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春耕, 夏耘,秋收,冬藏。

农民们忙碌一年,就盼着收获, 过一个好年。

今年赵村儿大队的耕地面积翻了个翻儿, 要是靠赵村儿大队的社员们, 可能要昼夜不休地抢收, 没准儿结束后大伙儿都得累得直不起腰抬不起胳膊走道直打颤。

而得益于收割机,原本可能要持续大半个月的抢收, 比往年还提前了两天结束。

赵村儿大队最先交粮, 之后是临近的李村儿大队和潘村儿大队, 然后收割机和拖拉机又转去其他大队帮收。

傅杭和林海洋目前是唯二能开好拖拉机并且农机有问题随时能修理的人, 俩人全程陪着收割大队,奔波在各个村儿。

这么快就结束抢收,劳累惯了的赵村儿大队社员们,还有点儿还不适应。

“大队长……那这就没活儿了?”

赵新山容光焕发, 再板脸也威严不起来, 满脸带笑地指挥:“咱大队的粮不还没入库呢吗?苞米杆儿豆秸秆都拾掇了,还有水稻,也得收拾,咋没活儿?”

这对农民们来说,都不是啥重活,就是稀碎, 大伙儿得了话, 脚步轻快地收拾秋收的尾巴活儿。

社员们活轻了, 大队还闲不下来, 尤其是牛会计、赵芸芸、潘翠莲三人, 赵村儿大队的会计、记工员、出纳,到了一年最忙碌的时候。

今年还跟去年不一样,赵村儿大队一堆乱七八糟的账,有别人欠赵村儿大队的,有赵村儿大队欠别人的,有入账还有待支出,算完一遍得复核,还得做明年的预算。

牛会计虽然一直是赵村儿大队的会计,但以前赵村儿大秋收交粮,剩下的分红、计算工分,算账都不复杂,今年这种情况,连牛会计都算得一脸懵。

三个人成天待在大队办公室,围着桌子,一桌子的账,噼里啪啦地打算盘。

赵新山和唐副队长都帮不了啥忙,而且他们还得带队干别的活儿,能不来大队部就不来。

赵柯能帮点儿忙也不帮,还对他们提各种要求——

“账目得清晰,万一出点儿什么问题,得追责。”

“最好建立系统,省得今年手忙脚乱,明年还这样儿。”

“大队疏忽了,你们也得精进技能啊,回头我想办法给你们找点儿专业书,多学习多进步……”

赵芸芸头昏脑涨,理账理得人很暴躁,愤而拍桌,“要不你就帮忙,要不你就消失,能不能别在这儿碍眼!”

赵柯严肃,“赵芸芸同志,你这么说我就得提醒你注意态度了。”

赵芸芸鼻子急促地出气,瞪赵柯:“你是不故意在这儿烦人?”

赵柯坐在炉子边儿,除了时不时添把火,就是端着个搪瓷缸子,慢悠悠地啜一口,再啜一口。

人忙得时候,最见不得旁边儿有个大闲人,就算她说得都不是废话,也听不进去。

赵芸芸手一指门,撵人,“你要是实在没事儿,就回你家躺着去!快点儿!”

她说话一点儿也不客气,潘翠莲有些慌张地劝:“赵主任在这儿,也不影响啥……”

倒是牛会计,好脾气地安抚她,“闹着玩儿呢,别理她们。”

赵芸芸的神情和语气完全不像是闹着玩儿,潘翠莲小心观察着她们的脸色,担心俩人闹矛盾。

“赵柯,我数到三,你赶紧消失!三……”

赵柯站起来,拎起水壶,殷勤道:“劳动最光荣,我给你们端茶倒水,捏肩揉腿,干部更得鞠躬尽瘁,使唤我,随便使唤我,别客气!”

“来来来……”

赵柯掀开牛会计的茶缸盖儿,滚烫的热水浇下去,“来一茶缸热水,暖心暖肺。”

“芸芸姐,我给你也整一缸儿!”

“三嫂,跟我客气啥啊,现在你们是功臣,添水吱声儿,不用你们动!”

赵柯放下水壶,又添柴,“冻手了吧,我再加点儿火,火旺人旺!”

赵芸芸第二个数没数出来,脾气也没了。

赵柯惹毛她很容易,顺毛也很轻松。

赵柯美滋滋地说:“忙点儿好,忙点儿说明咱们日子红火,等猪一卖,今年咱们大队身上的担子就能轻很多,一想,全是好事儿。”

她这情绪饱满,本来愁眉不展的三个人一下子好像也跟着热起来,再看手里的账,都没那么烦躁了。

这都是他们大队一年的战果,需要他们整理出来,对全大队的社员们汇报,到时候大家伙儿都跟着高兴。

“下雪了!”

村子的各个角落,忙碌的人们纷纷抬起头,看向天空,有的伸出手,去接纯白无瑕的雪花。

学校温暖的教室里,孩子们也嬉笑着挤在窗户边儿,哈气吹在玻璃上,结成一团白雾。

有孩子伸手,在白雾上画出各种形状,雪花、星星、笑脸……

今年,学生们的手都没冻成红萝卜。

顾校长和其他老师们站在窗边,道了一句:“瑞雪兆丰年。”

·

十一月末,整个公社的秋收都结束,赵村儿大队的所有社员一齐上手,抓猪出栏。

赵新山说要留下两头猪,大队宰。

社员们对大队的债务状况也都有些了解,有人建议:“大队长,要不都卖了吧,还能多点儿钱。”

不少社员附和。

赵新山道:“大队有数,不差这两头猪,忙活一年,都吃点儿好的,娃娃们也馋呢。”

何止是娃娃们馋,大人也馋肉。

大队长说“不差”,大伙儿就没烦恼了,乐呵呵地抓猪。

牛会计算完账,还完债,明年买种种地养猪盖房子,手头还是紧,也问过今年要不要别留猪宰了。

赵柯说啥。

钱又挣不完,努力和辛苦之后得到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可以充分给予。

幸福,满足……

赵新山抽口烟,心头满足,可不是吗。

四轮拖拉机来回三趟,拉着膘肥体壮的二十多头猪去卖。

赵新山揣着公账,牛会计抱着装账本的挎包,还有赵柯,一起到公社卖猪。

斤猪斤粮,每一斤猪肉都是实实在在进到赵村儿大队口袋的钱。

那边儿撑猪,赵新山盯秤,这边儿牛会计一丝不苟地记账算钱,赵柯在旁边儿当书童,指哪儿打哪儿。

食品站的称重员向他们道喜:“今年你们大队的兜最鼓了。”

赵新山神清气爽,实在道:“也不剩啥。”

称重员当他们谦虚。

卖完猪,仨人拿着到手的还热乎的五千块钱,回赵村儿大队的宿舍继续理账。

他们欠养猪场的猪崽钱,数出来跟欠条放一堆儿。

欠玻璃厂的钱,数出来再放一堆儿。

欠别的厂的钱,也都数出来,一堆儿一堆儿的放好。

光卖猪的钱还不太够,又添了点儿卖粮的钱。

全都分好,三个人跟保镖一样,护送钱到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