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在年代文吃瓜(四十)
顾二嫂能够想到的,顾大嫂和顾四媳妇也都想到了。
她们的感触,其实比顾二嫂更深刻。
原因无他,真切的例子就摆在眼前哪。
老二家的进了一趟城,整个人就变了个样儿。
皮子捂白了,身上养出了膘,还做了好几身新衣服。
顾家没有分家,三个妯里都在一个院子里住着,谁还不了解谁?
顾二嫂娘家的情况,跟顾家差不多,祖上都是贫农。
她嫁到顾家的时候,身上的嫁衣都是借来的。
在顾家十来年,暗中应该是攒了一些私房。
但,顾二哥原本就是个老农,顶多就是农闲的时候,去镇上打打零工。
能够赚到的钱,也是有数的。
顾大嫂和顾四媳妇都在心里估算了一下,并得出结论:老二家的那些新衣服,指定不是花她自己的钱,而是小姑子给置办的。
除了顾二嫂的明显变化,最让老大、老四两房眼红的,还是小姑子给老二弄到的培训名额啊。
开车啊,多么稀罕的技术?
就像顾二嫂说的那般,学会了开车,就算去不了厂里,也可以回生产大队开拖拉机啊。
虽然没能吃上商品粮,也可不在下地受累!
关键是足够风光啊。
开着拖拉机,突突突的在乡间地头穿梭,乡亲们见了,都要打从心底里佩服、羡慕。
整个老顾家,都跟着露脸呢!
而这,都是小姑子给予的。
“怪我!都怪我!什么时候生孩子不好,偏偏这个时候生!”
顾大嫂那个恨啊。
当初,她比小姑子的肚子还大,肯定不能进城去伺候她。
结果就让老二家的钻了空子。
自家男人虽然已经去了镇上的厂子,但只是个临时工啊。
工资低不说,也没有什么福利。
就拿过年来说,人家有编制的正式工,都能领到过年的福利。
可自家男人跟正式工干一样的活儿,却啥都没有!
一开始知道男人要当工人的时候,顾大嫂有多兴奋,随后看到正式工与临时工的区别时,顾大嫂就有多不忿。
凭啥的,都是一个厂子里上班,都是干一样的活儿,却两样对待?
大房这个年过得,就很纠结。
本该高兴的事儿,可还是蒙上了一层阴影。
刚过了年,老二家的就回来了。
大包小裹,油光水滑,就这样模样,任谁看了都知道——
她在城里哪里是伺候人啊,分明就是享了福。
享福不说,还、还让小姑子给顾老二弄了个更好的前程!
凭什么啊,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
而且,细说起来,还是他们大房最先跑去巴结小姑子的呢。
只是因为没去伺候月子,就、就让二房抢了先机、占了大头!
顾大嫂越想越气,“不行!不能再让老二家的去城里了。”
“小姑子虽然出了月子,可孩子还小,需要人照顾!”
“我去!我刚生了孩子,还有奶!我去了,连奶粉钱都省了!”
顾大哥低着头,他没说话,但他心里已经认同了媳妇的猜测和决定。
许是得陇望蜀吧,当了临时工,顾大哥就想当正式工。
但他没啥能耐,技术也只是一般。
若是没有小妮帮衬,他这辈子也只能做个临时工。
“我爸不一定同意!”
顾大哥闷闷的说了一句。
让个还在奶孩子的儿媳妇去伺候亲闺女,虽然是为了沾亲闺女的光,但外人不会这么看。
人家只会觉得顾家不厚道,不把儿媳妇当成自家人。
顾大嫂:……
她也知道,自己不是个合适的人选。
但,她真的不甘心啊。
“那就让谷雨去!谷雨没结婚咋了,在咱们乡下,哪个女孩子不帮着洗尿戒子、带孩子?”
顾大嫂咬着牙,打定主意。
如果顾父不让她去,而是选了老四媳妇,那她就豁出去的闹,必须把谷雨也塞进去!
……
几乎是同一时间,老四媳妇也在跟老四咬耳朵。
“我去!我去帮咱姐看孩子!”
“你跟韦大夫学了小半年,也学得差不多了,就差一个行医资格证。”
是的,这年头也是有行医资格证的。
不过,没有后世那么正规、那么严苛。
基本上都是去城里的正规医院接受培训,考核合格了,就由医院开一个证明。
有了证明,就能去当卫生员,或是村子里的赤脚大夫。
若是成绩优异的,还能被医院特招录取呢。
顾老四爱读书,也能沉得下性子去学习。
韦大夫呢,本就是家学渊源的名医。
看在外孙女的面子上,以及顾家暗地里的各种照顾,对顾老四也是倾囊相授。
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努力,结果就是非常喜人的。
顾老四虽然还没有多么高超的医术,但他的水平,已经比生产大队的卫生员还要高一截。
现在唯一欠缺的,就是医院培训的名额。
如果韦大夫还在城里,或许还能帮得上忙。
可话又说回来,人家韦大夫要是还留着城里,顾老四也就没有机会跟着韦大夫学医了。
“我看行!看二嫂那模样,在我姐那儿也没有吃苦受罪!”
顾老四天生体弱,性子就软和些。
他不像周围的男人般,十足的大男子主义,动辄打骂老婆。
顾老四像个文弱的小书生,对妻子也十分温柔、疼爱。
小夫妻俩结婚两三年,恩恩爱爱、甜甜蜜蜜。
虽然还没有孩子,但两人都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唯一、自己的依靠。
顾老四确实渴望有个名额,可如果三姐那儿的条件不好,自家媳妇去了是真的当牛做马,他也舍不得。
还是看到顾二嫂红光满面的回来,顾老四才确定:三姐家条件好,自家媳妇若是去了,还能享福!
顾老四也就安心了。
“对!你看二嫂那新作的棉袄,花布是新的,棉花也是新的。我偷偷摸了一把,又软和、又暖和!”
这么好的棉衣,在他们生产大队都是头一份儿。
不是真的买不起,而是买布需要补票,买棉花需要棉花票。
就是工人,每个月的票据也都是有限的。
想要做一件厚实的新棉衣,估计要攒上许久呢。
他们乡下的农民就更不用说了,票,没有,钱也不富裕。
好些个人家,穿的棉衣补丁罗补丁不说,里面的棉花都发黑发硬,结成块儿了。
哪像二嫂的那件啊,从里到外都是新的,看着就让人稀罕!
“我呀,这次也去城里享享福。”
顾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