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制裁

不管怎么说,经历这一次的事情,这些世家大族们对韩彻的忌惮和提防可以说是越来越深了。

众人的这些态度,对韩彻却是一点负面的影响也没有造成,原本他就跟这些世家大族从未密切往来过。

好处倒是感受到了一些。

因为有王尚书等人的前车之鉴在,大家如今也越发畏惧韩彻对情报信息的掌控能力,对于韩彻要办的公务或是下达的政令,愣是不敢做过多手脚,进程一时间出奇的有效率。

当然,暗地里不甘心者也众多。

有人因此还偷偷跑去找到太子李彦跟前挑拨道:“那韩彻如今在朝堂上可谓是一手遮天,对地方官吏颇有威望,动辄便还可轻易调动商户百姓……殿下不可不防啊!”

至于防什么?

防的便是韩彻与李泽之间姻亲的关系。

然而打从上次三娘在马车上的不经意间提醒过下,李泽再跑去跟太子李彦如小时候那般亲密告状过后,兄弟二人之间的感情近来得到了高速上涨。

其实原本两兄弟的感情也一直都非常好的,皇帝作为老皇帝的长子,却又因生母出身太差,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日子是很不好过的。

当时的皇帝作为大皇子,在被各种猜忌和防备的同时,还又因出身太差而被藐视,然后也还连带上了李彦和李泽兄弟。

李彦作为兄长,也因此习惯了护着弟弟李泽,如今好不容易两兄弟关系能重新恢复,甚至是越来越亲密,他自是见不得被人这么挑拨,当即便怒斥了对方。

对方未曾料到太子竟会是这么一个态度,正在心中懊悔不已时,还不解气的李彦又怒道:“为官者,当多思军国政事,多忧民生之艰!”

“便是不提韩宰相为人到底如何,若是将他撤下来,换你坐他的位置,可是能让朝廷国库充足,还是能让百姓也得以富足?”

“若是你能有合适的人举荐,我也愿给他机会,让其一试!”

这一顿训斥下,直把对方羞愧到无地自容,也让暗地里其它那些动了一样心思的,纷纷宴席旗鼓了。

没过多久后,韩彻也隐约知道了这些事情。对此他既感到一些意外,却又觉得依这位太子殿下的品性,确实是他会有的反应。

若说穿越过来后,对于皇家这三代,韩彻印象最好的,唯一让他觉得或是能有明君潜质的便也是这位太子了。

只是再如何觉得太子不错,韩彻也不可能跟他往来亲密。

至少现在是绝对不会。

韩彻现在也依旧特别的忙碌,除了固有的各项使职相关的事务要处理之外,现阶段他还要忙与西南羁縻州的一些事务。(1)

各羁縻州的风俗世情差异甚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这块还相对落后许多,朝廷历来在对他们进行统治时,是无法统一运用一样的方式去进行的。

朝廷现在在茶马互市这块,对西南和西北所购买的马匹,在用途上也是不一样的。

因为比起西北那边游牧民族所养殖出来的马匹,西南这边养殖的马匹的质量其实是远远不如的。在战马筛选这块,更是属于多短小不及格。(2)

但不给他们茶叶,肯定又是不行的。

考虑到西南这边的具体情况,韩彻当时就跟皇帝提议,对于这边朝廷应该主要采取以安抚为主的手段。

这一次,韩彻还又打算继续鼓励双方进行越来越深切的贸易往来。

韩彻便将他最近做的计划,对皇帝提议了。

“派人过去教授他们养殖牛羊和各类毛纺织技艺,然后让朝廷再花钱买回来?”皇帝闻言,便皱眉又不解的问道:“韩爱卿,为何要行这等强大富足夷人之事?”

即便这些羁縻州是归属朝廷管辖的,可事实上,他们对于朝廷和皇权,都并不是那么的服从和认可。

在过去,还没少出现过这些羁縻州因为变得强大后,在对中原地区物资丰富的强烈向往下,而变得蠢蠢欲动,甚至还造成过一些动乱。

因此,皇帝此刻的态度便也不是那么的赞同。

“陛下,夷人生活过于困苦,也易滋生动乱。”韩彻说道。

这也是过去一进入冬天,西北边境的一些游牧民族因为生活所迫,便会在边境作乱,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抢夺生活物质。

韩彻继续对皇帝说道:“再者,使夷人富足是真,强大却未必。”

夷人一旦开始发现通过养殖牛羊,就能跟朝廷这边的商行进行贸易往来,赚取比过去更多的银钱,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后,在越来越频繁的交易下,他们的子民们便会越来越依赖双方之间的经济往来。

如此一来,便能深刻促进彼此的交流和友谊,增强双方的团结和稳定,让西南边境得以安宁。

并且,在这些羁縻州越来越大规模的发展牛羊和纺织业后,他们的子民过去因恶劣生存环境造成的凶悍也会因为生活上的稳定安乐而逐渐被削弱,然后朝廷以后还只需要通过经济这方面,便能轻易制裁拿捏住他们的命门。

再加上茶叶这块,他们自然便会开始愿意接受朝廷的统治了。

除此之外,对朝廷这边的民生经济也是有益处的。

都知晓时下在养殖业这块,西北和西南这些边境的质量,整体是要比中原地区更优质一些的。良好的原材料,也能让最后生产出来的毛纺织品的质量更佳,因此一直以来也是非常受中原这边百姓喜爱的。

然后,这些游牧民族在富足起来后,对于中原这边的各类物资,也就有了更强大的消费能力。

所以看似是朝廷免费教这些夷人各种技艺,又花钱去把他们所生产的东西买回来。可实际上,朝廷也在通过其他的物资交易,把花出去的钱又给赚了回来。

皇帝在听闻了这一番话后,也忍不住赞了一句:“大善!”再看向韩彻时,皇帝注视过来的眼神便又重新恢复到王尚书之事发生之前的那般温情了。

哪怕皇帝一直都知晓韩彻善经济,甚至韩彻还能通过经济这方面直接影响到政治和边境治理。可今日还是为韩彻的提议而感到震撼和欢喜,皇帝虽算不上明君,但最起码他也不胡涂。

很快,这件事也拿到了政事堂商议。

提议虽然已经在皇帝那里通过了,不过在具体的实施这块,所需要筹备的事务也并不少。其中还有一项需要重点商议的,就是具体选派出哪几位官员出发西南各羁縻州负责操作此事。

“韩大人心中可有合适的选项?”那位新上任的徐尚书第一时间便询问起韩彻这个提议者来。

若说如今皇帝深得信重的,这位原黄门郎的徐尚书绝对算是最靠前的那批。

黄门郎和黄门是不同的,黄门指的就是世人知晓的太监。然而黄门郎,也就是黄门侍郎,是属于外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