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 老东西爆金币了!(第3/3页)

反推过来便是,《废土OL》世界的普朗克常数是小于现实中的普朗克常数的,哪怕偏移的量小到几乎算不出来,或者说在数学的意义上无穷小。

但即便是无穷小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这其实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

更小的普朗克常数意味着量子的尺寸更小,量子效应发生的概率更小,宇宙更加稳定,测不准的东西更少。

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

如果将生成世界万物的上帝比作成一台计算机,或者一张算力有限但很大的显卡,那么现在有AB两个上帝,分别调用自身的算力,生成了AB两个不同的世界。

其中A只能生成城市和市民的模型,而对于市民身上的毛孔、则进行了模糊处理,只有当镜头拉近到市民脸上的时候才会即时生成毛孔,在观测行为发生之前则是不存在属于毛孔的像素点。

甚至于在镜头观测不到的地方,A世界生成的“小人”偶尔还会穿过墙壁……也就是俗称的“穿模”。

而B显卡不同,不但能同时生成一座城市和市民身上的毛孔,甚至还能细节到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纹理……无论观测者是否把眼睛凑得那么近,属于那些像素点的纹理都是存在的,或者说它的存在不依赖于观测的行为。

在B显卡生成的世界中,人是不可能穿墙的,至少行走在城市中的“小人”是穿不了模的,无论是在玩家看得见还是看不见的地方。

而想要在B显卡生成的世界中发现“穿模”的BUG,得在显微镜都看不见的微观尺度上。

比如纳米。

当芯片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电子等微观粒子就会出现穿越位势壁垒的现象,也就是发生所谓的“量子隧穿”效应。

做个不恰当但足够形象的比喻,如果说B显卡生成的世界叫“地球OL”,那么A显卡生成的世界就是“夜之城”。

而且,是无数个平行宇宙中,不受“地球OL”玩家连续干涉以及观测影响的夜之城。

尤其是“不受连续的干涉和影响”这条极为关键,毕竟任何干涉行为都能以“帧率”为单位迭代裂变出 N个不同的平行世界,而事实上不同玩家的存档也确实是不同的。

与此同时,对于无法做热力学实验的游戏世界来说,“帧率”就是计算普朗克常数的重要参数之一。

并且基于帧率算出的普朗克常数,一定是小于1、并大于现实中普朗克常数的!

而且是远大于!

“废土OL”不存在帧率这个概念,无论是画面还是物理引擎的精细度都远高于传统的3a大作。

在这里别说是热力学实验,连核试验都能做,直接套用现实中的方法就能算出普朗克常数,而狂风也确实这么算了。

一开始他其实是抱着玩玩的心态做的实验。

毕竟他心里也清楚,这种行为是捏着鼻子骗眼睛,游戏服务器在观测到他的行为之后要么不搭理他,要么也可以直接调取百科数据给他一个他想要的结果。

然而实验的结果却出乎了他的意料,例如他第一次接触到量子力学时一样——

上帝消失了。

或者说藏了起来。

理论上“废土OL”的普朗克常数应该是大于“地球OL”的,就像 Gta5的洛圣都,赛博朋克的夜之城,少女卷轴的天际省……

然而计算的结果却正好相反——

前者的数值无限接近后者,并且小于后者!

不管他计算多少次,甚至重复多少次的实验都是同样的结果。

这意味着“上帝b”住进了“上帝a”的房子里,算力低的显卡上奔跑着一块算力更高的显卡……并且后者能运行前者跑不了的程序?

他活了也有三十多年,还是头一回见到这么离谱的事情!

要么是阿光针对他!

或者阿光背后的外星人,也就是主流媒体猜测的地外文明盯上了他,并通过特别设计的算法故意诱导他算出这样的结果……

有那么一段时间,他一度因为自己的发现而陷入迷茫和自我怀疑,甚至还为此向工作单位请了个长假,背着行囊出门旅游,调整了很久的心态,才从那自我怀疑的迷茫中走了出来。

其实没什么好迷茫的。

物质的存在与否是客观的现象,但“存在”本身却是由主观意识决定的。

看了一眼还在引力子和核聚变上钻牛角尖儿的末世孤狼,狂风坦然地说道。

“……游戏世界就是游戏世界,你不能指望在游戏或者影视作品里发现现实中没有发现的物理学定理,而编一个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的猜想也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

顿了顿,他习惯性地伸出食指摸了摸鼻梁。

那副本该架在鼻梁上的高度眼镜,在游戏世界中并不存在。

在这个世界,“狂风”才是他的名字,而岩风只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上、并且与“狂风”毫不相干的另一个人。

“当然,由于普朗克常数的接近……他们的理论确实给了我一些启发,或许我们能找到与引力子类似的存在。”

末世孤狼愣愣地看着岩风教授,苦笑着说道。

“你讲话越来越难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