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 来路不正(第2/2页)

而且也不能再说了,韩春薄回来了。

“诸位,诸位,久等了。诸位登门,真是令韩某倍感荣幸。”

……

这样的小宴席,自是难不倒徐、夏两家衙内,推杯换盏之间,他们很是熟练。

可惜夏九哥不胜酒力,没几杯就醉了。

还得徐敏送他回去。

坐在马车上,徐敏叼了根草,想着回去后得问问老爹,这人什么来头,原来这双流县的第一公子是他,现在韩春薄严重威胁到了他,所以必须得搞清楚。

知己知彼嘛。

不久,马车行到夏府。

因为来人是知县的公子,夏言本着不得罪这么一家的原则,还是出来露面了。

徐敏说:“伯父,今日小子荒唐,起了兴致以后便劝九哥多喝了几杯,您别怪他。他性子纯善,耳朵根子软,要怪您就怪我。”

“不敢。多谢贤侄送他回来,如今天色已晚,要不就在这里留宿一晚?”

夏言那是客气。

毕竟这是知县公子,他在县城里乱晃荡还有谁敢冒犯他不成。

但是徐敏天生脸皮厚,竟直接答应下来,“那小侄就叨扰了。喔,对了,伯父,还有桩事,小侄还要和你说道说道,也好成九哥之美。”

夏言无奈,便摆桌倒茶,招待一下他。

于是乎徐敏就将胡氏女的事情原封不动的全都说了出来。

夏言本就爱子,听了后也不生气,只是外人当前,他还是怒哼了声,“让他出去结交同辈好友,增长见识,没成想差点成了登徒浪子!”

“伯父言重了,九哥您还不知道?就是小侄是登徒浪子,他也不会是登徒浪子的。”

“喔,徐贤侄误会,我不是那意思。”

徐敏也没将这个当回事,接着说起这韩春薄,“夏伯父,听说韩春薄前前后后已经买了五千多亩良田了,此人什么来头?”

夏言心思一动,想着打听下消息,“贤侄也听说了?”

“购田、置宅、捐款行善……双流县以往都是出的盗匪,还没出过这样的大善人呢。小侄怎会没有听说?”

“那贤侄怎么看?”

徐敏想到此人莫名其妙和自己的父亲成为好友,分明是行贿,只不过贿的不是利,而是名,“就怕是虚伪之徒。”

“喔?何以见得?”

徐敏嘿嘿一笑,“小侄活了二十多年,见过人娶婆娘急,得功名急,还没见过人做善事急呢,他这一通下来,短短半月就美名远播,伯父见多识广,京城都去过,首善之地有这样的大善人吗?”

夏言微微一怔,这徐家儿子倒是机敏。

“未曾见过。”

徐敏断言,“那他铁定有问题!等明日九哥醒了,我们再去闯闯那龙潭虎穴!”

夏言却担忧,“贤侄,九哥……”

“伯父放心,我与九哥相识多年,定会顾好他的。”

他是说放心,但夏言没那么放心,正好有这胡氏之女的事,还是打打岔吧,他失去了三个儿子,龙潭虎穴,他自己去就行了。

第二日,徐敏就回家去了,见面就给他爹倒茶捶背,“爹,听说那韩春薄是你的好友,此事为真?”

他本来很老实,没想到徐维明当即冲他发火,“你昨夜去了哪里?!”

徐敏被吓一大跳,不敢动弹。

“是不是那夏言的府上?”

徐敏默认。

“真不知你是谁的儿子!那夏言如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平日里半分面子都不给你爹我,就这你还舔着脸去人家府上,你将我的脸都丢干净了!”

徐敏继续装孙子,“爹,九哥是我的好友,他醉了,我总得送他。”

“你当他是好友,他当你呢?如果也是,你让他劝说其父。黄册上交在即,你难道不知道吗?”

“知道。”

“你!”

“爹,你消消气。”徐敏继续陪笑,“黄册的事那夏言确实有些死板了。是不是因为这样,咱们县里才多出一个韩大善人出来?”

因为夏言照实报了黄册,明年知县就得足额报税,如果到时有困难,自然是大户援手比较好,万一盘剥百姓被知道了……

那个当了二十年皇帝的正德,手段可是不软。

徐敏心思则多,他就怕自己亲爹存了这份心思,到时候,就是他都轻易得罪不起那韩春薄,此人目的不明的情况下,甚至有可能推动他爹做出什么糊涂事。

五千亩田,就是五万多两银子,再加上置宅子等等,徐敏现在是一点都想不明白。

“爹,咱们双流并非江南大县,忽然来了这么个人,难道爹就不好奇,他那些银子怎么来的?”

说着徐敏就从怀中掏出一个银锭,这是官方造的标准的十两纹银。

徐维明也好奇起来,眼睛盯着底部的一行小字,“正德甲申,是正德十九年造的银子?”

徐敏说:“想必爹也是知道东瀛岛国的银山的吧?这件事朝廷不多宣扬,但不少人也都知道,而且凡是那里的官银,底部刻两行字。

左侧和年份有关,正德甲申,便是正德十九年,右侧和地点有关,譬如石见银山。其意思就是说这是正德十九年,产于石见银山的官银。”

“所以呢?这银锭右侧是刻了石见银山字样的,有何疑惑?”

徐敏摸着这银子,虽说模样上是没什么问题,但关键在时间,“往年这样的官银要流入到四川不会那么早的。孩儿记得,在市场上最快是每年五六月份才能见到上一年的官银,今年怎么早了两个月?”

“那又如何,或许是商人行商带了过来,仅仅十两,能说明什么?”

徐敏眯着眼睛,这会不会和那个姓韩的有关系?

“坏了!”

“怎的了?一惊一乍的!”

“爹,如果京师高院的家人,还有寻常百姓,家家户户都用这银子,最多两三个月,官府就是想查也查不清了!而且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咱们这偏远小县会来这么一个豪奢之人了,便是越偏远,越隔绝,便越不会有人发现这其中的猫腻!”

这银子,肯定来路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