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新年气象(第2/3页)

说罢,张王氏也不给张渤海反应的机会,起身便走入了自己的卧房。

张渤海见状想说什么,却只能看着卧房关上的门独自叹气。

在这个父母之命大于天的时代,即便他想要参军,只要他母亲不同意,便是连军队也不敢收他,更别说千里之外的国防大学了。

垂着头,张渤海看向了手中的书信,望着上面的那两个字,低喃道:“中学……”

他摇了摇头,最后将信收了起来,自己则是返回了卧房休息。

父母之命,不管放在哪个时代,都是很难避开的难关。

如果开学之前张王氏态度没有变化,那张渤海也只能乖乖去中学就读了。

不过相比较万千新政学子,张渤海这种还有选择的人无疑是少数。

自从年初官学毕业学子不再全面接受授予差事后,官学的含金量便开始下降,连带着的中学也遭受了影响。

今年毕业的二十余万学子中,大部分学子的父母并不开明,许多父母都认为官学读完就已经足够,毕竟谁知道中学五年过后,朝廷会不会给分配工作机会。

万一不给,那他们无疑又要浪费五年的资源。

在大部分官学学子父母看来,如果官学不是强制执行,如果不是官学毕业可以获得工作机会……

那他们也不会让所有孩子就读官学,而是只会挑出自己喜欢的孩子去读书。

官学要强制就读,这没有办法,可中学没有这种限制。

既然没有,那就没有必要再让孩子继续读下去,毕竟在负担三四个孩子就读官学的同时,再负担一个孩子就读中学,谁也不知道会多出多少费用。

但凡是人,都会权衡利弊,毕竟他们的生活还很拮据。

所以在这样的氛围下,中学的推广并不算成功,提前报名的人也并不算多。

直到鞭炮作响,永乐九年如期而来,摆在朱高煦手中的报名数量依旧不多。

“五千七百二十七人……”

春和殿里,听着耳边传来的鞭炮声,朱高煦不由得觉得手中奏疏的数字有些讽刺。

“还是步子迈的太大了,百姓的生活水平还跟不上扶持一个孩子十年不劳作的水平。”

朱高煦释然了,毕竟后世建国初都不敢保证让所有小学毕业的孩子读上中学,更何况这个时代的自己。

“就当下来看,恐怕截止报名结束,中学学子不会超过三万。”

站在春和殿前,身着朝服的一名年纪五旬左右的大臣作揖禀报,而他便是刚刚上任的礼部尚书宋礼。

相比较李至刚常常以权谋私,只注重江南而不注重北方。

刚刚上任的宋礼显然没有地域偏见,对于关外中学的报名之事,他十分上心,并在大朝会结束的第一时间找到了朱高煦禀告。

朱高煦翻看着各府的报名人数,微微颌首间也对宋礼安抚道:“这个数量已经不错了,毕竟这还只是关外。”“倘若关内的新政各省也跟着执行,那五六年后的中学学子数量恐怕也不会低于五十万,历年毕业者不下十万。”

“对于朝廷来说,早年用官学学子担任胥吏是不得已的办法。”

“如今官学学子数量已经饱和,那么就得想办法从数量提升为质量了。”

“殿下英明。”宋礼没有拍马屁,他是真的觉得朱高煦这个先满足数量再提升质量的办法很不错。

至少就现在来看,凡是推行了新政的地区,不管是行政效率还是税收数量都得到了提高,百姓生活也比之前滋润了许多。

“今年的定额是四千万石,虽然看上去很艰难,但只要北方的北直隶三地新政推行成功,那四千万石的定额还是很容易满足的。”

朱高煦提起了增加定额的事情,这在他看来是必然的事情,而群臣也早已习惯了朝廷定额每隔两年就会增加的情况。

在今早的大朝会上,户部尚书郭资公布了大明去年的人口和耕地、财政情况。

七千六百余万口,五亿八千余万亩,朝廷财政收入为田赋加军屯五千二百万石,以及各类税收八百余万贯。

折色下来,朝廷财政收入接近三千万贯,平均每个百姓贡献四百文的税收。

不过要是按照正常的粮食亩产和十税一的税收,那光凭土地上的粮食税收,大明就应该到手七八千万石,折色近三千万贯。

当然,朱高煦并不打算按照这个方式把税收收上来,而是认为要留给百姓一部分。

因为他很清楚,大明的官员胥吏并非没有贪腐,只是贪腐的事情没有检举到他面前罢了。

在他看来,每十亩能收一石粮就已经十分不错了。

“今年估计还是寅吃卯粮的一年,不过今年过后就好了。”

朱高煦瞥了一眼户部送来的奏疏,心里也不免想到了在孝陵里面躺着的老朱。

“爷爷啊,您看看,您攒的这些钱粮,孙儿到现在还没用完呢……”

朱高煦有些得意,同时也不免想起了大手大脚的朱允炆。

得亏自己动作快,要不然朱允炆手快继续给江南免两年税,自己就真的得抓破脑袋搞钱了。

“北直隶三地报名学子数量有多少,是否受到影响了?”

朱高煦询问宋礼,宋礼闻言颔首道:“自然是受到了些影响,过去一年报名的学子数量只有四十六万,不足三地总人口的半成。”

“嗯……”朱高煦想了想,随后才道:“对于不安排孩子上学的百姓,除非特别贫困,不然罚其父兄。”

“若是特别贫困,那便迁徙其前往关外或安南、贵州,发放耕田给他们。”

朱高煦很清楚当下新政推行中不会有很贫困的家庭,因为他去年入秋时才调了关外十四万头耕牛入关。

这些耕牛按照时间来算,应该已经到了百姓手中了。

如今朝廷又调了三百万石前往三地作为开荒粮,每开荒一亩地可得粮一石。

也就是说,只要肯卖力气开荒,他们不仅能吃饱,还能得到属于自己的耕地。

这样的政策将会持续三年,而三年后这些百姓手中也有了自己的耕地,即便朝廷不发粮食,他们也会自行开荒。

若是河南与北直隶能复耕回两宋时期的耕地数量,那北方的农业经济也就自然而然上去了,之后只要继续加大煤矿、水泥、矿产等资源的开发,北方经济即便无法与江南相比,但也不会比西南差到哪里去。

如此一来,自己的计划也算成功了一半。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摆了摆手示意宋礼退下。

待他离开后,朱高煦靠在椅子上休息了片刻,这才命令亦失哈准备步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