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优势在我,吴有圈套……决战吧!(第2/3页)
虽然吴国贵管吴应麒叫二哥,吴应麒管吴国贵叫三弟……但是吴国贵的年纪却比吴应麒大了好几岁!
没有人规定过弟弟一定比哥哥年纪小吧?吴国贵是养子,他进门的时间比吴应麒晚,所以就是弟弟了……这就像师兄弟之间论排名的时候,以拜师先后为准。人家五岁拜师在前,你个八十岁的拜师在后,那也是八十岁的当师弟,五岁的当师兄啊!
吴应麒也收了望远镜,笑了笑道:“他们求战之心不迫切也无妨……现在他们已经中了咱们的圈套!一头扎进浏阳河、捞刀河这个喇叭地形了。而且咱们的骑兵又有绝对优势,随时可以把他们包围起来……老三,你的策划实在够高明的!”
吴国贵还是尽心尽力在帮吴三桂对付李家两父子的,他所拟定的捞刀河——浏阳河决战方略,也是相当高明的。
首先,他没有选择守长沙。
长沙是坚城不假,但吴国贵要守,李中山、李辅臣肯定不会傻乎乎来强攻。到时候他们向捞刀河,甚至汨罗江以北出兵,先汇合李自成解决掉武昌府、岳州府,再把长江水师开进洞庭湖和湘江,那长沙还怎么守?
而且,李中山、李辅臣这么一番操作起码大半年,到时候吴三桂死了怎么办?
其次,吴国贵也没选择在湘赣边的山区和李中山、李辅臣纠缠。一来山区交战不利于骑兵发挥;二来不让李家父子深入一点,也不容易包他们的后路;三来,现在吴家得速战速决……拖不起了!
再次,浏阳河——捞刀河之间的战场,也是吴国贵精心选择的。
这一带都是平原,地形不算开阔,也不算狭窄。足够二十多万大军摆开决战了!
而吴国贵则利用主场优势,先取了浏阳河畔扎营,把捞刀河留给李家父子,又抢先拆了捞刀河上的桥梁,掠走了捞刀河上的船只。
这就让李家的军队没有办法利用捞刀河掩护大军进行迂回,同时一旦兵败,就只能向东逃窜,而无法渡过捞刀河向北逃走。
这样一来,吴国贵的骑兵集群就能很容易利用浏阳河掩护大军进行迂回,去包抄明军往西的退路。
退路一断,李中山、李辅臣还能不败?
想到这里,吴国贵笑道:“二哥,既然您觉得小弟的谋划还堪用,那咱们就尽快开始行动吧!这场秋雨下得也差不多了,最多明儿就会停了。
后日一早,二哥您就率领主力出榔梨市大营东进,吸引明军出来决战。而小弟则率领一路步骑提前一日,明天就出发,从浏阳河南岸进军,尽可能避开明军的探马逻卒,绕到永安市的东南再北上,一举抄了明军的退路!”
“好!”吴应麒点点头,“就这么办!我有十万大军足矣,余下的都给你!骑兵分你一万,可足够了?”
“够了,够了。”吴国贵又说,“二哥,您一定要小心李中山的燧发枪纯队,他们虽然只是步军,但是打正面强攻的能力惊人……如果让他们从正面达成突破,那么咱们可就要输了。”
吴国贵说的就是那三个模范镇,因为他们都是步兵,机动性实在不咋地,所以主要的战术就是硬刚正面!依靠燧发枪、线膛枪、米尼弹所提供的强大步兵火力,硬突敌军正面。
这打法虽然笨,但是一旦刚正面形成突破,那就是一锤定音!
吴应麒皱了皱眉,这事儿巧了……他其实也喜欢刚正面!不过不是用步军,而是用骑兵加大炮突击敌军的正面!就是大炮打完骑兵冲,骑兵冲完打炮轰,偶尔也会派骑兵来个迂回。
而他这套骑兵刚正面的打法,在平定陕甘和扫荡西域的时候也挺好使的!
现在这是针尖对上麦芒了?
吴国贵见他的“小二哥”不说话,还以后对方不会呢,不会就教呗,其实他年轻的时候就教过他的“小二哥”武艺和兵法……
“二哥,”吴国贵对吴应麒道,“要抵挡住明军燧发枪纯队的攻击,咱们必须得加厚步军大阵,起码得摆出三道大横队,其中第一、第二道大横队为主力,第三道大横队为后备队。这个后备队一定要留足……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用于填补缺口和打反击。
另外,骑兵不能轻易投入冲击……最好等到小弟的迂回部队到位,再投入冲击,给他来个腹背受敌!”
吴应麒点点头:“我知道……这一战的关键,就是主力部队必须和迂回部队同时发起猛攻,如此才能一举将敌人击垮!”
“二哥您圣明!那咱们就依计行事吧!”
“好!”吴应麒顿了顿,又对吴国贵说,“老三,老大多半是回不来了……将来吴家就靠咱俩互相扶持,你可得好好帮我!”
“那当然,”吴国贵笑了笑,“你是我二哥,我不帮你还能帮谁?”
……
九月二十,秋雨停了,天气也更凉了。
现在是农历的九月下旬,如果以天兄诞辰纪年的西历来算,差不多是十月中旬了。搁在地球的温暖期也还好,但是现在可是小冰河期末尾,虽然没有明末时候那么凉,但是西历十月中下旬的湖南地区湿冷,还是让人非常难受的。
而更让人感到难受的,则是大战即将来临前的那种肃杀和压力。
已经经历了多年战争的李中山,在九月二十的晚上,也感觉到了从来没有过的紧张和不安。
对,就是紧张和不安!
当他发现三十里外的吴周军大营在这个晚上一片灯火灿烂,灯笼篝火发出的光芒星星点点布满旷野时,他就知道……会战即将开始!
李中山也立即让人点起了灯笼和篝火,同样将自己的大营变成了一片地上星海。
大战之前比谁灯笼多篝火旺可不能输了,要不然会掉士气的!
在命令大营点灯点火之后,李中山又在中军营中召集了大战之前的最后一次军议。
“看来吴周军这两日要和咱们决战了!”
在军议上,李中山一开始就说出了自己的判断,他皱着眉道,“吴国贵是不会打无把握之仗的……他既然准备动手,那就一定会有把握!”
“大将军,”周昌道,“根据侦查,吴国贵可能得到了来自陕甘的援兵!”
“吴应麒……”李中山喃喃道,“他来了?”
“不大清楚。”周昌摇摇头。
吴应麒隐瞒了自己的行踪,这样李中山这边就很难判断吴周的陕甘精锐到底来没来?
“料敌从宽,”姚启圣道,“大将军,咱们得当他已经带着陕甘精锐来了湖南……敌人的数目,估计有十五万,比咱们多三万。而且还有骑兵、炮兵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