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玩家(第5/17页)

阎、冯(其实主要是冯)未入武汉就把武汉当成“本军给养之地”,自然是认为在他集重兵于平汉线后,打垮第三军团将易如反掌。事实也的确如此。6月10日,冯玉祥下令在平汉线上发动全线进攻。激战仅两昼夜,第三军团就已被打得摇摇晃晃,露出了自己杂牌军团的虚弱本色。

再有毅力和韧劲的人,如果老是吃败仗,也会心虚。蒋介石亦不例外,在平汉线受挫,陇海线又无转机的情况下,他开始运用缓兵之计划,从幕后策动“和平运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致电汪精卫,建议召开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以解决党内分歧,但是这一建议没有得到汪精卫的同意。

“和平运动”的另一调解人是张学良。与阎、冯忙得已经顾不上联系张学良不同,蒋介石不管仗打得有多激烈,都从未忘记要不遗余力地对张学良进行拉拢。

当时的东北在经历中苏同江之战后,兵疲民困,加上政府腐败,理财无方,导致经济十分萎靡。东北有较强的军工业体系,中原大战后,张学良曾表示可向阎、冯出售武器弹药,为的就是要以弹换钱,缓解东北面临的经济危机。

东北武器的售价较日本要高,以步枪而论,日本三八大盖每支二十五元,东北方面的开价是其一倍以上。太原本身也有兵工厂,阎锡山便不愿意再向东北购买,而吴铁城则力主向东北订购武器,在他的建议下,南京政府先后向东北订购了十万支步枪。

阎锡山算的是经济账,吴铁城算的是政治账,订购十万支步枪,就等于送了二百五十万元给张学良,默默地支持了东北财政。都说中苏同江之战中,是中央有负于张学良,现在也算是把这笔账给偿清了,张学良的心里能不舒坦吗?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两方交战之时,第三方肯源源不断把武器出售给其中一方,也相对地表示支持该方。方本仁就通过东北向南京出售武器枪弹这件事,断定张学良决不会与阎、冯合作。

从这时候起,张学良虽然表面上仍维持中立,但在内心里确实已明显倾向于南京。6月3日是张学良的三十岁生日,东北各军政要员齐聚沈阳为其祝寿。张学良趁便召集众人开会,以商讨应付时局的办法。会上意见分成三派:一派以张作相为主,主张保境安民,不与任何一方合作;一派以王树翰为主,主张与南京合作;剩下的则是唯张学良之命是从的少壮派,也就是于学忠这些人。

因为内部意见不一,张学良颇感举棋不定。恰在此时,恰好李石曾以祝寿专使的身份到达沈阳,以促请张学良居中调停。

与李石曾进行晤谈后,张学良马上致电阎、冯,提出将郑州、开封一带划作缓冲区,立即停战。至于阎、冯呼吁的政见公开,可以“委诸国民共同研究,以备中央采用”。

蒋介石已经做出了让步,可是反蒋阵营在军事上正处于全面占优的时候,正所谓“拉口子要见血,刨树木要见根”,没有人肯轻易就这么放过他。

一通呼吁下来,“和平运动”的热脸碰上的全是冷屁股。在这片古老而坚硬的土地上,历来只回荡着一个真理,那就是枪杆子里见输赢,其他说什么都白搭。

李石曾沈阳此行还有一个目的,即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请张学良出兵助蒋。

会商后,双方达成初步共识。在张作相等人不赞成出兵的前提下,张学良准备亲率四个嫡系师和于学忠部入关。蒋方则同意先汇款两百万元,给予东北作为出兵费用,同时协助解决奉票的金融问题。

自“中东路事件”以来,奉票就出现了通货膨胀,虽然东北发行了补助奉票的“现大洋票”,但财政仍有匮乏之虞。如果东北再出兵入关,关外金融可能会立生险情。

钱款汇出的第二天,李石曾即偕同张学良的代表胡若愚赴沪。胡若愚南下,对外宣称是为了替张学良答谢送寿礼者,并且准备在上海就医治病,但实际上就是为了解决东北金融问题。

在李石曾的陪同下,胡若愚与财政部长宋子文进行了洽商,宋子文同意帮助稳定住奉票。与此同时,蒋介石也致电李石曾,要他转告张学良,奉票的稳定绝没有问题。

陷阱

请张学良出兵相助的同时,蒋介石自己也在摩拳擦掌,连做梦都指望着他的部队精锐能有上佳表现。

打仗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化的过程。跟晋军打仗,让蒋军认识到了阵地的作用,于是他们的阵地也变得讲究起来。

豫东平原上每隔三五里就有一处村寨,凡是蒋军占据的村寨,都用交通壕相连。轻重机枪就布置在交通壕交叉的地方,用于进行斜射和侧射,从而加强了火力网的严密程度和杀伤力。

坚强的阵地,加上相对精良的步兵武器和准确的枪法,这样的防线似乎应该坚不可摧才是,但当西北军扑上来的时候,它忽然就不起作用了。

你不是火力强吗?人家避开白天,晚上偷袭。

至6月上旬,预定参加陇海线作战的西北军主力已有相当一部分到达指定位置。如果仅仅只看装备,西北军简直就不配跟晋军、蒋军同处一个战场:士兵没有背包,仅有一卷夹有铁铲的棉被,然后背后再插一把大刀,机枪大炮等重武器在西北军中更是极少能够见到。

可是西北军的厉害之处,恰恰就体现在这些装束寒酸可怜的士兵身上。

冯玉祥以善于练兵著称,对士兵的训练极其严格,而且特别注重夜战、劈刺、摸爬等方面的特战训练。在西北军里,大刀被置于与步枪差不多同样重要的位置,几乎人手一把,因此他们的劈刺术其实就是指刀术。西北军士兵没有不会耍大刀的,夜战近战时多用大刀进行格斗。

摸爬技术是西北军的另一个绝活。在北京南苑驻军时,石敬亭曾按照冯玉祥的要求,下令各部队在营房外筑成连绵不断的假山,官兵每天早起后就围着营房“跑”假山——注意,不是爬,而是跑。先是徒手跑,然后是全副武装地跑,并且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不间断。

因为有这样的训练基础,西北军在摸寨子时便变得驾轻就熟,士兵们搭人梯上高墙,在交通壕之间纵横来去如履平地一般,往往蒋军的哨兵还未察觉到,对方已经提着刀悄无声息地摸进来了。

蒋军驻扎的寨子,前面小一些的,或驻连部,或驻营部;后面大一些的,或驻旅部,或驻师部。西北军一般都是先解决这些指挥机关,然后迅速撤掉。到了白天,当西北军的主力部队发动冲锋时,寨子里无人指挥的士兵便只能整营、整连地垮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