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不算实习生的实习生
作为能源部主要的国家实验室之一,SLAC有非常严格的安全守卫。
陈舟觉得,如果不是有着工作证,或者有人带领的话。
就算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估计也很难进来。
在经过了一系列安全检查之后,陈舟跟着弗里德曼等人,终于踏入了SLAC的地盘。
相比于华国的燕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SLAC显然更具有传奇性。
早先在1962年,直线高能电子加速器,在斯坦福大学西部丘陵中动工开始建设时。
这个项目是被称为“M项目”的,M取义“怪物”,也就是Monster。
后来,这个怪物便不断的展示出自己的“威力”。
夸克、粲夸克和反粲夸克,都是在这里被发现的。
也因此,这里诞生了很多诺贝尔奖得主。
除此之外,这里的实验装置,也变得更多。
除了直线高能电子加速器外,这里还有正负电子加速环、同步辐射光源、正负电子对撞机和直线对撞机等等。
最重要的是,这里有着北米第一个国际网。
也是SLAC第一个通过网站,向物理学家们展示了网络的潜力。
粒子物理学界的人士,可以更容易地进入非常繁忙的科学文献数据库。
不过,SLAC也经历过一次中年危机。
在2008年,对撞机的大型探测器SLD被关闭封存。
旧金山湾区的地价和建设费用高涨,已经使得建造下一代直线对撞机,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同时,世界高能粒子的研究中心,也从米国转移到瑞士日内瓦附近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也就是拥有着世界上最大型的粒子物理学实验室的CERN。
当时,就有很多人都怀疑,没有大型对撞机的SLAC,还能存在下去吗?
但结果却是,SLAC直至今天,依然活的好好的。
只不过,SLAC逐渐从高能粒子物理,转型成为了高强度X射线研究工作中心。
这也算是一种求生的转变吧。
陈舟他们此行的目的地,便是PEP实验室。
也就是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室。
这是在1980年开始建造的对撞机。
建造的原因,则是因为正负电子加速环的能量太小了。
SLAC的正负电子加速环的环直径仅73米,所达到的能量受到限制,对撞产生的粒子数目有限。
而PEP的储存环,相当于正负电子加速环的10倍!
其正负电子对撞的数量,也是正负电子加速环的好几倍!
只不过,PEP的成绩,没有正负电子加速环辉煌就是了。
正负电子加速环,就是发现了由夸克和反夸克组成的粲夸克的加速器。
也因此,发现了粲夸克的伯顿·里希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这之后,马丁·刘易斯·佩尔同样利用正负电子加速环做物理实验,发现了正负电子对撞后,产生的称为τ轻子的新粒子。
同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所以,身为正负电子加速环的继任者,或者说,更具希望者。
PEP确实还没有能够跟老大哥相媲美的成绩。
但是,SLAC的工作人员却并未放弃。
这也是弗里德曼带陈舟所参与的这个课题的意义。
一旦“胶球”被发现,那必然又是一个诺奖级的成果!
陈舟从进了实验室之后,就老老实实的跟在弗里德曼的身后。
倒不是害怕什么,只是在弗里德曼给自己安排工作之前。
陈舟觉得自己只需要多看多听,少做少说话,就OK了。
至于麦锡森和科伊尔,从踏入实验室后,便被弗里德曼安排走了。
这两人算是实验室的老熟人了,颇有些轻车熟路。
听着弗里德曼和前面一位研究人员的对话,陈舟也大致知道了。
弗里德曼是这个课题的负责人之一。
还有一位,陈舟则还没见到。
这时,弗里德曼转过身指了指陈舟,跟那位研究人员说道:“这是我新带的研究生,我打算把他交给你。”
那位研究人员愣了一下,旋即点了点头:“好的,弗里德曼教授。”
弗里德曼又跟陈舟说道:“这位是克罗斯教授,从现在开始,你跟着他熟悉实验室。”
“好的,弗里德曼教授。”陈舟的回答和克罗斯教授一样。
弗里德曼吩咐完,便走开了。
对于即将开始的实验,他还有许多需要确认的地方。
所以,把陈舟交给其他人来带,是最适合的。
陈舟看了一眼这位有着一脸大胡子的克罗斯教授,对方冲他微微一笑。
陈舟询问道:“克罗斯教授,请问我们从哪里开始?”
克罗斯教授说道:“我先带你参观一下PEP实验室吧。”
说完,克罗斯就带着陈舟在PEP实验室,闲逛了起来。
简单来说,PEP就是一头是个环,一头是根杆的实验装置。
但这玩意的占地面积,不可谓不大。
毕竟,想要将各种粒子加速到极高的能量,其轨道必须达到足够的长度。
相比于带着陈舟参观PEP的实验装置,克罗斯更感兴趣的反而是陈舟这个人。
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弗里德曼教授,带了一位华国的研究生。
更不要说,弗里德曼还把这位华国学生带到了这里。
克罗斯在介绍完眼前的部分实验装置后,好奇的问陈舟:“说起来,你是今年新入学的研究生?”
陈舟点点头:“是的,我刚来麻省理工入学。”
克罗斯又问道:“你和弗里德曼教授接触多久了?”
陈舟回道:“一周吧,如果从第一次见面开始算的话。”
克罗斯惊讶的看了陈舟一眼。
他还以为这是一位早就跟弗里德曼有交集的学生,却没想到,居然是个纯正的刚入学的新生。
那弗里德曼怎么会把他带过来?
在克罗斯愣神的时候,陈舟出声说道:“克罗斯教授,我们去下一个地点吧。”
“哦,好。”克罗斯回国神来,还想再问什么,但总觉得自己这样问,不太合适。
便一边给陈舟介绍实验装置,一边通过闲聊的方式,摸一摸陈舟的底。
陈舟通过克罗斯的问题,也大致清楚了对方在想些什么。
但陈舟也没有隐瞒对方,如实的告诉了克罗斯。
这些信息,克罗斯只要找麦锡森和科伊尔,甚至是弗里德曼,都可以问清楚。
可陈舟认为没什么的信息,听在克罗斯的耳中,却只觉得不可思议。
他想不明白,这样一个华国人,一个华国燕京大学毕业的学生。
即使是数学系和物理系的双学位优秀毕业生,即使在数学上取得了那么令人瞩目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