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起舞弄清影

放的背景音乐,当然是燕青那首《把酒问青天》了。

清净,淡泊而悠远。

这意境,让所有华人网友都感到沉浸。

哪怕是在真空的环境,没有空气传播声音,依旧不妨碍盖青云自己做DJ,在后台播放给所有网友,包括挤满人的卫星指挥中心。

看登月舱在液压阀的解脱下,摆脱连接好的月球“空间站”朝着月球表面疾驰而去!

看盖青云站在舷窗边,看着外面越来越接近的荒漠之地,还哼曲儿。

似乎所有人的心情都变得悠然而向往。

直到抵近降落。

因为没有空气来产生浮力,所以航天器不能用飞机滑降的方式在月球表面,得靠自身推进器给出个向下反喷的力道来竖立降落。

所以这就是登月舱为啥往往是个钻石型、铁锅型的样子,然后还经常在新闻里面听说哪家的月球探测器落地倒了没法正常工作的原因。

算是各家的难点,因为几个点火喷嘴,也没法给出四旋翼那么精确的平衡性。

盖青云坐的这架登月舱也是锥顶型,却非常非常特别,特别到故意要让他来站在那测试。

网友们看他潇洒的站那,一个个着急得不行:“我坐个飞机,空姐都要叫我坐下系好安全带,空姐们也要赶紧排排坐,十三你这腰还是要注意点哦?”

“哪怕你是机器人,金属、轴承也有疲惫吧,别搞个瘫痪出来!”

“这几十万公里外,出点问题都没法修,坐下吧,不要耍帅了,你已经这么帅,不差这点……”

苦口婆心的气氛,愣是把人类隔了几十年才登上月球的史诗感冲得一干二净。

然后看见这鼎罐急速下落,噗砸地上!

周围蓬起来的尘灰,都能在舷窗外看到了。

网友们差点没把嗓子眼自己跳出来。

盖十三还是稳稳的站在那,膝盖都没弯一下!

然后还给出来个精确的落地冲击数据,瞬间传递回卫星指挥大厅。

这边已经整片的开始鼓掌。

平稳降落,这就是完成了一半的目标。

也证明了这种新技术,能够应用到未来的载人登月降落。

随着液压推动的舱门打开,甚至还伴随燕青的歌声回荡在直播间:“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基本都是灰色调的月球空间,就这样呈现在盖青云和所有的网友面前。

第一人称的视角嘛,盖十三看着外面发出声感叹:“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在二十一世纪……”

话还没说完,那舱门向前向下翻开,直接是个带齿痕的斜坡跳板嘛,从盖十三身后哗啦啦的冲出去一大堆装备!

还用各自的喇叭之类发出各种怪叫,让珍贵的月球传输频道里面乱得一批!

“芜湖!这一步是我的了!”

“你看看你有脚嘛,你那是轮子,还得看我这一步……”

“丑八怪!你连脸都没有!”

“你有脸,狗脸!”

没错,跟在一堆自顾自奔跑的月球车、搬运机、太阳能板、设备箱之类中间,居然有条机器狗!

应该就是世界各国千辛万苦发到月球上来的那种探测车感觉,但这里做得很可爱,就像当初科技大学找到燕青那边带去的那条智能机器狗的造型。

有四条腿还有狗头跟长耳朵,但看起来那大耳朵就是起太阳能板的作用。

之前一直收起来蹲在角落,很像个普通盒子,谁知道弹开变形,还这么抢功!

可能几亿网友跟国内各界领导、科学界大佬们都有种黑线从额角滑下来的感觉……

机器人也能这么搞怪吗?

但直播效果超好,网友们都笑疯了。

海外网友只能惊叹:“这都是超级智能的反应吗,看来他们的机器人都已经学会了喷垃圾话!”

“那不是垃圾话,那叫幽默……”

“如果是我在这么孤寂清冷的地方工作,能有几个这样的活宝陪伴,一定会快乐许多。”

确实,赵女士一贯高冷的脸上,都扯开点忍俊不禁的嘴角。

也许这就是她一直说的,燕青负责给超级智能保证情绪价值,不要变成冰冷的机器,甚至连盖青云和那位姑娘同居,她也装着没看见。

其实燕青这会儿跟盖青云,带着大量的体育生挤在琼海那个训练基地的大屏幕前,也笑得不行。

天巧星吃惊的是:“你现在可以自编自演的这么多角色吗?”

盖青云嘿嘿笑:“这比同时操纵几十几百辆坦克简单多了,也算是做练习呗。”

燕青心疼:“累就不要做。”

盖青云就不会调侃他,以前你睡觉我放哨不也习惯了夜以继日吗,只温暖的嗯嗯说好,反正科学的事情解释多了大哥也不懂。

有了女朋友,还同居半年多,他也总算有点情商了。

所以登月舱周围的“机器人”们也充满情商。

欢天喜地的跳下去,其实也为盖十三提供了不同的拍摄角度,工具箱、月球车之类本来就矮小不少,愣是拍出仰视角度。

全球观众这才哦……

原来是这样!

原来这架登月舱周围装了一圈蜘蛛腿一般的弯曲减震脚!

只能用火箭反喷落地,很不好掌握绝对平稳的问题,被这种混沌理论的思路给另类解决掉。

大概齐的落下来,主要的平衡调整,交给这些具有很大缓冲余地的螃蟹蜘蛛腿。

真空环境下,没法做四旋翼的那种自动算法配平,但用八条机械腿来做类似的平衡缓冲那就太容易了。

还能有效减少对火箭发动机跟燃料的需求。

盖十三之前的测试,就是为了看换成宇航员来月球上,能承受住这种机械腿降落的震动不。

这太重要了!

最离谱的还在于,那登月舱等盖十三走下来后,居然翘起些跳板,直接用那八条蜘蛛腿跟着他走!

直接把登月舱变成了移动城堡!

在之前的所有国家登月舱设计里面,登月舱都是个不得不有,但又挺累赘的部分。

因为必须要有火箭下落装置,然后占用不少珍贵的空间总量,还要考虑返回时候的动力,就没法做轮机运动系统。

所以只能落在哪里就固定在那,很不方便到处活动。

导致无论载人与否的登月行动活动半径都很小。

登月空间重量都太珍贵了。

在交通工具跟基地建设中间很鸡肋。

没想到中国人的设计是把这玩意儿当成露营车一样的存在,甚至还用了这种步进机构来代替轮胎。

充分考虑了地面的凹凸不平,绝不翻车!

至于能源,只要搞定了太阳能收集,那就是不间断的电源方式,根本不用占据长途运载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