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看来殿下猜对了

“殿下,三十万石粮食还不够吗?”

杨师道哀嚎。

他心里很清楚,李元吉之所以不接他的话茬,反而让他回去休息,是因为他开的价码李元吉不满意。

李元吉见杨师道把话说开了,也就没再藏着掖着,“呵,三十万石粮食,打发叫花子呢?当初我二哥东征的时候,给了你们一丁点好处,你们就给了我二哥十万石粮食。

如今我给了你们一整个赵州李氏的家业,你们却只肯给我三十万石粮食。

你们是觉得我好欺负,还是好糊弄?”

杨师道的脸色一下子就涨红了,咬牙切齿的道:“您不能将您从我们族中强行索取的粮食也算在其中!”

当初杨氏之所以供应的李世民东征大军十万石粮食,是因为杨氏在跟李世民达成了交易以后,李元吉借着同为杨氏女婿,为什么杨氏给李世民粮食,却不给他粮食的借口,强行从杨氏索取了一部分粮食。

这才使得杨氏供应李世民东征大军的粮食过了十万石。

这其中一部分是李世民交易的,另一部分是李元吉敲诈勒索的。

如今李元吉算在一起说,在杨师道看来,有点不要脸了。

李元吉又不是一个纯粹的唐人,在粮食和脸中间做选择的话,他自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粮食,所以他就当没听到杨师道这话,继续说道:“机会我是给过你们了,你们既然不在意,也不重视,那就算了,没必要谈了,你可以回去了。”

李元吉说话间,一脸满不在乎的样子摆摆手。

杨师道牙齿咬的更紧了,咬的咯嘣作响,但却没有离开,而是微微弯下腰,隐藏了自己的脸,声音沉重而艰难的道:“您到底要多少粮食才会满意?”

李元吉毫不犹豫的伸出一根手指道:“一百万石!”

杨师道猛然抬起头,满脸的惊恐。

这是要人命啊!

虽说杨氏家大业大,但也没办法一口气拿出这么多粮食来。

“殿下,我杨氏虽然有良田万顷,但也拿不出这么多粮食来。就算是掏空了我杨氏的家底也拿不出来!”

杨师道急声说。

李元吉淡然道:“那是你们杨氏的事,跟我无关。”

杨师道脸色有些阴晴不定的道:“此事……”

李元吉不等他把话说完就插话道:“你想说此事你做不了主,还要回去商量?”

杨师道下意识的要点头。

李元吉又道:“我已经让你们商量过一次了,也只给你们商量一次的机会,如果你们还要商量的话,那就没必要再谈了。

因为我已经没有时间等你们了。”

杨师道张着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李元吉继续道:“我也不瞒你,清河崔氏和范阳卢氏已经派人来找过我了,你们杨氏要是不尽快给我一个答复,那我就只能跟他们谈了。

我相信,他们在看到了你杨氏的下场以后,应该多果断一些,大方一些。”

杨师道听到这话,脸色大变,下意识的追问道:“是朝中的那几位?”

李元吉也没有隐瞒,点了点头。

他也没骗杨师道,清河崔氏的人和范阳卢氏的人确实跟他接触过了,只是还没有开价。

倒不是说这两家开不起价,而是他没有让这两家开价。

在瓜分赵州李氏这件事情上,他情愿便宜了杨氏,也不想便宜清河崔氏和范阳卢氏。

因为这两家已经够繁荣了,清河崔氏大小两房的人遍及河北道各地,在河北道各地也有产业,让他们在吞了赵州李氏的家业,会成为一个能危及到李氏的世家豪门。

这种世家豪门就不应该存在。

范阳卢氏也有多房,而且关系相当密切,族中所涉及的产业遍及各行各业,家资已经不能用殷实形容了,而是恐怖。

其影响力不输给崔氏,跟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并称为‘崔卢’。

让他们吞了赵州李氏的家业,一样会成为李氏的威胁。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他更偏向于杨氏。

当然了,杨氏如果拿不出足够的价码的话,那他只能将赵州李氏的家业一分为二,卖给清河崔氏和范阳卢氏。

只要操作得当,短时间内清河崔氏和范阳卢氏还消化不完赵州李氏的家业,也不会成为李氏的威胁。

等到击退了突厥人,再回过头来收拾他们也不迟。

“您能不能再给臣一天的时间,臣一天之内,一定给您答复。”

杨师道快速的说着。

人在做生意的时候,最怕有人出来竞争。

一旦有人出来竞争,人就容易乱了方寸。

毫无疑问,杨师道现在就乱了方寸。

李元吉略微思量了一下道:“一天时间不行,我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了,我只能给你三个时辰,三个时辰后给我答复。”

李元吉说到此处,摆摆手,示意杨师道可以走了。

杨师道犹豫了一下,果断的答应了一声,快速的离开了武德殿。

没过多久以后,在京的杨氏族人就聚集到了杨师道的驸马府。

入夜的时候,杨师道跟族人们商量出了一个结果,答应了李元吉的价码。

不过中间却出现了一点波澜,那就是杨氏将苏定方等人抢去的七万多石粮食也算在了其中。

对此,李元吉表示反对。

“我让你们杨氏三五日之内给我一个答复,可你们足足让我等了小半个月,这难道不需要付出代价吗?”

武德殿内,已经掌了灯,李元吉坐在灯火摇曳的地方,盯着满脸疲态的杨师道质问。

杨师道张了张嘴,最终却没有再说一句话。

事已至此,已经没必要再在这件事上做太多的计较了,李元吉纯粹就是趴在杨氏背上吸血,杨氏只要还惦记着赵州李氏的家业,就只能任李元吉宰割。

一百万石粮食都给了,七万多石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了,就当是个添头。

最终,双方商定,一百万石粮食分十次交付,其中四次运往洛阳的粮仓,以填补洛阳粮仓的空虚,六次运往长安,以填补长安粮仓的空虚。

在商定完了交付方式的第二日,杨师道就带着府上的仆人们押送着十万石的粮食到了民部交付。

李元吉突然觉得自己似乎要少了。

因为据长安城各处的探子密报,杨师道在筹措这些粮食的时候压根就没费什么工夫,只是带着人在府上的粮仓,以及公主府的粮仓搬了搬就凑齐了。

据说他府上和公主府府上的粮仓里仍有余粮。

而杨氏在京的其他族人府上的粮仓还没有动,杨氏在京开设的粮铺里的粮食也没有动。

杨氏在弘农的几处存粮的地方的粮食也没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