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会厅议倭(第2/3页)

今日一看,似乎是自己的提醒起了作用,倭寇只是在屠杀了中左所后便离去,想来伤亡不少。

不过以当下的情况来看,浙江的倭寇肯定还有承受不住压力北逃的人,到时候北边的倭寇会越来越多,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才行。

分析完一切,朱高煦也继续给出建议:“只要能封锁这两条海路,然后着重在朝鲜全罗及辽东金州近海一带搜寻,想必很快就会有所收获。”

“至于南边,其实与我先前所说的《平倭论》无误,只要按部就班就能清剿闽浙及两广倭寇,不过南洋的倭寇一日未灭,两广及福建则难安。”

“因此,必须造大船、多配火炮,重设澎湖巡检司,日常在澎湖巡检司巡检才行。”

朱高煦三言两语就将平倭的事情说清楚,这其中功劳在于他脑中大致有着一幅地图。

前世不管是出差还是开车,用地图毕竟是常态,而他又偏喜欢用卫星地图。

无聊的时候,他就喜欢用手指头四处翻翻,所以才能记得大致的情况。

却不想这闲暇时的兴趣,到了这个世界却成了他在平倭上的利器。

“殿下确实如宫里传出来的一样,知晓中外各国情况。”

听完朱高煦的建议,李景隆不得不感叹朱高煦居然能把朝鲜和辽东沿海的情况说的那么清楚。

要知道便是走南闯北的他,也只是了解辽东东边的近海情况罢了。

诸如那高丽沿海是否有岛屿,便是他也需要礼部官员解释才能明了。

如今听完朱高煦的话,李景隆已经想到了怎么平倭,不过在平倭这件事上,他还有一些难题。

“如果按照殿下所说,我们就不得不带兵前往朝鲜的近海,可如此一来,恐怕朝鲜会对我们十分警惕。”

“这确实……”朱高煦沉着点头,他很清楚如今的朝鲜是什么情况。

明初的朝鲜可不是明末和清朝时期那废物模样,事实经历了武人当国和蒙元干涉,以及围剿红巾军的各种战事,李成桂治下的朝鲜依旧能打。

拥有三百万人口的朝鲜,也能拉出两万骑兵和数万马步兵,并且由于朝鲜地形问题,深入朝鲜作战必须要面对严苛的后勤问题。

明初的辽东尚需要江南不断输血才能维持局面,想要继续开拓那是十分困难的。

正因大明在辽东的实力十分虚弱,哪怕李成桂夺权称王,其内部依旧有着夺取辽东,和明朝开战的声音。

这在后世听起来像笑话的事情,在当下的局势下,却让人笑不起来。

哪怕在当下,朝鲜也依旧不断的向东北扩张,通过铁岭卫方向,不断的对东海女真进行蚕食。这样的局面下,大明突然说要围剿倭寇,并且还要带兵在朝鲜西面的近海地区围剿倭寇。

这消息要是传到朝鲜,恐怕李成桂等人都会以为大明是来对付他们的。

“这事情,我与陛下商量过后再议,今日便多谢殿下指点了。”

李景隆起身作揖,并不打算与朱高煦谈论平倭以外的事情,不过这也并不奇怪,毕竟因为和藩王亲密而栽倒的勋贵文臣实在太多了。

如果不是朱高煦对平倭有高见,李景隆恐怕也不会与他有什么牵扯。

“曹国公慢走。”

朱高煦起身回礼,同时送李景隆走出了院子。

二人没有一句寒暄的话,直到李景隆走出院门,朱高煦才转身回了院子。

在他回来的时候,一直蹲守的林五六也从耳房之中走出,手里还抱着一个小箱子。

“殿下,这是曹国公让人硬塞给您的。”

林五六一脸无辜,朱高煦却白了他一眼:“怕是你不愿意给。”

说罢,他也上手将那小箱子打开,却见里面摆放着十根拇指粗的金条。

林五六看到里面放着的十根金条,眼睛瞪得和牛眼睛一样,当即拿出一根咬了一嘴,然后掂量道:

“老天爷啊……这十根起码有一斤重了吧。”

明代一斤十六两,按照林五六的估计,这里起码有十六两黄金,市面金价折钱后差不多价值三百多贯。

“又是一笔进账。”

瞧着这三百多贯钱,朱高煦笑的合不拢嘴,他感觉他要是多留南京几个月,说不定能带着几千贯钱回北方,能让他爹都眼红。

想到这里,朱高煦从林五六手中接过这小箱子,拎着它就回到了书房。

把它放好后,朱高煦在窗口也对林五六吩咐道:“让右长街酒楼今天多送三个肉菜!”

“是!”听到今天加餐,林五六也搓着手走出了院子,吩咐兄弟们去催菜。

倒是不提朱高煦这边,只说李景隆乘车离去后,他没有直接返回自己在京的曹国公府,而是驱车前往了紫禁城。

只是半个时辰,他便在西华门下车,步行前往了武英殿。

“曹国公李景隆求见陛下……”

伴随着武英殿门口的亦失哈唱礼声响起,殿内的众人手中动作停止,纷纷看向了门口,只有朱元璋轻声回应:“召”

“召曹国公李景隆入殿~”随身太监得了准许,当即唱声召入李景隆。

殿外的李景隆闻声入殿,走入正殿后拐入偏殿,并在入殿后五拜三叩,作揖唱礼:“臣曹国公李景隆,参拜陛下,陛下万福安康。”

“九江,起身吧,自家人面前不用那么多礼数。”

面对李景隆,朱元璋同样展现出了对家人的感情,但李景隆却没有立马起身,而是毕恭毕敬的向朱允炆、朱济熺等人行礼过后才起身。

瞧着他,老朱打心底的高兴,毕竟这是他留给朱允炆的卫国良将,虽然他的能力不如他父亲李文忠,但足够为朱允炆守下江山。

“赐座。”老朱侧头对随身太监吩咐,不多时一把椅子就出现在了李景隆身后。

他再三行礼后才入座,朱元璋见状也笑着问道:“如何?”

朱元璋询问的很含糊,这让朱允炆心里有了猜测,倒是朱济熺、朱尚炳和朱高炽三人比较迷糊。

作为当事人,李景隆知道皇帝说的是谁,因此颔首:“刚从那边回来,有了些收获。”

“有收获就行。”朱元璋颔首,但却又在下一秒捕捉到了李景隆脸上的犹豫,渐渐收起了脸上的笑容。

“陛下,臣……”李景隆如实将朱高煦对他说的话交代出来,而当‘朱高煦’三个字出现在武英殿内的时候,朱允炆与朱高炽四人纷纷看向了朱元璋。

后三人心里疑惑,但朱允炆却十分清楚,能由李景隆在武英殿内提起朱高煦的名字,想来朱高煦很快就要解除禁足了。

这并没有出乎他的预料,毕竟在他原本的预估里,朱高煦顶多就会被禁足一个月,因为之前比他还过分的一些藩王,也只是禁足了一个月,他应该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