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大兴教育(第2/3页)

“龙江船厂所缺船料,可以尽数从定辽、金州船厂调取。”

“此外,参与宝船营造的工匠,但凡有愿意前往金州和定辽船厂定居的,俸禄翻倍!”

“谢殿下!”王船工激动作揖,朱高煦却再次拦住他:

“海军明年五月就要下东洋,算上这一批,我需要你赶在下东洋前建造出五十艘宝船,六十艘五千料以上的马船。”

“马船虽然主要是运送物资,但也要布置起码二十四门舰炮。”

“整个江南,包括北方的定辽、金州的官家船厂都归你调遣。”

“臣领教令!”王船工应下,朱高煦也回头看向了身旁的郑和。

“调五十万贯钱供王主事驱使。”

“奴婢领教令!”郑和的激动不比朱高煦差,要知道他可是负责下东洋的主事人,一旦下东洋成功,那后续的下西洋也将交给他来主办。

五十艘宝船和六十艘马船最少需要两万人操作才能在海上航行。

两万人规模的水师,除了前元征爪哇外,古往今来就没有过那么大规模的水师远航之举。

自己只要把这件事情做好了,便能以宦官身份青史留名。

“继续下水几日,确定没有问题之后,立马交付海军都督府。”

“是!臣领教……”

眼看下水成功,朱高煦也没有在船厂久留,只是交代了王船工后,便带着郑和与兵马离开了龙江船厂。

直到他们走出二里,龙江船厂方向传来的欢呼声才小了些。

“殿下今日之举,恐怕要载入史册了。”

郑和脸上笑意难以下去,赞扬着朱高煦今日的举动。

对此朱高煦倒是谦虚道:“事情还没成,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

“你接下来这半年也不用在东宫忙碌了,多在海军都督府呆着学习,等待明年五月顺风下东洋。”

“奴婢领教。”郑和笑着作揖应下,朱高煦也收敛了脸上笑意,在马车上处理起了那一本本奏疏。

从江东门进入京城后,他开始时不时观望马车外,可见的是许多添置了新衣的百姓。

朱棣蠲免一半赋税之举,让百姓有了更多的闲钱,因此添置了新衣,置办了新的农具。

瞧着那穿着新衣的百姓,朱高煦算是勉强舒缓了一口气。

“今年应天府的平均亩产有统计吗?”

朱高煦专门派官员统计各省各府的亩产,因此当他询问,亦失哈便不假思索道:“应天亩产实粮在二石二斗左右。”

“二石二斗,真富裕啊……”

兴许是见惯了渤海、辽东的实粮九斗、七斗,因此当听到应天亩产实粮二石二斗的时候,朱高煦不免有些羡慕。

如果全天下的亩产都能那么高,那才是天下无忧的时候。现在的大明,甚至连全天下的田亩数,人口数都无法清楚统计。

想到这里,朱高煦就想到了渤海的育苗田。

现在渤海树木多,煤炭开采还算方便,育苗田还能继续维持推广。

可一旦日后树木砍伐过多,育苗田培育的成本增加,那百姓就很难继续耕种水稻了。

培育适应东北气候的作物,才是他应该主抓的事情。

只是放在这个时代,想要培育出耐寒作物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你若是去了日本,记得从日本北边搜寻一些耐寒的作物。”

朱高煦不忘交代郑和,郑和也点头记下。

从他被选为下东洋负责人的时候,朱高煦就一直与他说着各地作物和动物的情况。

不仅如此,那幅《天下四夷宾服总图》他也见过,可以说他从未见过那么精确且广袤的地图。

虽然郑和不知道自家殿下是怎么清楚天下各地情况,可他选择了信任。

“虽然有了地图,但你也不能掉以轻心。”

看着郑和,朱高煦不厌其烦的交代道:“有地图能方便许多事情,可海洋的水文却需要你自己去探查和研究。”

“天下有七洲四洋,但细分下来,又能分为西大明(太平)洋、北大明洋、南大明洋、东小西洋(印度洋)、西小西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和北冰洋。”

“这些海洋不同,水文也不同,其中北冰洋不属于你日后探查的范围,但其它几大洋如果可行,还是得走走。”

“西洲(欧洲)的挽马,北洲(北美)和东洲(南美)的作物,还有南洲(澳洲)……”

朱高煦一点点的开口,在他的《天下四夷宾服总图》上,天下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大明洋、小西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大明位居中州,欧罗巴位于西洲,北美与南美对应北洲和东洲,澳洲对应南洲,非洲对应昆仑洲,南极洲则是直接称为南极洲。

对于地图来历,朱高煦也只是说这是根据先秦地图与唐代杜环所遗留地图,以及两宋海航地图而绘制。

面对他的话,没有多少人表示质疑,毕竟朱高煦能掌握的资源太多了,就大明宫城的“古今典籍馆”来说,除了朱棣就只有他能把全部书籍看个遍,其它官员都没有这个资格。

朱棣不可能把“古今典籍馆”的书看完,那他这个谎言就没有人能揭穿。

日后编修《永乐大典》时,只要他用用小心思,那大明就可以对美洲和澳洲创造华夏主权。

想到这里,朱高煦几乎是把自己知道的大洲和洋流情况都告诉了郑和,郑和也全都记下,准备返回宫城后用笔记录。

“下西洋绝非一次就能结束的,所以日后肯定会下西洋多次,而每次下西洋和东洋,需要带回什么东西,我都会给你一本文册,你按照文册去搜寻便可。”

“奴婢领教……”

交代了最后一句后,他们二人乘坐的车舆也返回了宫城,在东宫门口停下。

“那奴婢先去海军都督府了?”

郑和扶着朱高煦下了车舆,小心翼翼询问。

见朱高煦点头,他这才松开了手,自己驾车前往海军都督府。

告别他,朱高煦也返回了东宫之中,并隔着老远就见到了亦失哈。

“殿下,户部的赋税文册已经交上来了。”

“好,我现在去看。”应下亦失哈的话,朱高煦走入春和殿内。

不过他不仅看到了文册,还看到了堆积如山的奏疏。

没有什么抱怨,坐回位置后,朱高煦开始翻阅户部的文册。

从钱粮到田亩,再到人口数量,不得不说因为自己的胡搞瞎搞,大明的纸面数据都得到了提升。

明明靖难之役打了一年,可大明的人口反而增长到了六千二百四十七万,耕地也增加到了四亿一千六百余万亩。

至于赋税,如果按照正常来,没有遭遇蠲免的话,经过朱高煦改制的山东、辽东等地可以贡献比改制前更多的钱粮,不过这些钱粮最后还是要投入到辽东的建设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