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父债子还(第2/3页)

“等我下去的时候,我带着《天下四夷宾服总图》下去,我就不信爷爷看见这《天下四夷宾服总图》还能在下面再收拾我。”

“而且要我来说,爷爷要是一开始就把位置传给您,一家人也不至于闹成这模样。”

“您看看,我那大兄把我十二叔逼的自焚绝嗣,再看看我们爷俩,我那大伯的几个儿孙还活得好好的,这一对比,差距不就出来了吗?”

“你这么说倒也是。”朱棣捋了捋大胡子,被朱高煦说服了。

朱标的几个儿孙,除了朱雄英早夭,朱允炆自焚以外,其余的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可都过得不错,就连朱允炆的儿子朱文奎都还活得好好的。

朱高煦北上以后,并没有将他们从江南带往北京,而是将他们留在了明孝陵的瓯宁王府。

如今他们也有四家二十七口人,吃穿用度皆不缺。

朱允炆要是知道,高低得给朱高煦磕一個。

对于朱标这一脉,朱高煦根本懒得去收拾他们。

历史上被朱允炆提拔,并且存活下来的官员并不少,结果朱祁镇在释放了吴庶人和建庶人之后,对朱允炆歌颂的许多江南官员和富户压根没管这群家伙,反倒是朱祁镇和朱见深对他们还算可以。

被放出后,两家也有十八口人,还能雇佣六名女奴。

只可惜再往后就因为宗室人口太多,对他们没有关注了。

就这种管理方式都没人扶持造反,朱高煦只能说这群江南士大夫还真是朱允炆的好忠臣……

“别想那么多了,这两年好好休息,等过几年东北铁路通车,您想出征几次就几次,儿臣绝对没有什么可说的。”

朱高煦起身拍了拍屁股上不存在的灰尘,笑着道:“前提得养好身体。”

“你自己倒是真的要养好身体。”朱棣没好气道:

“你给我的手书我看了,怎么,你还真的准备对孔府下死手?”

朱元璋和朱棣都瞧不上曲阜孔府,但在即位后,他们无一例外都选择了赏赐曲阜孔府,因为这是笼络读书人的手段之一。

朱高煦即位后,他对孔府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那时朱棣就感觉不对劲了,如今才过去不足一年,这孔府就要在洪熙朝坍塌了,不免让人觉得唏嘘。

“朝廷缺钱,修铁路、黄河清淤、疏通运河都需要钱,刚好这孔府又撞到枪口上了,收拾了还能获得一波山东民心,既然如此,那何必要留着他们呢?”

“况且,现在的学子,大部分还是以新政为主,虽说也辅修四书五经,经史典籍,但又有谁真的会为了书本上的一个人而死呢?”

“唐太宗说过,民心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古往今来,许多君王乃至李世民都将这个民视为每个时代不同的豪强士绅,而今时代变了,尽管民的主体还是他们,但在我这里,民即是天下人,不论高低贵贱。”

“此举,也算是为我天家积德吧……”

朱高煦已经预料到了日后的思想与现实碰撞,所以才会说积点德,希望后人念自己一点好,别把自己搞得绝嗣了。这听上去略有幼稚,但人就是这样,年纪越大,反而越相信什么因果报应。

“好了,你自己回你的紫禁城待着吧,你要对孔府下手,接下来有你忙的了。”

朱棣深知自己说服不了朱高煦,只能提醒他好好应对接下来的风波。

对此朱高煦颔首表示清楚,又瞥了一眼门外:“您这两个孙子,这次表现如何?”

“嗯……”朱棣捋了捋胡子,略微思考后给出答案:

“太年轻,就这次表现来说,瞻基比瞻壑稍微成熟些,瞻基能带几千人,假以时日指挥数万也不成问题。”

“至于瞻壑,成长倒是不错,当个千户官也绰绰有余,更进一步还得细看日后。”

“你这军校还是有用的,现在军中七成以上武将都是你那军校走出的人才,比我当年好多了。”

朱棣稍微遗憾的就是自己的班底不如朱高煦,亦或者说他不如朱高煦会带人。

朱高煦手下走出了孟章、王义、陈昶、徐晟、傅让、杨展、张纯、郑峻这一堆人。

反观自己,除了张玉、孟善、朱能可称大将外,其余的就只有张辅、孟瑛、李远、李彬能看了。

两者看上去数量差不多,但年纪差距可太大了。

这两年,燕府将领先后去世,能挑大梁的只有朱能、张辅、孟瑛他们几个。

反观渤海一派除了中立的陈亨以外,其余人各自活得好好的。

想到这里,朱棣又不免郁闷起来。

“既然如此,那儿臣就告退了。”

朱高煦作揖要走,不过临行前想到了什么,不免询问道:

“对了,少师在大明宫居住如何?”

朱高煦提起了姚广孝,朱棣闻言颔首:

“老和尚有些隐疾,不过你培养的那些医生倒不错,老和尚身体还算健朗。”

“不过以他的年纪,你就不用去叨扰他了。”

“他收了一个养子叫姚继,你若是不缺闲人吃饭,倒是可以安排个差事给他。”

朱棣交代起了姚广孝那边的事情,格外提醒朱高煦别去叨扰他,对此朱高煦颔首回应,末了回答:“安排去太常寺做事吧,不容易出错。”

“你自己看着办就行。”朱棣回应一声,朱高煦见状也作揖行礼,而后走出了养心殿内。

胯步离开时,朱高煦瞧见了站在殿门的王彦、朱瞻壑、朱瞻基几人。

朱高煦对他们颔首:“照顾好你爷爷。”

话音落下,他便在亦失哈的陪同下向外走去。

不多时,他回到了来时的马车上,坐在车里的他不免露出苦笑。

“陛下?”亦失哈好奇询问,朱高煦却摸了摸八字胡。

“有些可惜,姚广孝不能为我所用,但想想他年纪,估计也用不了几年,因此便只能苦笑了。”

朱高煦道出苦笑原因,亦失哈闻言颔首道:“少师学究天人,但终归谨慎过头了。”

姚广孝是一个合格的谋士,但他的出谋划策几乎都是为了朱棣。

对于朱高煦,他始终保持着戒心,因为在他看来,朱高煦并不像朱棣,反而更像朱元璋。

故此,在朱高煦辅佐朱棣的那么多年,这老和尚几乎没有过多出现,活生生在永乐朝活成了一个透明样。

这是他自保的手段,朱高煦也十分理解,但对于不能驱使姚广孝,他始终有些遗憾。

朱高煦没有继续与亦失哈讨论下去,而是将目光放到了车窗外。

不得不说大明宫选址极佳,在北直隶的禁伐令与积极募工,推广低价煤炭的情况下,随着北直隶绿化不断恢复,这地方也算是湖泽与天地一色,远方飞鸟如一行白鹭上青天,扶摇之上青天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