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2章 跪着挣钱(第2/3页)

这样一来,PPG必须不断地砸广告吸引新用户,随着用户数量和销售额的增长,广告投资额度的加大,转化率肯定会变差,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投入1万元的广告费只能产生1万元的销售额,甚至更少。”

南易抬头说道:“你有在PPG上面买过衬衫吗?”

范红豆从身边的包里拿出一件衬衫递给南易,“我让秘书在PPG上注册了十个账户,分别购买了十件衬衫,其中六件的质量不如夜市摊位上十元、十二元厂长带着小姨子跑路的那种,另外四件不如店铺亏损最后三天。”

说到这里,范红豆睖了南易一眼,心里嘀咕自己干爹的恶趣味。

南易把衬衫翻了个面,把里子露了出来,观察衬衫的剪裁、缝线以及线头的情况,看了一会,把衬衫袖子的连接处亮给范红豆看,“看这里的缝线就能看出来负责缝制的是个新手,还有扣子钉得有点歪,钉扣的多半也是新手,或者工作态度有问题。”

南易又指了衬衫的几处位置,“线头太多,生产衬衫的工厂很可能把剪线头的工序交给包装的人在干。”

南易把衬衫折好放到一边,“一般衬衫厂都是有品控的,包装之前品控人员要把衬衫过一遍,没问题的进行包装,前面每道工序的人添上一个计件,有问题的打回去返工。

大部分环节返工都没多大问题,只有裁剪和缝制比较麻烦,裁剪错了,只能大尺码改成小尺码,缝制返工,线一拆,布料容易散边,所以啊,这两个环节基本是老手,没几个老板敢交给新手做。

看了这件衬衫,我有两个猜测:一是可能PPG压款压得厉害,大概信誉也不咋地,承诺结款的日期拖过几次,所以,衬衫厂能糊弄就糊弄,二是PPG内部有问题,有人吃回扣,或者有些上游工厂是内部人投资开的。”

范红豆诧异道:“干爹,你对衬衫这么了解?”

“有什么奇怪,我在深国发贸易上班的时候,去衬衫厂跟过单,后来又去乂乌的苏溪、大陈考察过衬衫厂,对国企大厂和私人小作坊的工序都有了解。”

“哦。工厂的情况没调查,我不是太清楚,但是PPG的产品质量很差这一点是肯定的,而且我也让人找平面媒体问过,PPG做广告很多都是只付了一个订金,尾款要过几个月才付。”

“嗯?”

南易把报告往回翻了两页,指着一行数据说道:“PPG融资了两次,一共1200万美元,这么不经造?又是一个不见外的,把公司的钱当自己的随便花的?”

“差不多,李亮是一个很会享受的人,在沪海的豪华夜总会,李老板的名头很响。”

南易颔了颔首,把报告剩余的内容看完,然后沉思了一会。

良久。

“我的建议是,等PPG的数据亮眼的时候,把我们的大部分股份套现,只在手里留一小部分,用来坐实我们苦主的身份;然后等到PPG的问题爆发,联络其他投资人,顺水推舟或强逼李亮出国,给他打造一个携款潜逃的人设。

这是第一步,让媒体对李亮的身份进行定论,声势稍微大一点,要让投资界和互联网界都知道。

第二步,和其他VC、PE进行串联,大家齐心协力把李亮个人的问题,引申到互联网创业者集体的诚信上,质疑他们的诚信,人为提高融资门槛,进而逼迫他们降低项目估值,压低投资成本。”

南易眼睛一眯,“最好能在业界推动无限责任制,不能让他们拿了投资,一个项目不成,另起炉灶又能轻松地拿到投资,这样对他们来说,试错的成本太低了。

投资人看走眼,亏钱自然要认,创业者也不能让他们轻松过关,双方要背靠背,我们亏钱,他们也得卖房卖车,不说买包烟都得赊欠,起码不能再过随意下馆子的日子,吃七块钱一荤二素的快餐,再来上一碗免费汤,才是他们应该有的正确消费。”

范红豆抽了一口凉气,“干爹,你真狠。”

“小丫头,你的小屁屁坐哪边呢?”南易啐了一句,又招了招手,带着范红豆来到院子里,指着竹丛说道:“当年第一批的竹苗是从南方带过来的,耐热不耐寒,一开始长得不好,好好的湘妃竹长得蔫不拉几。

我把长得好的留着,没长好的连根拔掉,经过几个春秋,这些竹子才长得有模有样,这就叫优胜劣汰。

国内的互联网市场看似很大,其实同一条赛道也只容得下两三家头部企业搞相互制衡也好,三足鼎立也罢,在垄断的红线之下,这是最佳的状态。

一条赛道经过几次洗牌,最终能活得滋润的,也就是两三家。

洗牌洗的是钱,谁的钱?

大部分都是我们投资人的钱,优胜劣汰淘汰的是创业者,而我们的钱也随着他们的淘汰而流逝不少,我们为什么不做出改变,减少资金的流逝?

打破创业者的神话,压低他们的地位,让创业者跪着求资金,而不是拿投资人当傻子耍,天使投资人就该有天使的地位,应该吃着创业者供奉的香火,听着他们叩的响头就把钱挣了。”

“干爹,你的设想很难,我们国人的思维就喜欢让别人守规矩,而自己不守规矩,宽己严人,大部分投资者形成攻守同盟,总会有聪明人偷偷放低条件,把最肥美的吃进自己肚子里。”

南易淡淡一笑,“你说得不错,我们国人投机取巧的聪明人不少,把一个特字发挥得淋漓尽致,大部分事情只能含含糊糊,私底下可以掰扯,桌子上只能和稀泥,真要追究起来,每个人身上都是臭烘烘的尿骚味。

你说国人的思维,我也说一下国人的思维,看着一个项目好,大家会一窝蜂地上,除了国家不允许干的买卖,哪个行业又不是闹哄哄的?

喜欢耍小聪明的人,往往兜里没几个大子,国内的互联网项目谈不上什么技术含量,多是浅层的应用,真要说起来,里面的门道不比菜市场门口摆摊卖菜多。

能杀出重围的,一是运气要好,二是创业者能力要强,三是得有足够的资金拿来烧,拿不到投资,纵使创业者经天纬地,也是困在如来佛五指山里的孙猴子。

《西游记》热热闹闹九九八十一难,可是僧啊、猴啊、猪啊,他们哪一个都不是主角,说好听点是扑克牌,通过他们才能分出输赢,说不好听点,只不过是助兴的小丑,结局怎么样,背后的大神早就敲定了。

互联网项目的创业者也是一样,即使我们不能抽掉他们锅底的柴火,但是我们可以往另外一个创业者的锅底添柴。

敲打不听话的聪明人,就不用像投资一般斤斤计较回报,添柴,不断地添,直到烧死聪明人扶持的创业者,让聪明人的投资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