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傅文钰并不知道有一大波的客人就要来了, 他和张掌柜坐在屋内喝茶,还感叹着现在真安静啊。
适合看文。
于是他把《神眼传奇》的第三章 和第四章拿了出来。
“张叔,这是《神眼传奇》的第三和第四章 。”因为第二章要跟着今天卖的柳州小报一起印,所以他前几天进城学习的时候顺便带过来的。
按照计划, 他下午还要去金石斋继续学习古董方面的知识。所以他就先把第三章 和第四章送过来, 免得影响印刷。
“哦,这么快。”张掌柜伸手接过, 然后一张张看了起来。
与此同时, 外面也传来了张二热情的招待声。
“这位老爷,您是来买《真假少爷》话本的吗?”
“快请快请!”
……
“这位少爷,您也要买《真假少爷》的话本对吧?早买早看, 您可真是来对了!承蒙十两银子,多谢多谢。”
“太贵了?”
“不贵不贵, 您要知道整个柳州城就只有五十套,其中四十三套还已经卖完了,只剩下这七套。”
“您再不买,可就没有了!”
“要买是吧?得嘞,小的这就给您装起来!”
……
“这位姑娘,您也要买??”
“不不不, 小的哪敢瞧不起您呢,只是先头预定的时候, 没有一个姑娘想要这套精装本,所以才有些惊讶。”
“您请您请……”
“什么?您要买两套?”
“不是不是, 哪里会不卖呢?我们开店做生意, 断不会不卖东西的。”
“小的这就给您装起来。”
……
“这位客官……”
……
听着听着, 傅文钰突然想起来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他好像、貌似、大概还没有收藏一套这个精装版啊!
毕竟是自己在古代的第一本书, 颇有纪念价值,而且带回去的话,估计母亲和妹妹看见了也会很高兴。所以他干脆站了起来走到外面,对送完客人出门的张二道:“张二哥,给我也来一套。”
“你也要?”
张二惊讶地脱口而出:“这么贵的东西,一套要十两银子啊!”他虽然劝每一个进门的客人买,但自己是不舍得的。
是啊,成本才三两,但却卖十两银子……
傅文钰其实有些心疼,之前看别人买的时候他只有高兴,但现在要自己掏钱就有些舍不得了。
不过他又很快安慰自己,书坊赚的七两里有他的一半呢,算下来实际只花了六两又五百文,比其他客人还是便宜了许多的。
唔,不过下次再印书的时候,还是跟张掌柜商量一下,给自己留一套样书吧,毕竟他可是作者啊。在现代的时候,出版社都是给二十套样书的,出一本给二十套,出得多了那样书家里都放不下。
正想着的时候,张掌柜已经看完两章出来了,他听到两人的对话后笑道:“不必买了,文钰你拿一套回去就行。”
“这次印书,我们赚了不少,给你留一套还是够的。”
傅文钰高兴道:“那我就不推辞了,多谢张叔。”省下了六两又五百文,不错不错。
恰好如今桌上还剩下两个木盒,傅文钰也不挑拣,随便拿了一个。然后自觉已经处理完事情的他向两人提出了告辞,准备去金石斋学习。
等他走出开元书坊的大门,正好看到一辆马车停了下来,然后三五个青年男子热闹地从马车上下来,一边说着一边往书坊走去。
“游兄,待会可得让我先看啊。”
“诶诶诶,怎么就你先了呢?”
“明明是我先说的!”
“可马车是我的啊,没有我的马车,你们能这么快过来吗?”
“……好吧好吧,你先就你先,游兄看完了就到你。”
“游兄快来,只剩下最后一套了!”
这话一出,其他人顿时加快了脚步,簇拥着一个青衫男子越过傅文钰往里面走去,“马上来马上来,马上就来!”
傅文钰失笑,转身朝着金石斋的方向走去。
……
在金石斋待了一个下午之后,傅文钰带着塞满知识的脑袋回家了。
自从他们家经常进城,傅文钰便跟六婶家商量了一下,让他们早上去卖菜,以及下午卖完菜回来的时候都略等一等,顺便把他们捎回去。
今天也是这样。
悠悠哉哉地坐在牛车上,傅文钰一边托着下巴欣赏西下的夕阳,一边在脑海中构思《神眼传奇》的后续剧情。
《神眼传奇》是标准的爽文,如果放在现代的话,写个三百万字不在话下。可惜他现在在古代,写太长并不好。像《真假少爷》这篇话本,虽然只有区区十三万余字,但每次只印三千字的情况下,连载期长达半年。后来中途出了些意外,但也要三个月才能印完。
所以《神眼传奇》这本,傅文钰也不准备写太长。
那剧情上就需要好好设计了。
接下来的几天,他一边去金石斋听老师傅们讲课,一边在家写话本。而与此同时,随着十日之期已到,大量的《真假少爷》普通版话本投放市场,整个柳州城只要是关心这本话本的人,都能从各种渠道了解到结局。
他们中有看过柳州小报的老读者,也有没看过,但想要知道是什么话本,能让唐员外找回自家儿子,从而好奇地买一本看看的新读者。
傅文钰每天进城的时候,都能听到议论。
有讨论情节的。
“谁能想到那张家人如此有心计呢?”
“是啊,话本里的事,可比唐员外家里发生的可怕多了。”某个上了年纪,家里也有孩子的读者心有戚戚,“他们的计策,堪称天衣无缝。到最后若不是有包大人明察秋毫,王员外就要认贼做子了!”
“老夫那天读着读着,可谓是胆战心惊,为那王员外捏了一把冷汗啊。如此话本,难怪当初那几个黄家人,会因此乱了阵脚。”
“是极是极。”
……
有讨论人物的。
“我最喜欢里面的张狗剩,不对,是王一善。在所有人都深信不疑的时候,就他想到了证据的事,怪不得他以后能成为大官。”
“我喜欢包大人,他可真是个好官啊!”
“王员外最好,一片爱子之心,他最后为了不让人说王一善不像自己,还真的积极减重,变年轻了。”
“减重能变年轻?”
“……呃,应该能吧?”
……
当然,也不全都是赞美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