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沿着祖先的脚步

勒石燕然……

这地方当然要带他们来感受一下祖先的荣光。

甚至杨丰怂恿朱棣继续向前,很大一部分目的,就是带着他们在沿途感受一下汉唐雄风。

一一去感受。

从这里一直向前,沿途还有一大堆史书上的名字,让他们都到实地去看看,也让他们知道,祖先们究竟创造了什么样的辉煌。所以很快包括周兴等人在内,明军的主要将领,全都被叫了过来,然后一起看着岩壁上岁月风蚀的刻字满脸的震撼。

“一千多年前。

这是一千多年前,我们祖先战胜敌人的地方,他们把自己的胜利刻在岩石上,在这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只有唐朝军队曾经到达这里,但那也是七百多年前了。在经历了两宋的耻辱和胡元的沦亡后,汉人的军队终于再次踏足这片土地,勒石燕然,封狼居胥。

至于封狼居胥的地方,就是土拉河北边。

狼居胥山在我们的战场东北方。

我们实际上已经过去了。

但再向前还有无数我们祖先曾经到达的地方。

瀚海阑干百丈冰。

这就是瀚海。

唐朝瀚海都督府就是从这里向西的草原。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过了金山你们就可以看到明月出天山了。

洗兵条支海上波。

那个就更远了,真正到海边估计得继续向前万里,这一次我是肯定没法把你们带到那里了,甚至那里目前都不属于胡元。”

杨丰说道。

“如此,老朽死而无憾矣!”

周兴感慨地看着眼前这些经历了千年风蚀的文字。

“那咱们也得刻啊!”

谭渊说道。

“对,咱们也得刻,咱们在旁边也刻一篇!”

孙恪同样来了精神。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一致的支持。

但是……

“谁会写?”

张辅幽幽地说道。

“呃?”

众人面面相觑。

的确,谁会写?

这可是班固写的,就他们这帮最多也只能算识字,写篇文章都勉为其难的,怎么可能写出这种级别的文章来?而且他们军中也没有专职的文人跟随,虽然其实也有几个专门写公文的文人跟随,但在哈拉和林就被朱棣打发回去了。

路上已经累死一个了,再向前估计全都得累死。

反正再向前也不存在向朝廷奏报的问题了……

这里距离京城真得万里之遥,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算是深入绝域,不存在后勤,也没有援军,甚至无法和后方及时联络,这样的情况还有什么奏报的意义。

再说就算真向朝廷奏报什么,到京城也得几个月以后,所以没必要再让他们跟着了。

众人看着杨丰。

“别看我啊,我也没这本事,就算我给你们写一个,真刻上说不定拉低它的形象,更何况咱们也没有专门雕刻的工匠,别说工匠,就看看这字咱们有谁能写出这种书法级别的?干脆咱们也别写什么文章了,直接刻几个跪拜的小人,后面给刻上咱们这些人的名字,就当来膜拜祖宗了。”

杨丰说道。

众人纷纷点头。

的确,别说写这种级别文章的人,就是能写出这种书法级别文字的都没有啊!

更别说还得雕刻。

“但刻小人更麻烦吧?”

张辅说道。

“刻小人才简单呢!”

杨丰说道。

然后他爬上刚刚搭好的架子,在燕然山铭的左侧,这里也是一块相对光滑的岩壁,但和燕然山铭所在形成一个折角。他掏出刺刀,开始在上面画,画完之后找了个破甲锥,一点点敲深,张辅跟着爬上架子,一幅毁三观的模样,看着他所谓的小人。

“这也叫人?”

他说道。

“有那么个意思就行,重要的是态度。”

杨丰说道。

好吧,他刻了个跪拜的火柴人。

很快他就刻完,然后在后面刻自己的身份,当然是真正身份。

既然他已经这样刻,张辅也就没必要纠结,同样学着他的火柴人,开始刻自己的火柴人,然后其他那些将领也都有样学样,有在下面找合适位置的,有在左侧找的。反正就是在燕然山铭附近,但避开它所在的岩壁那个平面,然后各自刻出自己的跪拜状火柴人并刻上自己官衔名字。朱棣虽然有些无语,但这时候也的确只能这样了,毕竟还得赶紧追击,他亲自找了锤凿,选了个满意的位置,开始凿自己的火柴人。

伴随着叮叮当当的凿击,很快一个个跪拜的火柴人,就在燕然山铭周围完成,因为各人水平有限,看着恍如原始人的涂鸦。

至于他们的官衔名字需要的时间更长些。

不过也用不了太久。

一帮大将们就这样在那些士兵的围观中,完成了自己对祖先的膜拜。

“说不定咱们祖宗里面,还真有人跟着在此杀敌!”

周兴说道。

“这倒也是!”

杨丰深表赞同。

紧接着他看了看那些士兵们。

“兄弟们,这是一千多年前,咱们老祖宗杀敌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刻上了记功的文章,他们在一千多年前就能打到这里,打败敌人,咱们为何不能?再向前都是咱们老祖宗杀敌的地方,你们知道唐朝的薛仁贵吗?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他平定的敌人铁勒就游牧在咱们要去的金山下。你们知道苏定方破西突厥吗?他的战场甚至还在更西处。

咱们老祖宗都能做到的,咱们为何不能?

直捣天山,扫荡残元!”

杨大使喊道。

“直捣天山,扫荡残元!”

……

然后振奋的吼声,在燕然山下回荡。

明军的士气瞬间恢复。

紧接着朱棣下令各军集结,全都来感受一下祖先的荣光。

两万多明军很快就在燕然山下完成列阵。

完全是作战阵型。

前锋。

张辅所部。

他还是之前的战术,骆驼围成一个巨大驼城,骑兵在驼城中,前进则骆驼起立,和骑兵一起结阵移动,大炮都是骆驼背上的炮架,物资也都是单独的箱子,而且装在骆驼背上同样的驮架,可以快速装卸。

一声令下之后,几分钟内完成作战转换。

而后面中军。

一个个驼城组成类似空心方阵那样互为支援的棋盘阵,他的中军在棋盘阵中心,头顶升起热气球,以旗号向周围各军发出指令。

骑兵同样置于驼城中。

这种战术缺陷是弹药消耗量比较大。

但优势明显。

反正明军弹药也就够一场大规模战役的,没必要节约,只要能通过一场大规模战役,对敌人造成重创,那么剩下的战斗用冷兵器就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