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强国强军

军粮?

听到这话,众人顿时来了精神。

就见那些侍女鱼贯而入,将一盘盘食物放到众人身前的食案上。

“这东西……”

秦王政低头看去,只见盘中盛放着两块类似于金饼的食物,呈麦黄色,在摇曳的灯火下,看上去金灿灿一片,十分显眼。

冬日寒温中,只见盘中热气升腾,有一股特别的香味传入鼻中。

“这是什么东西,能吃?”

羌瘣嘴里嚷着,手中动作却不慢,从盘中将那饼拿起,一口咬了上去。

出人意料的松脆,嘴里满是奇特的香味。

羌瘣眼前一亮,这种感觉比刚才的面条还让他喜欢。

他大嘴不停开合,一会儿就将其吃的干干净净,转头四望,只见众人皆在小口咀嚼着,纷纷点头称赞。

“有点意思。”

这又是一样从未见过的美食。

主座上的秦王政在尝了两口之后,将饼放下,目光再次落到赵佗的身上。

“此物是何?充作军粮,有何益处?”

赵佗笑道:“禀大王,此物以麦粉所做,可称麦饼。因为经过烘烤,显得干而硬,如此便可长期储存。依臣观察,此物若是在冬季存放,足以经半月以上而不坏。夏季可能时间稍短,但做出来后也足以存放数日时间。”

赵佗话音刚落,另一侧正吃饼的王贲便叫道:“好,此物甚好啊!若是我欲发动突袭时,只需让士卒携带此物于身,便可不带釜甑等物,省去埋釜做饭的时间,加速行军。如此一日多行数里,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然也,若是以此物为军粮。我若用兵就可不考虑后勤问题,率车骑长驱直入,数日之间便可直捣……”

李信激动的说到一半,突然想起如今自己的处境,又落寞的闭了嘴。

“王将军和李将军所言甚是,此物为军粮,好处甚多。”

赵佗点点头。

这一次他弄出来的麦饼,其实类似于后世的锅盔、馕饼一类,干燥耐放,和水而食,十分的填肚子。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古代战争中,大军的粮草一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将领带兵,每一次作战之前必先考虑粮食安全。

就如当初秦军被项燕阻拦在善道外的水泽处,就是怕对方截其粮道,才不敢让大军绕道东阳。最后赵佗绕道时,同样是万分防备楚军袭其运粮队,而对面的景同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如果有麦饼在,那么秦军的许多军事活动,根本就不需要运粮队了,直接就少了一个致命的破绽,打仗时所能使用的战术也会变的更加灵活。

且因为用麦饼为食物,不需要携带釜甑之类的器具,行军时可以携带的食物反而更多了。

扎营时也不需要士卒再去砍伐柴火来做饭,会节省许多的时间,且不生火做饭,军队所在的营寨,便不会有炊烟升腾,更不容易被敌军提前探见,能够提高突袭时的成功率。

当然,这东西也有很多限制,不太可能作为大军的常规饮食。

最大的好处,还是用来短距离突袭!

就如李信所说,让车骑携带此物,数日之间便可直捣敌人腹心重地,打出闪击战的效果!

殿中武将不少,王贲、李信,以及蒙武等人相继开口,讲述起此物在军争中的用途。

就连那羌瘣也是连连点头。

在座的李斯、姚贾、冯去疾等不通军争的大臣,同样是越听越惊异。

小小麦饼,竟然真有强军之力。

坐在主位上秦王政双眼发亮,不由拿起盘中的麦饼,咬了一口,感觉确实很香。

“没想到那难以下咽的麦,竟可做成此等食物,以此麦饼为军粮,确实能强我秦国军力啊。”

秦王政赞了一声,但接着,他便话锋一转。

“然此物虽在军争中有所裨益,但也不能直接增强我秦国之国力吧,赵卿适才所言‘麦能有益军国’,是否还有其他说法?”

“大王明见,麦之用处,还请听臣道来。”

赵佗拱手,开口道:“麦,因其做成的麦饭难以下咽,常被视作下贱者之食,只供刑徒奴隶吃,故而黔首庶民对于栽种宿麦的意愿并不强。稍有富裕者,宁愿种些其他菜蔬,也不愿种麦。”

“若是大王将这些麦制的食物在秦国推广,庶民知晓麦有这些吃法,不用再去嚼难食的麦饭,自然会踊跃栽种。如此一来,我秦国每年便可多收获许多粮食。”

因为小麦的抗寒能力,这时代的麦子大多在秋冬时播种,来年夏季收获,被称作宿麦。只是麦饭太过难吃,一般人都不愿去吃,故而种麦的积极性并不高,秦国种植小麦的面积也不大。

如果按照赵佗所说的,推广面食的吃法,相信会有很多人愿意在秋冬种植宿麦,如此一来,变相的就可以增加整个秦国的粮食产量,这就是所谓的增强国力啊!

而且因为面食的出现,像面条这类美食可以端上富贵者的餐桌,麦饼这类食物更是可以充作军粮,不再只是往昔的刑徒奴隶之食。

秦军的粮食在原本的粟黍之外,得到了扩充。在战争时期,相当于多了一种选择。若是再遇到长平之战和淮阳之战那种消耗甚大的战争时,秦军完全可以借着多出来的面食,耗死对手。

随着赵佗述说,秦王政以及殿中的诸位公卿皆是听得点头。

面条、麦饼这类食物的出现,确实是有益于国,而非虚言啊!

就在这时,坐在前排的一个中年男子开口道:“少上造所言麦之食法,确有大用。但少上造又说,想要将麦做成这些食物,需要使用石磨将其磨成粉末才行。这样一来,岂不是会有很大限制?”

此言一出,秦王政眉毛皱了起来,众人也脸色一变。

这确实是一个硬性条件,虽然其他粮食,比如粟,吃之前也需要人舂谷,但相比用石磨来磨麦,却要简单的多。毕竟不是每户人家都能置办石磨。

赵佗看了那人一眼,见是左丞相王绾,便拱手道:“王公所言甚是。面食需要用到石磨,这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故而我认为可以在每一个里闾之间,由官府置石磨一台,由里吏管理。利用畜力拉磨,可让里人使用,如此便可解决推行的问题。”

眼见王绾依旧垮着脸,赵佗心中便知道问题所在。

他连忙又道:“建立石磨需要花费财物,看守石磨的里吏需要俸禄,损坏的石磨也需要维修。故而此石磨并非免费供里人使用。官府可让里人每次磨麦时,缴纳些微钱物。如此既不会花费官府的财货,反倒能有所收入。而里人也能在付出些微钱财后,使用石磨,磨麦而食,此乃两全其美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