便提到张邦奇。
这个人因为在朱四为兴王府世子时,跟朱四见过面,对朱四有过私下考校,被文官公认为跟当今皇帝关系密切之人。
杨廷和问道:“过去几年,张邦奇在何处任职?”
“这个……好像一直留在故乡,也就是浙江老家养病……多是因家事。”乔宇对此也不是很清楚。
作为吏部尚书,并不是每个官员的家庭情况他都了解,再说张邦奇先前也不是那种很出挑的官员,只是因为跟兴王府牵扯上,小皇帝最近听说张邦奇要返回湖广提学副使的职位上,才提出将此人调到京城入翰林院为侍读。
乔宇道:“听闻陛下对此人非常推崇,认为他的学问在当世算得上出类拔萃,让他进翰苑,多是因陛下有书经方面不懂之事,要求教于相熟的讲官,而此人恰好符合陛下的要求。”
杨廷和面色拘谨。
他关心张邦奇过去几年在哪里,就是怀疑,这个张邦奇是否有可能是小皇帝身边的隐形幕僚。
或者说,这位是不是他一直在找的对手。
不过因为眼下朝中人对张邦奇了解不多,使得他想得到确切的答案,有点困难,只能慢慢观察。
但现在小皇帝对于跟兴王府关联之旧人显得很器重,却摆到了明面上,张邦奇毕竟有进士身份,且为翰林院庶吉士出身,就算皇帝真让其进翰林院,也没有超越规制。
“有关张邦奇入朝之事,陛下已问询过翰苑掌院学士,吏部这边很难插手。”
乔宇表明了困难。
皇帝要委命“传奉官”,找曾经对其有过指导的一省提学副使进翰林院,更多是需要取得翰林院那边的同意,吏部这边虽然总体负责朝廷官员的任免考核,但唯独对翰林院缺少必要的监管。
也是因为明朝中叶后,阁臣地位凸显,翰林院体系官员的地位跟着水涨船高的缘故。
乔宇的意思,要反对皇帝把张邦奇调到翰林院,主要靠你出马,不然就凭掌院学士石珤,还是艰难了点。
杨廷和没有对张邦奇过多评价。
在他将要离开吏部衙门的时候,似乎无意提了一句:“若是湖广提学副使一直没有合适人选,不妨考虑从现有翰苑中调拨一人过去……马上要卸任永平府知府的朱敬道,或可一试。”
……
……
孙交想让朱浩当户部郎中,或者回翰林院继续当修撰,这不符合杨廷和的利益。
既不跟孙交明着交恶,又要用点手段对朱浩有所惩戒,甚至打消对朱浩的怀疑,要么是把朱浩调到南京当官,或者干脆委命地方。
直接委派到偏远之地不合适,而现在湖广提学副使这个职位就像是为朱浩量身打造。
孙志同,你不是很想让你这个女婿以后有机会深造吗?留在京师不照样会卷入到朝堂纷争?不如直接调去湖广当提学副使,当一省教育长官,让他可以培养一些门生,顺带积攒一下声望,让其可以在朝混出名堂。
以为谁都能当提学副使?这职位可是让多少在意虚名的进士疯狂!多少人挤破头都想干这差事!
现在给了你女婿,算是对得起你吧?
皇帝那边,杨廷和也等于是交了个投名状,你不是不喜欢锦衣卫出身的朱浩吗?帮你打发走,这样得罪孙交之事,不用你皇帝来做,我杨某人代劳了。
其实……
这恰恰就是孙交的目的。
孙交不断跟杨廷和提到要保举朱浩,尤其言之凿凿要让朱浩留在京城,目的是什么?当然是把朱浩赶出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