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朝轻岫没在燕还阁住太久, 很快就返回永宁。
不过朝轻岫没有如简云明想得那样叫他不用再易容成自己的模样出门,她在看了看桌上的请帖后,毫不犹豫将帖子分成三份。
诸自飞一份,简云明一份, 她自己一小份。
作为大总管的诸自飞没什么意见——岑老大在时, 他也得干这些活, 而且干得更多。
自从有了某位少侠充当参照系后,诸自飞就能用最宽容的眼光看待现任上司的工作喜感。
至于简云明倒是有些意见, 不过他没出声——作为提线木偶, 他已经习惯了克制情绪。
随在朝轻岫身边日久, 简云明逐渐意识到,听话不能只听表面。
比如朝轻岫的确说了自己很快回来,但她会回来并不代表就她乐意出门社交。
作为一个特别知人善任的上司, 这位朝门主时常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让下属为自己分忧。
诸自飞取了被归于自己请帖后, 粗略一翻,发现里面有几封是通判府那边的。
韦念安递来的帖子朝轻岫亲自接, 至于她府中其余下属, 比如益天节秦以笃等人,若是递来请帖,朝轻岫要么仅仅回礼, 要么就让诸自飞代为接待。尤其是益天节, 他与陆月楼彼此竞争, 关系疏远,朝轻岫也传下话去,让门中人减少与对方的接触。
诸自飞抱着请帖站起, 微一欠身,准备告辞。
他很少在门主的住处多待, 不过以前是因为岑照阙的石洞很不适合有人过去做客,现在则是因为朝轻岫对房间装修存在着独特的见解。
经过数次拜访,诸自飞已然知道,思齐斋的布置既简约又复杂。他一直没忘记某次不小心撞在木几上时的遭遇,要不是朝轻岫及时出掌将自己击倒,他怎么都得被弹出来的匕首给割上一刀。
问悲门总舵机关重重,门主居处反而少有护卫,诸自飞近日来也没带护卫,他独自往回走时迎面遇见了徐非曲。
徐非曲怀中也抱了一摞文件,最上面放着一只信封。
双方客气地彼此颔首致意,接着擦肩而过。
*
朝轻岫支起窗户,趴在窗户上往外看,任凭夹杂着雪粒的朔风往屋子里吹。
徐非曲过来时,便正好瞧见了这极不养生的一幕。
她轻轻咳嗽了一声,吸引了上司的注意。
朝轻岫动作微顿,然后泰然自若地关上窗户,仿佛自己方才什么也没做。
徐非曲将视线从上司身上移开,转移到简云明身上,开口:“简兄弟常在门主身边,平常记得多多提醒门主,莫要总是站在窗前吹风,免得着凉。”
“……”
简云明神情冷漠。
不过他虽然不常动脑,此刻心中还是划过了一丝“此事与我何干”的不解。
徐非曲:“毕竟之后简兄弟跟少掌柜还要跟门主一块外出。”
简云明:“徐香主可以嘱咐少掌柜。”
徐非曲闻言顿了一下,过了会道:“白水,自有白水的工作。”然后又强调了遍开头的话,“简兄弟千万要多多提醒帮主……”
简云明目光放空。
朝轻岫忍不住笑了下,随后语气诚恳道:“我已记下了,非曲莫要为难简兄弟。”
徐非曲此刻过来不止是要对上司的生活习惯提意见,她将那一摞文书放在桌上:“还是怀宜城那边的信。门主现在就看吗?”
朝轻岫颔首,一目十行看过信上内容,抬头看了徐非曲一眼。
问悲门的分舵遍布半个江南,一般的事情只要说一声就能得到回应。怀宜城那边的事情会拖到现在,一是因为两地离得太近,那边没有正式分舵,只驻扎了几名弟子,还有就是朝轻岫要求调查的事情距离现在太过久远,查起来需要点时间。
徐非曲汇报:“门下弟子仔细查过,一直有人在盯着他们,以前做得隐蔽,迟迟未曾察觉,近年来盯着他们的势力彼此充足,愈发显露行迹。”又道,“人已经安排好了,也与那位王四公子有过接触。”
朝轻岫点头,又将随信附赠的数张资料取出细看。
当日在艰虞别院中,陆月楼曾经提过一句怀宜城王家,据他所说,郑贵人的某个孩子到了议亲的年纪,而王家的公子也在待选名单当中,后面却不知为何突然变卦。
当时朝轻岫便记住此事,事后立刻着人调查,知道在二十多年前,曾有位王老大人在朝中为官,虽怀宜城王氏在当地也算有名望的人家,但到这一代已然彻底没落。
那位王老大人去世时是四品官,经过几次追封,最后变成了光禄大夫,据说其人有点圆滑,不过直到致仕也没有显著的恶名。
王老大人在朝为官时,先帝尚且在位,当时朝中派系倾轧还不像现在这样激烈,加上王老大人很会做人,起码明面上与谁都没结过仇。
王家的几个孩子作为光禄大夫的后人,本该享有荫封,不过王老大人的后人才能平平,运气也不够好,获得官职很快就被革去了,不得不回家读书,又因为不擅经营,日子便一日比一日窘迫起来。
这样一户人家显然不会被郑贵人放在眼里,当日陆月楼说要与之议亲必定只是借口。
那么郑贵人一党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
这一点其实不难猜测。
朝轻岫手里的调查报告中提到了一条很关键的信息。
虽说王家的后人已经分离四散,不过根据问悲门的调查,那位王老大人临终前曾经提过一个非常奇怪的要求。
王老大人曾经说过,要他的后人们要好好保护怀宜城郊外的祠堂跟老宅,无论如何也不能改变房屋的位置、大小、格局还有其中的布置。
而且他还要求,等自己死后,他的后人们每家每年都至少得派个人到老宅住上一个月。
据说王家那些后人读书没天赋,做生意也没天赋,种田更没体力,也不擅长治理家事,单凭自己的本事很难保证祠堂跟老宅不被卖掉。
好在大夏有非常成熟的武林社会,而且还有着一家信誉极高的商业帮会。
当初那位王老大人应该预料到了子孙不肖,所以在老宅附近提前购置了一些不动产,又动用多年积攒的人情关系,将那些田地房屋部分交托给了旁边的一家有江湖背景的庵堂,另一部分交给了不二斋。
当然不管是庵堂还是不二斋,对那些不动产都只有管理权,却不可以买卖。
王老大人当日置下的房屋田产,按照今天的价格,统共价值一万五六千两左右,在不二斋的用心运营下,每年收益约为千两,其中五成归庵堂跟不二斋所有,剩下五成又按照二比二比一的比例分为三份,第一份用来维护老宅跟祠堂,第二份用来赠给族人,最后那一百两则留给过来守宅的后代做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