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池瑶这个回笼觉睡得相当不踏实。

主要原因还是昨夜做了噩梦的缘故。

自打回到池家后, 池瑶事实上已经许久没做过噩梦,每天过的无忧无虑的她睡眠质量别提有多好,黑眼圈眼袋皮肤毛孔通通拜拜。

然而也不知是何缘故。

也许是官宣微博被哥哥和哥哥的队友转发, 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网络热度,于是乎池瑶一下子从这个世界里除了家人以外无人认识的的路人甲乙,忽然变成了世界的中心一般。

许许多多好友从微信里忽然冒出了头。

和她各种寒暄。

当然, 也不是所有好友的消息都会让她做噩梦。

大多数的消息来自于原主过往人生中的点头之交, 同学, 同事,舍友, 所以这些消息大多千篇一律。

无非是惊讶于池瑶怎么忽然红了,池瑶怎么认识的KTM。

挨个回复太烦了。

池瑶便挑挑拣拣回复了几个。

主要回复的是平时和原主就有互动的几位。

至于那种几百年没打过交道,刚上热搜就跑出来套近乎的所谓“好友”,池瑶表示:我又不真的混圈, 删你好友怎么了?

无非就是后续要被匿名投稿到各路网络平台。

说她红了以后飘了, 不肯认老同学。

但who cares, 池瑶反正又不靠这些人发工资。

删除了一些好友后, 通讯录顿时清爽许多。

而这其中当然也不乏有一些好玩的事儿。

比如说姜莹莹吧,就是当初池瑶租房的那个房东。退房的时候池瑶把姜莹莹狠狠怼了一通, 还问她要钱,回家以后没多久姜莹莹就把池瑶的好友给删除拉黑了。

可这风水轮流转。

姜莹莹恐怕做梦也想不到, 有朝一日她还得主动卑微求池瑶把她加回来。

好友申请里是这么说的:

“哎呀瑶瑶, 我是莹莹, 你怎么忽然把我好友删了呀?太不够意思了吧。虽然现在你不住我这里了, 但我觉得我们还是好朋友, 不是吗?”

池瑶看完这番话后简直瞳孔地震。

小姐姐。

谁删的好友你心里没数吗?

而且你怎么敢这么厚脸皮又回来加我啊,钱你还了吗?

……哦, 池瑶去支付宝看了一眼。

原来钱还真还了。

三百块,来自姜莹莹,两分钟前。

但这也不是你觉得咱俩就此扯平了还能当朋友的理由吧?

池瑶又是惊讶又是觉得好笑的。

但最后当然,她通过了好友。

因为她忽然想起了另一件事来:“莹莹你退房后的押金还没还我呢。”

两千块,对曾经的池瑶来说可是一笔巨款!

如果池瑶没回家。

那这笔钱就绝对是她的救命钱,说什么都不可能忘记。

不过家里的日子太舒坦,支付宝里的余额也一眼看不到尽头,所以池瑶一时才忘记了。

如今姜莹莹主动跳了出来。

池瑶当然是想了起来。

想起来的同时自然也是没忘记曾经在姜莹莹那里受过的各种委屈,所以这两千块说什么都得要回来。

不为了钱。

主要是为了出一口气。

而果然也不出池瑶所料,姜莹莹应当是想蹭蹭池瑶如今的热度,出镜露露脸什么的,所以对池瑶的态度极为热络。

池瑶说起押金这事儿。

哪怕心里再怎么不乐意,眉头都快拧成麻花了。

可面上,她仍是在微信里笑呵呵地说:“哎呀,多亏了瑶瑶你提醒,我都差点忘记了。是该给你的,毕竟是押金嘛。”

说罢。

姜莹莹忍着牙疼给池瑶转过来了两千块。

备注押金。

池瑶果断领了,又客套地回复了一句:“收到,谢谢。”

……然后就把姜莹莹删了。

姜莹莹恐怕是挺郁闷的,自己这一遭非但没有落到任何好处,反而还花了两千三百块出去。

虽说这两千三百块本就是属于池瑶的。

可对姜莹莹来说,在她卡里的她就是她的,管它是不是押金。

这几日连续有好几个妹妹退租,可姜莹莹都以各种理由克扣了她们的押金。如果不是她看到热搜上池瑶如今竟然如此炽手可热,池瑶的押金她肯定也要扣的。

没有理由总能编出一些理由来。

什么柜子被用的磨损了。

之前可是大几千买的品牌柜子,如今漆都掉了还怎么用?

还有空调漏水啊,水龙头生锈之类的小毛病。

姜莹莹可谓是深谙房东敛财之道。

如果不是她想红,想蹭池瑶的热度,押金是绝不可能退的。

可姜莹莹却做梦都没想到,池瑶竟然这么不给她面子,钱都收了,竟然还把她好友删了。

不是?

池瑶不怕她去网上挂她吗?

这才哪跟哪儿,池瑶竟然就开始小牌大耍了!

姜莹莹当然是咽不下这口恶气。

可池瑶那边,她被删了好友,也的确是没有什么办法。

一直到凌晨都被气得睡不着觉。

只好连续发了好几条阴阳怪气的朋友圈冷嘲热讽,又不甘心地写了一大堆小论文去网上论坛挂池瑶。

但姜莹莹这边儿的各种操作却完全没能影响到池瑶。

首先池瑶把她好友删了,根本就看不到她的朋友圈。

其次池瑶最近在网上的热度很高,论坛上小红书上一大堆真真假假的爆料掺和在一起,姜莹莹发的那些前言不搭后语的东西根本没有引起任何人关注。

更别提。

池瑶在收到姜莹莹的这两千三百块以后。

钱都根本没在手里停留。

也就两分钟倒手的功夫吧,她把钱凑了个一万块的整数,打到了孤儿院的公开捐赠账户里。

这家孤儿院正是当初原主长大的地方。

原主对这里有着很深的感情。

池瑶也是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所以她非常能够理解原主对孤儿院的感情。

虽然,这种地方也不可避免的有着各种阴暗面。

可是就像所有人的成长中都不可能只有阴暗一样,孤儿院的孩子也是如此。

直到今天,池瑶还会记得自己在孤儿院长大的那些时光。

她会记得姑姑们和蔼可亲的面容,记得她们给年幼的自己扎小辫儿,也记得她们在冬天天冷的时候,想尽办法给她和小伙伴们买来的热腾腾烤红薯。

那时候日子很苦。

但总会有些忘不了的甜。

所以池瑶长大以后,有了收入,便有定期往孤儿院里打钱的习惯。

姑姑们都长大了。

院长也已经年迈。

孤儿院的孩子送走一批,又迎来另一批。这个社会无论再怎么发达,似乎总无法避免悲剧的产生。

池瑶知道自己能做的属实是微不足道,毕竟她也不可能一口气把所有钱都转过去,然后让孤儿院原地脱贫。

可一万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