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围魏救赵

对于正在发生、发生在身边的那些事,能够清晰的分辨其纹理,分清每一个影响是哪一处细节、哪一方人所带来的、有哪些小的改变互相影响,才最终呈现出展示在众人面前的样子的,已经是极少数的社会学人才了。

与其说这是一门学问,不如说这是一门艺术。就像是从肉汤中,清晰的分辨出口感的层次,倒推回去、抽丝剥茧的寻出使用的食材、调料和烹饪方法一样。

耶稣已经渐渐掌握了这门艺术。

但很显然,对于这个时代的埃及人来说,这或许还有些偏难。

人们正如耶稣对莫洛所说的一般,完全没有注意到他隐藏在取缔长子继承制的行动背后同时进行的其他几个变革。

人民的浪潮滚滚,推动着“继承变法”的车轮往前走,顺便带着藏匿于轮轴中的“执法”、“教育”、“经济”等数个变法一并前行。

“人们需要知道他们要做什么,他们在经历什么。因为他们对世界充满未知,并因未知而产生不安,因不安而进一步产生了渴求和掌握感——而法老所要做的,只是抚平这种不安,而非是真正的满足这些平民们对于一线信息的渴求,和对于政局变化的掌握感。”

“也就是说,平民无需知道自己正在经历什么样的改变……但你要让他们产生自己什么都知道的错觉。”

这是耶稣对莫洛所说的话。

莫洛虽然还有些不太理解,但他还是原封不动的记录了下来,并将耶稣其他的言行一并记在了一起,小心的封存了起来。

他的心情是有些复杂的。

一方面,他希望以后的人能不像自己如此愚笨,能理解并运用好耶稣的智慧,不至于将其荒废、使其断绝。

但另外一方面……他也能意识到,耶稣的这种智慧,若是运用得好,几乎能控制人心。他忌惮于这种力量,并对于人们滥用这种智慧而感到忧心忡忡。

然而,耶稣却对他的担忧一笑而过。

“未来的事,就由未来的人决定吧。”

最终耶稣如此定夺道:“你就留下它吧,记得要保存好,不要被这个时代的人看到了。那些不该记录的事,你也可以全部记下来——这是我所特许的。”

他所说的“不该记录的事”,便是对莫洛提出的“监禁长子”的处理方案。

在耶稣成为月面法老的三周之间,颓废糜烂的埃及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孩子们恢复了在生命之屋学习的传统,祭司们被要求对平民负责,法律不再因为被执行者的身份而临时发生变化,士兵们被重新训练起来。几条主要道路和水渠的修整则作为法老的招募令,将那些没有工作的人聚集起来,给予他们能让他们生活下去的工资。

而积压的案宗也被耶稣飞快的批改着。他就像是无需睡眠一般,和日面法老一起长久的工作着,将监狱中的犯人挑拣出需要处死的尽快处死,并将这些犯了罪的人进行一些分类,挑出一部分手巧的去做工。

原本犯了法的人,只有少数才会被关押到监狱中。更多的则是充当奴隶,赔付给对方,成为被侵犯者的个人财产。

但耶稣的法律更为严格,导致了几乎所有人都被关押了起来。

至于各大神殿,也因为之前防守巨龙不利,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也有所下滑。作为让步,祭司们纷纷同意了以后的大祭司人选要有“三贤者”决定——也就是给出一个指定的名单,让祭司们从中挑选出下一代的大祭司。

这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祭司阶级的面子和自由度,同时也将大祭司的人选牢牢控制在法老手上。

可以说,从这一年开始,埃及将不再存在神殿反叛法老的可能性了。

一切都变得欣欣向荣,人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但是,就在这时。

在耶稣名义上成为法老的第三周,埃及的北方却发生了一件事。

那便是,有三位罗马士兵试图乘船潜入亚历山大港,却被法老卫队当场抓获。

法老卫队的那位小队长意识到问题可能不小,便没有射杀士兵,而是将其押送转交上级。层层递交,向法老传递过去。

与此同时,有三座村庄被船只袭击。袭击中的幸存者声称船只上挂着罗马人的旗帜。

而这时,法老议会那边的审讯也同步结束。两个消息拧在一起,迅速传遍整个埃及——

罗马人要侵略埃及了!

人们立刻警惕起来。

而三贤者经过讨论,也很快给出了答案。

——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抢先进攻罗马,防止继续被偷袭骚扰。

作为先锋,日面法老提议将牢中的犯人选出,给他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也即是,为了守护埃及那些无法战斗的人而奔赴战场。若是能活到最后,并夺取足够的功勋,甚至能赦免之前所犯下的罪——

对于耶稣的提议,其他人也基本没有什么意见。

正如他所说……

这是“可以保证他们不再作乱”、“无需额外负担他们的饮食”、“确实能将他们释放出监牢”、“不会被人们看做是法老的软弱”、“也足够让其他人引以为戒的”,能满足所有人的处理方法。

——但人们却不知道,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罗马士兵。

罗马正在和推罗开战。正是打到激烈之时,怎么可能分兵进攻埃及?

虽然埃及腐朽堕落,但一旦被触怒,老牌帝国的底蕴也足够罗马人吃上一壶的了。

屋大维已经老的不能上战场了,他最得意的将军阿格里帕也在十年前身亡。如今的罗马,甚至连推罗都无法立刻攻陷,根本不可能开辟南方战场转攻埃及。

事实上,那三个被抓获的“罗马士兵”,法老卫队队长,以及袭击村落的船只和“幸存者”,全都是耶稣自己的人。

这是耶稣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戏——其目的便是为了向罗马开战。

他已经是推罗的王了,如今也成为了埃及的法老。但这不意味着推罗和埃及就能抛弃之前的仇恨,重归于好了。

个人的力量,在面对民族、国家的矛盾之时,显得脆弱不堪。

但耶稣可以调动这种仇恨,将其指向罗马人。而在“抵抗罗马的侵略战争中”,“并肩作战”的推罗和埃及,在战争结束之后重新缔结友盟协定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了。

他所选定的时机,便是推罗的士兵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

而随着埃及人的突然进攻,措不及防的罗马人也必须分兵应对这一击背刺。

这意味着正面战场的削弱和退缩,将苦苦坚持的推罗人从绞肉场中解救出来,让他们转守为攻,重新夺回被侵略的据点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