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富商的账房女婿 十六

此时何睿心中已经没了侥幸, 夫人身子这么弱,两年前他想带妻子去郊外的寺庙祈福,好说歹说都不听, 死活不愿意去,问及了就说浑身绵软不想折腾。

今儿都中午了还去……何睿想不到除了去见李清欢之外的理由。

李清欢年轻,脾气娇,经不起激, 在妻子面前压根藏不住话。

想到此,何睿只觉得头疼。

目前最要紧是赶紧给妻子找个大夫。

李氏病了五六年,身子越来越虚弱, 今年更是不怎么起身。常年伺候她的大夫赶来, 把脉过后摇头:“不是说要静养吗?怎么肝火旺成这般?”

何睿叹气:“夫人脾气急,麻烦大夫了。”

大夫是请来的客卿,抱怨一句后不敢再多言。

李氏这一睡就是两日。

何睿都能下床了她还没清醒。

林老爷是个知道感恩的, 默默算着那批料子卖完的时间,赶在那之前, 又到了一批, 这一次的种类多, 并且,价钱同样便宜。

顾秋实接过来往外一卖就能赚钱,不用脑子都行。

黎家无论老少都在家里跟着先生学认字, 穷惯了的人舍不得浪费,不管是吃的还是穿的,即便是请来的夫子,他们也觉得学的人少了就亏了, 学的东西少了也亏。因此,除了三个孩子之外, 包括黎文巧在内,一家子废寝忘食,没到头悬梁锥刺骨的地步,一天在花费在上头的时间足有六个时辰。

顾秋实每天都在劝他们放松点,众人嘴上答应得好,私底下还是如此,这日他在外忙了回来,一进门就问管事。

不出意外的,一家子又是从早练到晚。顾秋实无奈,去了书房。

书房就在黎家人住的那一进院子里,黎父的意思是,大家在一个地方练,可以互相监督。于是,原用于待客的堂屋被整理了出来。

顾秋实进门时,三个孩子正在吃点心,大人们都一脸认真,有人进来了也没往这边看。直到顾秋实咳嗽了一声,所有人才看过来。

昨天顾秋实和他们约定好,太阳落山之后就不写了。黎父被抓个正着,颇有些不自在,将手里的笔放下,才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早?”

顾秋实故意道:“我特意早回,想看看你们有没有按约定办事。”

边氏笑了:“文山,我们心里有数,这一点都不累。我们在乡下种地时,每天上工的时间比现在还多,你用膳了没?我们一起吃吧。”

他们多年养成了日落而息的习惯,一是白日干活太累,回家后只想睡觉。二来,晚上做事需要烛火,灯油很贵,算是一笔不必要的开销。

到了城里,不缺灯油,但他们还是能省则省。

边氏特意推迟了用晚膳的时辰,目的就是想借天光多写,等到天色昏暗,看不太清楚了,就开始用膳,用完了回去睡觉,时间刚好。

所有的人中,三个孩子不提,数文巧和文海学得最好,文秀写得也不错,老两口里,边氏写的快赶得上小女儿,黎父写得最差。不过,老头子并没有自暴自弃,写得兴致勃勃。

一家人用晚膳,其乐融融。

一开始黎家人以为到了城里后会不习惯,可能三两天就会想回家,可到了这儿,吃好喝好睡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真的让人过得特别舒适。除了担心成为黎文山的累赘外,真就没有丝毫不适应。

“你的工坊什么时候开?”黎父好奇问。

顾秋实并没有敷衍他,认真答:“我刚拿到地,那边是一片荒坡,要先弄平整,然后在上面造好了房子,之后再说开工的事。”

黎父皱眉:“荒坡怎么平?”

“派人去挖啊。”顾秋实笑道,“你别想着去干,我不许!以前家里穷,不干就要饿肚子,那我不拦着你们勤快。但现在不一样了,你们要做,也要做轻省一点的活计……”

黎文海出声:“三哥,爹娘年纪大了,姐姐和妹妹是女子,不适合跟那些下苦力的男人在一起干活。但我还年轻,也有一把子力气,你让我去吧。”

顾秋实摆摆手:“我真的不缺人手,那些人一天三十文,还包吃两顿,多的是人愿意来,我的管事每天都要应付许多主动找上来的人。”

黎家人都惊了,他们在乡下的时候,农闲时出去做短工,也就八文一天,偶尔能拿到十文都是运气好,还只吃一顿。黎文海立刻道:“三哥,这工钱不少了,我愿意去干。你总不能养我一辈子,明天你让马车送我去,我跟那些人一起吃住。”

别说他,就连黎父有些意动。

顾秋实哭笑不得,即便是城里的短工,每天也只有十五文而已,他给这么多,本意就是想接济穷人。

“文海,那些人家里等着银子回家买米下锅,你怎么好意思去跟他们抢?”

黎文海哑然。

黎父之前刚到城里的时候,也问过伙计一个月拿多少工钱,即便是在大酒楼里接客的长工,也没有这么高。

“文山,你这工钱会不会太高了?”

黎文山笑了:“我这一次请的都是一个名叫陶村的地方出来的人,陶村在大山里,那地方特别干,地里几乎没有收成,因为地方偏僻,里面的米粮和油盐酱醋包括料子都特别贵。那地方的人很勤劳,但辛苦一年到头,收成比我们村里差远了。他们过得特别苦,所以我就想接济一下。”

“好样的。”黎父夸赞,又嘱咐,“我知道你心地善良,但做善事要量力而为,你如果连这附近的人也开这么多工钱,可能会结下仇怨。”

“不会。”顾秋实耐心解释,“凡是跟我干的人,都要签长契,少则三年多则十年,他们的工钱会很高,但规矩是不可以将学到的东西告诉外人,否则就会重罚!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的,每一个人进去之前,都需要写明自己籍贯,还要写明家中情形,蹲过大牢的不要,名声不太好的不要……”

总之就是,听上去就很难进,若进去了就有好日子过。对其他的东家有一些影响,但不至于被记恨上。

落在黎家人耳中,就觉得黎文山办的这个工坊很严肃正经。

一家人心里都挺高兴,外人费尽心思才能进的地方,他们随时都能去。

一天三十文,一个月近一两,已经包了两餐,完全可以不用在吃食上多花银子,穿的衣衫据说冬衫两套,夏衫两套,还每年都有,这连穿的也不用置办,那岂不是一年能存十两?

这只是一个人的工钱,一家子这么多人,那得攒多少?

黎父先是欢喜,随即又想到这个工钱是自己儿子发,担忧问:“这么高的工钱,你有得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