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不讲道理的(第3/3页)

远在藩地之时,只觉得朝中大概是一个血气方刚、少年意气的皇帝与一群身居高位、只愿求名的重臣,他们急功近利地就从正德十六年广东屯门海战后将大明一步步推到如今藩王、士绅都难以心安的程度,使天下面临着巨大的变化。

在变化面前,人本能地会觉得没有安全感。

现在他们发现,主导这场变化的君臣,不知为何,很缺乏那种如履薄冰、很担心天下局势不可控起来的惶恐。

这种自信似乎根本不讲道理。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面前这个年轻的皇帝让他们感觉:杨廷和真的选立了一位英主、雄主。

虽然他口中说着无上功业,此刻新学却在被质疑、新法仍旧被阻拦、南方有大旱、还有一场叛乱。

从皇帝的眼神来看,他似乎觉得这些不算多严重的事。

锦衣卫诏狱里,王佐又一次到了傅荣忠面前,笑呵呵地问:“傅‘尚书’,还不肯招认?以你这点才干水平,也敢谋划叛乱大事?有哪些人跟你保证过只要檄文一发必定云集景从?你看看现在,檄文发出来都快两个月了,天下除了湖广三卫,哪里还有动静?”

傅荣忠只是看着一个方向,眼神里有着不可思议。

因为他之前被带过来时,看到了那边一间牢房里住着孔闻韶。

这皇帝是真的疯了!

檄文发出前,只是知道张孚敬被任为山东总督,有了孔子祀典的争议。

天下既然已经有了叛乱,怎么还敢直接把衍圣公抓到了京城来的动作?

皇帝难道觉得旱情当前,天下还不够乱吗?

他疯狂地笑了好多声,然后忍着剧痛咬牙说道:“要我招认?我招认出来,你们是不是全都办了?”

王佐一脸笑眯眯:“那就最好了。不办大案,我怎么立功?”

事已至此,傅荣忠的眼神反而亮了起来。

虽然被擒,但这只是开始。如此形势,皇帝还要办这样波及全国不知多少官绅的大案,天下必定大乱。

拨乱反正之日,就是他傅荣忠这个“先烈”沉冤得雪、青史留名之时!

“好,那你得多备笔墨纸张才是!”他是那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表情。

王佐开心得不得了,连连点头。

果然是憨到冒头谋反的人,脑筋多少有点不清楚。

招不招是一回事,办不办是另一回事。

皇帝是最会使过的了,官绅的骨头也远比许多人想象的要软。

真正聪明的都知道在皇帝握着沙包大的拳头站到面前时该怎么选。

新法嘛,是会损失不少利益,但比起丢命灭族,难道活着不香吗?

知道朱见浚、孔闻韶、傅荣忠都已经被抓了,还憨的会“被逼无奈铤而走险”,聪明的都会观望。

而在他们观望的这段时间里,京城消息传出。

十月初一朔日朝会后,皇帝南巡!

和皇帝一起南巡的,有崔元和镇国公一起统帅的京营五千大军。

负责供应粮饷的,是山东总督张孚敬以及“深明大义”捐出了不少钱粮的山东三王。

山东税赋那么重,今年还要支应南直隶的赈灾粮,哪还有这么多钱粮的?

朱厚熜在养心殿里看着张孚敬的奏报只能感慨:“这就是夫子后人?假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