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节 艰难博弈,人心惟危
这个问题一上来就让在座众人感觉到了压力。
实在是这个话题上既需要考虑到当下现实需要,又要考虑日后阁臣因病和年龄致仕之后如何产生的示范,又还涉及到籍地之争,很难让所有人满意。
以下一步阁臣的籍地为例,五名江南士人,两名北地士人,这已经大大超出了想象,就算是汤谬二人是临时加入,有特殊原因,但五比二的对比,加上没有湖广和西南、岭南士人,这种“畸形”肯定是无法让人满意的。
“汤谬二人是否有一人入阁即可,为何非要二人同时入阁?我以为东鲜完全够资格入阁。”柴恪知道不可能改变什么,但态度却要表明,不能忽视湖广士人,官应震不好出面,但他必须要站出来。
李三才看了一眼叶向高,沉吟着道:“此事进卿兄和东鲜也已经解释了,南京方面可能有顾虑,所以很坚持,……”
“南京坚持,难道我们就必须要让步?”郭正域抗声道:“那朝廷威信何在?日后若是有人以此为例,事事效仿,我们如何治政?”
“美命,此事进卿兄亦与我说过了,朝局艰难,你在户部更清楚,都需要顾全大局,共克时艰。”官应震不得不出面了,再这样下去,这殿堂中就要起纷争了。
郭正域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郭正域是户部右侍郎,也是朝中湖广士人的中坚人物。
在郑继之致仕后,官应震、柴恪、郭正域、杨鹤,再加上还在南京坚持的毕自严,在湖广尚未回来的熊廷弼,这就是当下湖广士人的底气。
“另外道甫兄,这当下是特殊情况,那么日后阁臣产生是不是也需要一个较为清晰的规范?如何提名,如何推荐,如何体现众望所归,这些可能都要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指导意见吧?”乔应甲也站了起来,提出自己的意见。
乔应甲这一站出来,立即就引来了北地士人的符合,连叶向高和方从哲都觉得棘手。
很显然北地士人对七名阁臣中江南士人占据五位一样不满意,这样严重的积压了北地士人的话语权。
这要争执下去,只怕一上午都别想说完。
还是齐永泰出面打圆场,“此条值得商榷的余地甚多,但就目前来说,我们和南京的谈判却只能达到如此效果,还望诸位也理解当下朝廷难处,至于日后如何调整修改,我建议再议,今日不必纠结于此,进卿兄,你意如何?”
叶向高和齐永泰配合默契,点头称是,乔应甲虽然有些不满意,但是他也知道现在揪着这一条不放,也不可能有一个结果,何况齐永泰都发话了,他也只能悻悻坐下。
这一条便算是过了。
李三才这才开始讲述第二条。
“易储制度是南京方面最重视的,他们一直坚持义忠亲王有四子,即便是世子有什么意外,那也可以由其他三子继任,坚决排除当今皇上子嗣,……”李三才说到这里顿了一顿,“这一点内阁认为我们亦须坚持,当今皇上因为遇刺不能视事,朝中不能一日无主,为江山社稷计,我们可以考虑折中权衡之策,义忠亲王可以入继大统,但是这是入继元熙大统,而非永隆大统,我们不能因为一时权宜就剥夺了永隆一脉的继统权,所以我们以为日后永隆一脉和万统一脉尽皆可入继,须得要根据当时情况来议定。”
这是个天大的难题,活着就是一个足以引爆一切的火药桶。
义忠亲王辛辛苦苦争得皇位,但他都五十好几了,能当几年皇帝?不就是为子孙计么?
现在却让他干几年死了之后还要将皇位传承给永隆帝的子孙,这如何能行?
但对朝中诸公来说,因为财政和其他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让你义忠亲王入继大统已经是破天荒了,你现在还要得寸进尺世世代代皆由你的子嗣来继位,剥夺永隆帝子孙的继统权,这无疑会让天下士人质疑当今诸公的节操,便是朝中士人内部也绝难通过。
这应该是分歧最大也是双方都难以退让的难题。
“所以我们最终得出的结果是,义忠亲王登基为帝,其世子为太子,但是当今圣上诸子亦保留继统权,也就是说,日后万统帝一旦驾崩,若无其他意外,太子当然继位,但如果有意外,当今皇帝诸子亦有入继大统之资格,具体如何来确定,当由朝廷来决定。”
李三才的这番话引来殿中众人的窃窃私语,很显然这个议定的方略太过模糊。
比如这个所谓意外,是指什么?
身故当然是意外,病重不能视事也是意外,那其言行乖张,不符身份,是否算是意外?
再进一步,如果太子的表现不能赢得内阁中多数人认可,认为其难以胜任皇帝之位,那算不算意外?
如果在这一点上纷争不下,只怕最后还得要付诸于双方的实力对决,而这个实力可以是多方面构成的,军事力量首当其冲,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之前朝廷一定要将京中诸军和宫禁军权牢牢掌握在内阁和兵部手中的原因。
如果算的话,那么永隆一脉亦有入继大统资格,那又该如何来确定,是内阁诸公,还是朝中重臣来决定?何种方式产生?
这一连串的问题都亟待解释,但很显然在这个问题上,不仅仅是朝廷和南京方面的争执,同样朝廷内部一样也有分歧。
“道甫兄,就这?难道就没有一些更详细的解释么?”高攀龙也有些不满意,“意外如何判定,如果重新确定太子,朝廷怎么来确定,什么方式?南京方面既然也认可,我觉得我们这边是否给了他们某些承诺,要不就是一些误解?”
李三才也知道这个问题可能最棘手,在谈判时,双方也是撕扯最长时间,即便是到现在,准确的说也没有达成一个双方都完全认可的规则,或者说更多的是各自理解表述。
“我们是这么看待的,太子如果没有特别的意外,肯定有优先继位权,这并非儿戏,但太子是否合适,朝廷有自己的看法,这个朝廷是指阁臣和重臣,如果超过五名阁臣都认为太子不再合适,且重臣中有八成也赞同阁臣意见,那么朝廷有权撤换,……”
八成?所有人都默默计算起来,二十九名重臣,七成就意味着是要有二十三名重臣外加五名阁臣都认为太子不再合适,便可以易储。
汤谬二人不计,如果未来万统帝能拉拢到其中一名阁臣反对,那就太子之位无虞,同样即便是拉不到阁臣支持,重臣中如果能获得七人支持,也可以否决易储。
如果说阁臣不好拉拢,那么七人重臣就相对容易了。
现有的二十多位阁臣中,分属南北和湖广西南岭南,但其中未必都是赞同一定要易储的,许多人对是否易储并不太关心,只要能确保士林文臣的主导权,那么易储不易储影响不大,甚至还觉得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