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3章 消失的目标
“注意点温度。”
齐盛盯着屏幕上的温度数值,提醒飞控。
“提早打开除冰装置。”
因为海拔高,现在这架无人机的高度在八千米左右,机身上的传感器显示温度现在无人机所处的环境温度是-20度。
这是个非常要命的低温。
通常大型客机上都会有除冰系统,机表面或内部的水汽凝结成冰晶或霜的现象。结冰会影响飞机的气动性能、控制性能、重量和平衡,甚至会造成发动机停车、仪表失灵、通讯中断等严重后果。
无人机也不例外。
这种无人机是螺旋桨式无人机,配备的是4缸活塞发动机,相比起客机和战斗机那种喷射型发动机,除冰对于它来说更为重要,否则一旦结冰严重,甚至连螺旋桨都会冻住无法运行,轻则丧失部分升力高度下降,重则直接坠机。
还有无人机上的前视红外/CCD摄像机,镜头同样会因为结冰而变得模糊不清。
虽然无人机现在没有结冰警告,但齐盛让飞控提早打开除冰装置,为的是进入侦察空域后能够及时展开侦察,避免到了侦察空域才出现结冰现象,再浪费时间除冰会占用侦察时间,甚至影响侦察效果。
“明白。”
飞控立即启动了除冰系统。
“提升高度。”齐盛下达第二道指令。
“提升高度?”飞控吃了一惊,他有些不相信自己听到的,于是说:“已经八千米了。”
齐盛的脸比雪山上的雪还冷,一点表情都没有,依旧轻轻挠着自己的下巴,目光没离开过屏幕:“飞到8500。”
“是……”
飞控额头上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但还是执行了命令。
这是一个超过接近极限的高度。
这架无人机的出场参数最高就是8000米,因为是中距无人机,因此只能飞这个高度。
可服从命令就是军人的天职。
指挥官既然下达命令,飞控只能执行。
他轻轻推杆,加大发动机的马力,调整姿势开始拉升。
隔着屏幕,飞控仿佛都能听见马达的嘶鸣。
他真担心无人机会忽然失控。
超过说明书上的理论生限制,可能发生的问题就会很多,比如发动机熄火、机翼表面结冰、系统内的液油凝固、操纵舵面结冰失效、电瓶因为温度低而没电等等……
不可知的因素太多……
超出了设计使用范围,很多本来正常的系统最后也可能因为低温和缺氧而失去效能。
“航线修正,向左30度。”
齐盛继续发出指令。
飞控脑门上的汗有多了一层。
一旁的链路、载荷、情报分析等人的额头上齐刷刷渗出了汗珠。
向左修正30度,已经改变了原定航线。
原定航线是为了避免被地方防控武器识别和锁定,所以采取绕边飞行,尽量避开敌前沿防御阵线,现在是直接穿过敌前沿防御阵地右侧飞过。
站长想要说什么,嘴巴动了几下,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
齐盛依旧面冷如冰。
他的心里有数。
这个敌前沿阵地海拔居然比自己所在的位置还低,是在一大片凹地里头,显示高度是4000米,比自己这里还低一千多米。
这就有意思了。
为什么设置这么个点让他们去侦察?
齐盛认为裁判组又不是傻。
不会毫无理由将一个侦察点设置在这种地方。
起初审图定路线的时候,他已经发现这个问题了,但他还是留了个心眼。
先用最保险的路线,避免这是裁判组出题故意将错误数值标上区。
毕竟其他区域的海拔都在5000以上,只有这个前沿阵地的海拔少了一千多。
看起来太蹊跷。
这里的地形,齐盛不熟悉,没实地走过。
所以制定路线时候采取最保守的路线,那就是绕飞,低空快速进行拍摄。
不过脑海里早有一个备用的路线。
那就是穿过防线侧翼,拉高高度,一次性全拍。
只要飞控控制得当,情报分析员能够准确抓拍并判定目标坐标,那将会大大缩短这次侦察的时间。
还有一点,在这种高海拔山地里的敌防御阵地,一般大型防空装备很难运达阵地,所用的都是肩扛式防空武器较多。
而大多数的肩扛式单兵防空导弹很难超过4000米射高,将无人机拉到8500高度,对方很难进行有效攻击。
只是他这一险棋可把控制舱里的几个兵都惊到了。
“你们放心,这款无人机的性能我清楚,8000是比较保守的数值,能飞8500没问题。”
能飞?
几个兵心想。
连长都这么说了,能飞就飞吧!
8200……
8300……
8400……
每提升一百米高度,飞控的心都往上提一点。
他生怕下一秒,屏幕上就会弹出红色警告标记。
8500……
“到达指定高度!”
飞控连忙汇报。
“保持住,按我说的路线飞。”
齐盛还是老样子,没表情,挠下巴。
……
出发地,大帐篷,裁判组综合中心。
面前的一排排显示器里监控着每一架参赛无人机的飞行轨迹和拍摄画面。
这是同一个数据平台同一个数据链上的实时传输画面。
在这里,能同时看到五个参赛组无人机上的所有画面。
裁判组的副组长指着一个屏幕上。
“有人直飞了!”
他这么一说,其他裁判的目光纷纷转向这个他所指的屏幕。
屏幕上的轨迹显示,这个分队的无人机正在穿越敌前沿阵地防线,偏右侧。
“是猛虎旅的无人机。”一个裁判笑道:“没想到还真有胆大包天的啊?”
“这可不是胆大包天。”一直盯着屏幕的裁判组长开口了:“他是胸有成竹,你看看他的高度,拉到8500了。”
“齐盛是真不怕无人机失控啊?”有人说道。
“呵呵,他啊……”裁判组长说:“对了,你们就没看看他的履历吗?这小子之前在西工大,参与了这款无人机的论证,他知道极限在哪。”
“难怪了……”副组长说:“我本以为设置这个小漏洞没人敢用呢,没想到真有人敢用。”
“他这一手,可以为自己省下至少10分钟的时间。”组长看了看表:“目前看啊,15队领先了。”
“之前13队不是也这么飞吗?”有人说。
组长说:“13队犹豫了。绕了半圈才下了决心,晚了点,他们是左穿,路线没右穿的好,当初设置这个点的时候我们就考虑过了,进入的时候只要稍稍犹豫,就得绕,一旦绕了,再回头穿,路线就不漂亮了,时间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