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沉的艺术品(第2/2页)

李谕说:“商部给我的京郊那片土地太大了,还能开好多工厂,加个搪瓷车间轻轻松松。”

“真的能大规模生产?”吕碧城仍旧很好奇。

李谕肯定道:“必须可以,只不过还需要建好一些配套的上游产业,比如釉粉厂。”

国内虽然这几年也有了搪瓷制品,不过大都是从德国、奥匈帝国来的舶来品,由于运输距离很长,价格比较贵,属于高端一点的日用品。

而一旦可以本土建厂,再弱化一点艺术性,减少图案,只突出搪瓷的优点,完全大有搞头。

况且此时挂着“珐琅”名头,肯定好卖。

当然李谕的想法是能够让更多普通人使用上结实耐用的生活用品。

并且搪瓷不仅仅有经久耐用的优点,它能统治那么久,还与一个重要特性离不开:抗菌性,所以医院里搪瓷制品很多。

总之能在国内早点推广搪瓷,好处多多,赚的钱也比肥皂和方便面更多。

再者,李谕晓得民国时期国内的搪瓷市场是被小日本垄断的,而小日本那时候经济其实很脆弱,完全依赖中国市场,多砍断它一条经济来源就能让国内少一点水深火热。

一直到一战结束,是国内发展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李谕以后准备当成示范企业,届时鼓励各省生产,买来的一切技术、工序、专利在国内全部公开,放开干就是。

——

普朗克听说李谕要去奥地利后,嘱咐道:“不要忘了在火车上写出稿件。”

“保证完成任务,”李谕说,“教授哪,准备在罗马待多久?”

普朗克说:“过几天我也要回柏林,那边离不开我。”

普朗克是个大忙人,身兼数职。他苦笑道:“哪像你,年少多金,漂亮的姑娘环绕。我还有无休无止的会议、考试评议和报告!”

普朗克毕竟还没有真正成名,此时他的薪水主要就是大学教授、科学院院士,以及撰写各种报告。

而目前柏林科学院给院士发的薪水又是欧洲各大科学院中最低的,远比不上法国和英国。也与马克的价值不高有一定关系,德国太重视实业了,不如英国和法国在金融上那么灵活。

(这好像是后来德国敢重拳出击的原因之一。)

反正大神普朗克与专利员爱因斯坦现在看起来还都像为了生活奔波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