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飞天
梁牧也看到郑成岭表情凝重,心里一沉。他第一反应是,潘一格不顾之前的约定,自己提早开始了攀登,结果出了什么意外。
还没等他出声,郑成岭仿佛猜到他想法,说:“不是一格,是他爸。”
“他爸?”梁牧也更加摸不着头脑。
“他爸不知道怎么,得到了消息,连夜从老家赶过来,跪在一格门前求他不要去。”
事情就是他堪堪入睡后,这一个小时内发生的。梁牧也往外一看,才看到,所有房车的灯都亮了。远处潘一格的车门口黑压压聚集着好几个人。
他迅速穿好衣服走到近前,就看到地上风度尽失、大声叫嚷的中年男子,脸色僵硬难堪的潘一格,和旁边沉默得一言不发的唐冉亭,瞬间明白了。
他叹了口气,对旁边围着的人说:“都散散吧。我来。”
唐冉亭开口,想说点什么,是梁牧也对她说:“今天保护点还没检查,冉亭你去吧。”
潘一格对徒手攀的痴迷要从五年前算起。他和钟彦云当年一样,出去徒手攀从来不告诉外人,经常是一个人摸着黑去,爬完了再回来。多数情况下,也不会公之于众。要说潘一格徒手红点过多少条线,多难的线,没人清楚,估计他自己都不记得了。他的家人当然也对此并不熟悉。最近两年,他在圈子里名声大噪。几个月之前,他去年在斯阔米什训练时,黄鹤给他拍的徒手攀的一些短视频在网络突然走红,父亲才辗转从亲戚处得知了他想做中国徒手攀岩第一人的目标。
老爷子当场差点没气得背过气去,说潘家三代独传,就这么一个儿子,怎么可以视人命不顾。几番争执以后,潘一格是趁一个夜里,偷偷收拾行装,从家里溜走,来到格凸大本营和他们汇合的。
潘一格性格非常孤僻,家庭四面墙内的争执,他几乎从未跟人提起过。梁牧也也是事到如今才知道。
潘父大声闹着说他们杀人,还说要叫警察。为什么要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险?为什么要这么不负责任?
去年在斯阔米什,寡言少语的潘一格曾经用七个字形容过这种精神和状态——“朝闻道,夕死可矣”。
钟彦云说过,潘一格也说过,凡人会追求长寿没错,可对于徒手攀登者,生命的质量比长度更重要。他们对生命的尊重,体现在尽可能地评估风险,不去尝试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潘一格这三个月把CMDI墙爬过百余次,关键部分如‘飞天’、‘罗生门’,他甚至重复了千余次。
可这样的道理,又怎么能跟一心要延续香火的老一辈讲得通。
当日的登顶计划当然是当场取消。郑成岭和梁牧也劝潘父劝了一整个早上,终于让他的情绪暂时平复下来。最后,潘一格向父亲用自己的名字发誓他不会摘保护绳,这才让潘父暂时离开了现场。
这当然是缓兵之计。潘父的车子前脚离开,潘一格就对他说:“梁导,我还是想爬无保护。”
梁牧也再次确认:“还是想做?”
潘一格点点头:“从没有比现在更想。”
梁牧也看着他眼睛,道:“所以现在——不是合适的时候。” 当任何一种情绪盖过理智,都不是好的兆头,包括叛逆,也包括迫切。
潘一格当然懂他的意思。他默许道:“嗯。我会再调整好状态。”
梁牧也只拍了拍他肩膀,告诉他平常心。
回到房车的时候,郑成岭、唐冉亭和另外一位要上岩壁拍摄的摄影师正等着他的下一步指示。
唐冉亭先开口:“也哥,对不起,这次是我……“
昨晚,她见潘一格已经休息,明天是正日子,她也不敢打扰他,就自作主张直接打电话给潘父的号码,想扯个谎,确认一下是正确的联系人就挂掉。谁知道潘父从别人口中已经听到了他们这个月在格凸准备的消息,就差一个日子。唐冉亭这通电话是把行动日期送到了他门上。
她也是一大早被潘父的声势给吓着了,强行保持着镇定,等潘父一走,她才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
梁牧也默默看着她,半晌,他开口说:“也赖我,最后一天才告诉你去核查。一格这个情况,之前他也没怎么跟我们说过。我们是个团队,有什么一起担。”
唐冉亭点点头。郑成岭也在旁边,轻轻拍了拍她肩膀。速迈在这个项目上面扔进去几百万不止,郑成岭去年年底和梁牧也四处奔走拉赞助,可算是凑齐资金。可郑成岭同样很有远见,他们不需要再竖立更多的敌人。徒手攀登虽是孤勇者的壮举,纪录片的拍摄却需要一个拧成一股绳的团队才能成功。
最后,是潘一格走过来,亲自说,今天还是要照常训练,而且要练第四个绳段的“飞天”。
确实是平常心。梁牧也看着他,终于是露出点笑容。
他这句话,像是给所有人打了一针强心剂。目标不变,拍摄也要继续。
CMDI墙整体难度是5.11,但第四绳段可以算5.12级别。其中,最危险的莫过于第四段快结束时,一个需要dyno的动作。这个位置的石壁很特殊,从落脚点看去,中间全是凹陷光滑的石头,最近的着手点在一人高左上方的一块凸起岩石处,需要蓄力跳跃,然后仅凭双手手指的力量吊住石头,再横移向左,够左边的脚点。因为极高的高度和向左的动势,圈内的风雅之人以著名的敦煌壁画命名这个位置,就叫它“飞天”。
Dyno是dynamic(动态动作)的简称,在抱石攀岩中,再常见不过。5.12线的dyno,若是放在岩馆,身高180以上的梁牧也都可以轻松完成。可是在一百三十高的岩壁上无保护做dyno,飞起那一刻的感觉,跟跳楼也差不了太多。难点当然不是攀登技术,而是如何控制恐惧。
最近两个月,他亲眼看着潘一格反复地练这个dyno,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还是在练。
“那我准备一下,跟着拍?”旁边的郭凡说。
梁牧也刚想同意,又觉得今天从一早上自己脑子就很乱,他倒是想图个清静片刻。于是,他说:“你歇会儿,这次我跟着吧。”
纪录片预算有限,他们摄影组总共才不到十个人,大家都是轮流作业。从布线到收绳再到给设备充电,他事事亲力亲为,也经常自己扛着电影镜头上墙拍东西。
临走前,他抬头问:“今天早上的静力绳保护点检查完毕了吗?”
一时间,没有人回答。
潘一格的徒手攀登线路确定了,他们的拍摄方案就也已经敲定,每天都是在固定的拍摄点和上升线路拍摄。郑成岭每天早上会轮流派人上去检查岩塞和机械塞的牢固程度,再放静力绳。郑成岭轻轻拍了唐冉亭一下,她才恍然,赶忙应道:“嗯,检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