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秦湘听到这话手艺顿, 心思百转千回,想到如今首都各企业面临的现状,秦湘大约猜测到了一点儿。
但她不是慈善家, 她是个商人,首先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在此基础上能为国家出力那自然是好, 不然她也无能为力。而且如今的国营企业面临的问题不是她一个人能够解决的, 不破不立是他们该解决的问题。
她点点头道, “您请讲。”
副市长便道,“如今国营厂子举步维艰,西城靠近西郊那边有个第三服装厂, 占地面积广阔, 工人大约有五百多人, 都是些积年熟练的工人, 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接手。”
秦湘没有惊讶, 反问道,“公私合营?”
副市长没有否认, “现成的机器和厂房, 工人都是最熟练的工人,这对于你来说都是紧缺的。这种方法也是能最快解决你问题的,至少能节省很多的时间。如果重新划分土地, 建造厂房、招收工人和领导班子, 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耗费的时间也很长。”
接下来副市长又列举了很多公私合营的好处,甚至还提出了秦湘可以挂靠在第三服装厂下面进行运营的方法, 这样的话也能用厂里的工人和机器。
秦湘几乎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副市长, 我觉得这种方法可能是好的,但是却不适合我。”
副市长挑眉,“哦?你说说看。”
秦湘斟酌了一下说,“我虽然对第三服装厂不了解,但是对国内很多国营厂子的现状却了解很多。包括我正在合作的向阳红服装厂也是,在给我代工之前就出现很大的问题。管理层要么腐败只知道敛财,要么就觉得自己快退休不愿揽事,得过且过。领导尚且如此,何况下面的小领导和工人班子。就说工人,的确有很多熟练工,可为了自己的子女有班上,又有多少熟练工在不到五十之前就退休让位了?上去的年轻人真的就是熟练工吗?”
她顿了一下继续道,“工人队伍参差不齐,而且很多一个家族都在厂里上班,一旦有事蜂拥而上,讲究法不责众,领导满足不了,便会一起闹事。而领导队伍思想固化不知变通,看不起个体户。可如今的市场已经不是十年前了,现在的市场是多样化的。这样的领导班子,我如果公私合营接手,您觉得工人会听我的吗?管理的归属权又在我还是在原来的领导班子?如果归属他们,我花钱有什么意义,如果归属我们,原来的领导班子能听我指挥吗?”
这样的问题根本不用秦湘回答,答案就一目了然。国营大厂并非全都没落,像有些厂子就能在领导的带领下迎合市场发展,慢慢走上市场的道路,那些没落的厂子,之所以没落,是因为厂领导目光局限在一亩三分地,思想停留在十年前,官僚主义盛行。
没落不是毫无根据的没落,都是有迹可循。
如果她接手这样的厂子,光解决人员问题就能把她烦死了。
她有时间吗?
当然没有,她还是个大二的学生呢。
副市长显然也知道这一点,又问,“那挂靠在第三服装厂下面呢?”
挂靠之后,所产出所销量也会算在第三服装厂上,起码能让厂子转动起来,有了收益就能发出工资,偌大的厂子就倒闭不了,工人就不会下岗。
秦湘仍旧摇头,“副市长,我仍旧拒绝。挂靠之所以挂靠,实际上还是归属第三服装厂,有朝一日,我发展起来了,第三服装厂的领导想摘桃子了,一脚就能把我踢开。另外,像这种大厂不会没有问题,那会不会把问题转嫁到我的身上?如果他们向我提出要求,我如果不答应,他们会不会卡住我的各项生产要求来威胁我?”
闻言,副市长微微叹息,“的确有些麻烦。”
如今首都市的国营大厂大部分还是好的,但其他地方的国营厂子已经不少出现问题的了。他作为首都市的市长自然想消灭这种颓势。
他其实也是提议一下,看看能不能实行,可没想到对方小小年纪思考的如此周全。
看一眼一言不发不参与的孟怀卿,副市长总算明白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了。
这是一类人,聪明、敏锐,对市场有着不一样的眼光。
副市长感慨一声,又问,“那你的厂子打算怎么发展。”
秦湘便将自己提前写出来的协议拿了出来,“您看一下。”
里面的方案大致内容跟孟怀卿说的相似,政府只提供土地,在秦湘的厂房使用期间,每年在纳税之外,额外给政府一成利润,作为土地使用的回馈。
至于厂房的建设、工人的招收,还有机器的购买,这些都是需要秦湘自己解决的。
这样虽然花费多了些,但是却能将管理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乍一看一成利润没多少,但这是个长年累月的过程,在未来土地的确很值钱,但在这个时期来说,尤其是城市郊区的土地,还真没那么值钱,而且秦湘看上的那一片曾经是个破旧的砖窑厂,废弃后并没有开垦成耕地,也没有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建设,就那么荒废着,秦湘不要,可能也会继续荒废一段时间才会得到利用。
而如今她的十几家分店在广告的宣传下,销售额非常可观,在普通人看来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尤其是在国营厂子都在走下滑路的时候,再过上两年下岗的工人就多了,能接收工人的私营厂子就格外的重要。
秦湘道,“另外,如果可行,我希望在那边地上给我留出足够的地方,因为我开始可能会面积小,但后期肯定会扩建。所以位置上,可以预留原来位置上往西的位置,这样也不会影响市区的规划。”
如今首都市区跟几十年后相比较还是小很多的,在未来肯定要发展。但不至于一下子就发展到郊区那边去。
秦湘都想好了,如果市里不批准,那么她就往鹏城那边建厂去,那边的政策优惠,政府还能给予各项政策的支持,招收女工也更方便一些,近几年很多人打工,都是奔着羊城、鹏城等地过去,成本就能控制下来。即便不去鹏城,就是去首都周边的县市建厂,也很有优势。
她愿意在首都建厂是因为离着她的分店近,发货也方便,不然她还不乐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