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岁月催人老(第2/3页)

前方是高二丈左右的承运门,穿过不足两丈的甬道后,出现在朱高煦面前的就是高大的青瓦承运殿了。

仅是一个外府就足可见朱高煦对朱标这一脉的优待,要知道他当年的渤海王府还没这里的外府大,更别提后府了。

朱高煦走上台阶,身后跟着百余名渤海卫兵马。

他胯步走入了承运殿内,而承运殿内此时此刻聚集着朱标这一脉的男丁及女眷。

他们分成左右,规模约二百余人,此时此刻脸上充满了惶恐与慌张。

“臣参见陛下,陛下千秋万岁万岁万万岁……”

几道声音先后响起,随后殿内二百余人纷纷跪下五拜三叩,对朱高煦毕恭毕敬的行礼。

一些年纪太小的五六岁小孩不明白为什么要下跪,黑白分明的眼睛时不时看向朱高煦。

朱高煦走到了承运殿的金台下,低头看着匍匐在自己面前的四人:“平身吧!”

“谢陛下圣恩……”

四人之中年纪稍大,唯一让朱高煦有几分熟悉的人率先开口,而后小心翼翼的起身。

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还有……朱文奎。

朱允熥比朱高煦大两岁,如今已经五十有三,身材十分消瘦。

或许三十八年前的那一夜,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在朱高煦面前如此卑躬屈膝。

当时的他还保持着两不干预,只想着当一个藩王享福的日子,只可惜他的好二哥朱允炆最终丢失了江山,还让自己一家人陷入了困境。

老四朱允熞,他比朱高煦小五岁,如今四十六岁,身体还算不错,神情紧张。

老五朱允熙,他整整小朱高煦十一岁,如今四十岁,与朱允熞一般紧张到不行。

最后一位,便是逼朱高煦起兵靖难,朱允炆的长子朱文奎。

如今的他不过三十五岁,长相浓眉大眼,神情紧张,姿态谦卑。

刨除神情和姿态,他的长相倒是让朱高煦记忆中朱允炆那模糊的相貌清晰了起来,不免还有些怀念。

相较于他的放松,朱文奎则是万分紧张。

这是他出生以来,第一次见到朱高煦。

靖难结束时他才五岁,对于父母的记忆已经十分模糊,但他自小长大,不管是吕氏还是自己的叔叔们都交代自己谨言慎行。

在几人之中,他对当今天家的威胁最大,而他自己也清楚,故此现在双股颤抖,十分丢人。

在他紧张万分中,一双大手拍了拍他的双臂。

“你倒是与你父亲长得相似,放轻松些……”

朱高煦这话不仅没有让朱文奎放轻松,反而把他吓得瘫软跪在地上。

朱允熥见状也连忙跪下叩首道:“陛下,此臣罪侄已经知罪,请陛下留他一条性命!”“请陛下留他一条性命!”

朱允熞与朱允熙也纷纷跪下,朱文奎则是吓得不知所措。

“你没继承你父亲的骨气啊……”

朱高煦叹了一口气,似乎略微失望。

尽管朱允炆微操甚多,但个人骨气不必多说。

朱文奎虽然与他相似,但毕竟自小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中,虽说成年后渐渐放松下来,但胆小的性格却与朱允炆南辕北辙。

只是对此,朱高煦这个始作俑者之一自然不会嫌弃,只是有些感叹罢了。

“都起来吧,没让你们动不动就下跪,况且大明朝除了正旦与祭祀,早就不兴跪礼了!”

朱高煦走上承运殿上的王位坐下,尽管只是一张郡王的椅子,却依旧被他坐出了龙椅的气势。

见朱高煦没有要论罪的意思,几名二十出头的年轻子弟纷纷上前将朱允熥等人给搀扶起来。

在朱允熥的带领下,他们转过身来低着头,谦卑等待朱高煦开口。

朱高煦的目光看向朱文奎,而后才缓缓开口道:

“你父亲的罪过是你父亲的,我曾经答应过太祖高皇帝会尽心辅佐他,只是他不肯放过我。”

“今日来这里看看,就是确保你们过得如何。”

“现在看来,你们过得还算滋润,那我也就放心了。”

他的语气带着几分唏嘘,同时目光打量了殿内,随后才道:“懿文太子妃已经薨逝了吗?”

“回陛下,洪熙四年便薨逝了……”

朱允熥算是众人中唯一能壮着胆气与朱高煦主动交流的人,而他的回答让朱高煦颔首。

他对吕氏倒没什么想报复的,只是单纯询问一句罢了。

想到这里,他收回了目光继续道:“好好待在这里生活吧,再过几年,我便会放你们自由。”

说完这句话,朱高煦便起身向外走去,朱允熥等人纷纷跪下送礼。

在路过朱允熥面前的时候,朱高煦驻足看向朱允熥,这让朱允熥心里万分紧张。

过了片刻,朱高煦才缓缓开口道:“有什么缺少的东西,亦或者受什么欺负,现在便与我说罢。”

“这次过后,日后你我怕是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

朱高煦这话一经说出,若是换做朱允炆的性格,他一定会以退为进来索要东西,可朱允熥注定没有那份心气与能力。

他沉默不语,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朱高煦对他们野心的试探。

见状,朱高煦长叹一口气:“你被那人养废了,若是你承袭大位,我父子或许能过得逍遥些。”

朱高煦这席话像是针扎在朱允熥心头,而朱高煦则是对身旁的亦失哈吩咐道:

“从内帑调拨绸缎制成成衣,瓯宁王府宗室每人调拨三套,另外你看看还有没有什么缺少的东西,也一并调拨吧。”

“奴婢领命”亦失哈应下,朱高煦便拔腿向外走去。

“多谢陛下!”

朱允熥的声音从后方传来,没能阻碍朱高煦前进的脚步。

他忍不住看向朱高煦的背影,那背影虽不如年轻时,却依旧雄壮,宛若自家爷爷在世时。

在他的注视下,朱高煦的身影渐渐消失在了他的目光中,而他的目光也一瞬间暗淡下来。

相比较他,其余人则是纷纷露出了笑脸。

尽管朱高煦禁止瓯宁王府的宗室走出王府,但永乐年间的《邸报》,以及当今天下的《大明报》,甚至是各地报纸都会备份送来王府内。

除此之外,王府内也有渤海调来的教习,教导的也是官学的小学、中学课本知识。

朱高煦极为自信,他从不担心朱标的后代会拥有威胁自己的实力。

为了不让他们如历史上的朱文圭、吴庶人那般连牛羊都不认识,朱高煦保持着他们对外界的单方面了解,所以他们心中积攒了许许多多的好奇的东西。

大海、沙漠、戈壁、火车、黄包车、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