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礼部两位老搭档的来意……

“二位快快请坐下,不知道吴伯父还有陈叔父可有品尝过这种红茶。

这是小侄在那江南的时候,为了能够让那些蕃商也愿意采办茶叶饮品,而特地制作的一种全发酵茶饮品。”

“若是密封起来,放上三年五载也不会变质,重要的是其性温和,不但不伤脾胃,还能够有养胃的作用。”

高璋甚是热情地招呼着吴执中与陈侍郎这二位坐到了屋内,亲自给这二位奉上茶水。

“状元公高才,居然连制茶都懂,说起来这红茶可比那绿茶,更加的合适老夫的胃口。”

陈侍郎呷了一口茶水,感受着这香中带甜的茶汤,满足地吐了口气。

“便是相熟的医者也知会老夫,说是冬日饮此红茶更佳,既暖胃,又不伤身。”

三人喝着香喷喷的茶汤,吹牛打屁扯了半天之后,话题自然而然地就引到了高璋的身上。

聊起了高璋在那江南的诸多事务,吴执中问的甚是详尽,就连那扶桑国与那倭国之间的冲突也颇感兴趣。

当听闻那倭国主动侵略扶桑国,而扶桑国在得到了大宋的支持之后。

现如今已然是反败为胜,开始主动地进攻倭国,并且还一举连夺了倭国的几座王都。

什么平安京、难波京,奈良,而那位倭国的女国主,已然再一次迁都,不过她这一次可就迁的太远了。

直接离开了那近畿地区,直接撤到了原倭国东海道地区,妄图继续在那里积蓄力量与扶桑国对垒。

“……这倭国自前隋始,就开始妄自尊大,自以为天下无有治其之手段。”

“而今连遭扶桑国重挫,怕是应该已经开始后悔昔日之作为了吧……”

陈侍郎抚着长须,颇为开怀,毕竟大宋臣工,自打欣赏到了那倭国的国书内容之后,都对那嚣张跋扈到想要骑到大宋天子头上拉屎的倭国印象大坏。

大宋的统治者叫天子,你们叫天皇,这踏马的,不弄死你们,怎么能出这口恶气?

……

再说了,我们大宋很谨守风度,没有亲自下场,仅仅只是支援了自己的藩属国一些兵器甲仗而已,倭国就顶不住了。

这让大宋君臣越发地舒爽,毕竟对自己恭顺的小佬弟都把倭国给修理成这样,岂不是代表着大宋更牛逼?

见到这两位一唱一喝地在这里在夸奖自己,高璋等了老半天之后终于憋不住,单刀直入地相问道。

“二位长辈来寻小侄,到底所为何事,还是直说为好。”

“也罢,想必贤侄也该知晓,今岁春又将科举,此次科举,所要录取之人数,照比往年,怕也差不多得这个数……”

吴执中抬起了一个巴掌,想了想又伸出一根手指头朝着高璋比划。

“……”看到了吴执中的手势,高璋砸了砸嘴,着实不知道应该说点啥。

这个数目,在吴执中看来,已经多到数不胜数。

一旁的陈侍郎看到了高璋神色并没有什么变化,唏嘘不已地敲起了边鼓。

“想来贤侄是不知晓,前唐两百六十余载,最盛之时为天宝年间。

老夫记得,天宝十二年是前唐所录取进士最多的一年,也才不过五十六人。”

“而如今我大宋每一次科举所录取之进士,皆为十数倍计之。”

“虽然说,我大宋文运昌盛,远胜前唐,可是朝廷,又哪里有那么多的官职授之?”

这话一出,高璋顿时反应了过来,得,看样子,这两位老司机真是有大事。

高璋点了点头,呷了一口红茶,这玩意,晚上喝了不担心睡不着觉,对于喜欢茶饮料的孩子而言十分友好。

“小侄想要问一问二位长辈,那依二位长辈之见,我大宋取士为前唐之十数倍,是好,还是不好?”

“啊,这……”陈侍郎瞬间有点卡壳,一时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此事,在老夫看来,自然是好的。不使才俊遗于乡野,这本就是科举取士之初衷。”

“只是而今朝中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的矛盾越发尖锐,已为我大宋之沉亲疴弊病。”

“故尔老夫今日前来探访贤侄,一则是贺贤侄加官之喜,这二来嘛,就是想要问一问贤侄,对于我大宋冗官之弊可有良法可解?”

借着那鲸油油那颇为明亮的灯光,看到这两位长者那脸上充满着期待的表情。

高璋则陷入了沉吟,是的对于大唐王朝而言,大宋的官员,实在是多得厉害。

而且人浮于世,机构臃肿,并且还有不少考取了进士的才俊,都只能眼巴巴地坐在吏部的凳子上傻等。

期待着有朝一日,他们能够被选官,选上他们,不然,哪怕他们是进士出身,一样也只能领着俸禄,顶着授予的散官,成天在那东京汴梁当街溜子。

家里边要是有俩钱的,指不定就去勾栏馆阁里边吟风弄月,吟诗作对,跟小姐姐聊怀材不遇,跟志同道合者抨击朝廷不公。

等到他们有朝一日成为了朝廷的官员,就开始琢磨,怎么才能够利用自己的职务,从为自己赚上三瓜两枣。

当然也不是没有不忘初心,为国效力,为民请命的良材俊杰。

……

“首先小侄想要请问吴伯父,您觉得,大宋能够取消科举取士,又或者是削减取士之规模吗?”

思量了半天之后,高璋抬头看向跟前的吴执中问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自然不能。”吴执中还没有开口,一旁的陈侍郎就已经十分果断地给出了答案。

“毕竟大宋文运昌隆,而科举取士才俊之多,便是明证。”

“更何况,若是不将才俊归纳入,必定会有许多不甘之才俊,北往辽,西往西夏,为我大宋之敌效命。”

吴执中也是面泛苦涩笑意地点了点头。

“正是此理,更何况,我大宋人口万万,远超前唐,加之读书之风极盛,才俊如蚁,自然也不能像前唐那般科举取士……”

“当然,虽说前唐科举取士少而精,但前唐的官吏任职,还要讲门第,讲世家,讲出身……”

说到了这,吴执中语气里里边满是骄傲,至少大宋没有了世家之弊,大规模的科举取士,正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