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几天后, 两人下了火车,各自在家休整一天后,精神饱满地到学校上班。
只上班第一天就来了客人, 莫敏笑指着人同江南介绍道, “这位是《在路上》杂志社的编辑,专程来等你的。”
江南和人握了手,便问道, “是我的小说出了什么问题吗?”
《在路上》就是刊载赵瑞传记的那本地摊杂志。
只听人忙道,“不不不, 小说没任何问题!我是来和江老师您谈出版事宜的。”
江南闻言, 眼睛一亮, 忙请人坐,她原打算等连载完自费出版的,不想杂志社居然有意出版。
编辑随后拿出出版合同,江南接过一瞧,合同倒是没什么问题, 只两人聊起来,杂志社打算在连载期间就出版。
只听人道,“……读者催得紧, 我们报社的电话、信件一直就没断过, 不是要求小说出版就是增加连载字数、加印往期杂志,我们实在没办法了, 只能分上下两册出版, 和您这边签完合同后, 先出上册, 完结后再出下册。”
江南想了想,好笑道, “你们就不怕读者投诉?”
这些读者本就是冲着赵瑞的后续创业操作要求出版的,他这只出前半部分,也许还不到连载内容,后半部分仍旧卡着,钱都赚进口袋了,还让人继续等和抢你家的杂志,江南说投诉都是轻的,这是真不怕读者去砸他们杂志社的大门!
编辑闻言一笑,“如果真是这样,这热度不就起来了吗?”
江南只摇摇头,虽然知道地摊杂志的营销方式跟普通杂志不太一样,但没想到他们还能这么秀下限。
不过,《在路上》杂志社都不怕人闹事,她一个幕后作者也不用替人操心。
她只拧开钢笔,在出版合同上签了字。
上册首印十二万,编辑当即拿出了一张一万一千多的存单,看得出来他们杂志社真的很急,江南笑了一声,便收下了。
而后,编辑立马借他们的电话通知杂志社签约成功,可以安排印刷,后才转头同江南道,“听说两年前出版的那部女知青创业小说也是您的大作,可惜版权没到期,不然我们也有意再版的。”
江南闻言只笑,“那还真是遗憾啊。”
她那本小说才上市没几个月就遇上了经济整肃,书店根本不敢放在明面上售卖,但是销量依旧不错,私下购买的人不少,甚至出现了早年风靡的手抄本,江南知道这事儿后都震惊了,没想到她也体验了一回“禁书”的待遇!
今年年初开禁后,《雅意》那边给她打了一次广告,销量大涨,眼下库存应该快清空了,也不知道出版社有没有加印的打算。
只这些就不适合跟《在路上》的编辑聊了,江南跟人胡侃了几句,送走了人,这才同莫敏几人交接起工作。
中午饭后,她去了一趟邮局,将钱汇给赵瑞,又给他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
只听赵瑞在那头笑道,“这下不用倒贴了。”
江南只道,“何止不用倒贴。”还能比她那本创业小说多赚一万,今天这一笔可只是上册的版税收入。
赵瑞又笑,让江南不用给他汇过来,留着花就行。但江南坚持,他只想等到账以后,仍旧帮江南投到股市里去,就当存银行生利息了。
两人又聊了会儿,赵瑞才道,“我过两天要去南岛一趟,归期不定,回来后再给你打电话。”
江南闻言,立马会意。
今年南岛开放后,国家批准南岛可进口几十类产品搞活经济,其中汽车进口、倒卖最为疯狂,利润极高,赵瑞他们应该是要去倒腾进口车,因此,她只“嗯”了一声,没在电话里多问。
而后两人又聊了几句就挂了电话。
赵瑞转身,看向办公室里的来客,笑道,“荣老板也跟我们到海南走一趟吧,若是去了回来,你还提不起斗志,我可真就没办法了。”
荣益生闻言苦笑。
他就是当年躲在石栗大队山里的那个“经济犯”,虽然他去自首前,早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两年多的学习班、劳动改造、批D……还是消磨了他的意志。
今年六月平反后,上头领导亲自接见了他们,希望他们再创辉煌,助力本市经济发展,可应承的人寥寥无几,大部分人拿了返还的家产,只打算回家弄个档口糊口养老。
他心气儿不足又不甘心,就想起了赵瑞夫妇,写了封信到石栗大队,没多久接到了赵川泽的电话,说赵瑞给了他一个特区的地址,让他来瞧瞧。
他才来了特区转了转,这里发展确实日新月异,但特区仍在遭受质疑,他见此便心生胆怯,总担心哪一天天又变了。赵瑞说要邀请他去眼下吸引着全国淘金者的南岛,体验一把那里的疯狂。
荣益生想了想,就应下了,最后试一把也好。
一个月后,荣益生看着自己翻了两倍的资产,激动的手抖,都说酒壮怂人胆,不对,钱才是!
南岛行结束后,他又独自在广市逛了半个月,便从钱或光的外贸公司订购了六台机床,就地注册了一家五金厂,重操旧业。
而江南也见到了赵瑞他们这一趟南岛行的成果,去年钱或光介绍给她那个“小兄弟”叶振海,开着挂有粤字开头的进口车,来给她送录像机和录像带。
江南见状笑道,“你们在沪市开这车没关系吗?”
只听叶振海笑道,“钱哥把批条、手续都给我们办全了,说开车办事节省时间也方便,而且这次各级部门都采购了一批作为公车,我们混在里头不显眼。”
还有不少有钱的主儿也从钱哥手上倒腾了一批,满大街开着遛,他们就更平平无奇了。
江南见人考虑的周全就没再多问,笑笑送走了人,又翻看了录像带上的名字,发现都是近两年港城传入内地的热播剧和电影。
心想也许她能给赵瑞他们拉上一笔生意,便将录像机和录影带收好后,去了毕岩峰的店里。
不想人不在,毕岩峰的老婆笑道,“他和朝华几个弄录像厅去了,我也搞不懂那是什么,只听阿峰说是跟电影院差不多。”
江南一愣,而后一笑,她还来晚了!
便立马放下原本那份拉生意的心,一边同毕岩峰的老婆聊天,一边在他店里转了转。
果然发现他这儿卖的录像机和录像带和她家里的是同一个牌子、同一个厂家,估摸就是钱或光和赵瑞倒进来那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