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3/5页)

宋夏如今是跟张杏花在柴房住着,要比正屋更冷一些。不过好在屋里有个炉子在,倒也没那么冷了。

宋声过去的时候宋夏正在跟着张杏花学着绣帕子,以后出嫁了,这嫁衣上的花样可都得她自己绣,这是他们乡底下的规矩。

张杏花看到宋声过来,有些惊讶道:“怎么这个时候没在屋里看书,过来我们这屋了?”

宋声蹲在炉子旁边烤了烤手,这天气真是冷的,尤其是还没有什么棉衣羽绒服之类的御寒,一出门就冻的不行。

张杏花这屋里有没有其余的凳子,他只能蹲在炉子边上蹭着热气。

“刚好今天在家有空,我来看看夏夏的功课。”

张杏花一听,皱眉道:“一个丫头家有什么功课?还是快别耽误你时间了,你读书写字要紧。”

宋声摇摇头,不赞同道:“虽然是个丫头,但还是要多认些字好。以后就算是出嫁了,遇见什么地契,房契之类的,也能看得懂,不会被夫家忽悠,有用着呢。您再想想英姐,因为不识字,就算看见程度给别人写的情书都不认识,吃了多大的亏?”

这话一说,张杏花马上就被说服了。

“你说的有道理,还得多识些字的好。”

“奶奶这样想就对了,等明年大妞大毛再长大些,还有英姐的两个妞妞,到时候我一块给他们开蒙,让他们都开始读书写字。”

张杏花一听,忍不住担忧道:“这会不会很费精力费时间?三郎啊,你的时间和精力是最宝贵的,可别耽误了你读书呀!”

“不会的奶奶,我只是教他们学写字算数,等后面有机会了,就把他们送去私塾上学。不会浪费我多少时间的。”

一听宋声还有送家里孩子去私塾上学的打算,张杏花有些惊讶,没想到他打算地如此长远。

景朝的私塾是招收女弟子的,只是不允许女子参加科举罢了。有很多富贵人家都把家里的女儿送去私塾读书写字,更甚者还有请西席先生来教的。

会识字写字后,就算是送去富贵人家家里做丫鬟 ,那都是争着要的。

而且上过私塾识字的女子,出嫁了之后也会让婆家高看一眼。

只不过上私塾也要花钱,这束脩虽然比不上县学昂贵,但一年也要二两银子,乡下谁愿意花钱给姑娘家读书上私塾的。

“都送他们去私塾上学?”张杏花惊道,“三郎,咱们家虽然因为烧炭稍微好了些,但也没有这么多闲钱花呀。”

宋声却道:“奶奶且放宽心,到时候钱的事我来想办法,不会让您为难的。”

这话要是旁人说,张杏花竟然是不信的。但换成宋声这么说,她就信。

“行,你心里有数就好,送家里娃娃们读书是好事,这事儿我支持。”

宋声再次觉得张杏花这个奶奶想法相当的开明 ,一点都不贪图眼前的小惠小利,就比如这送家里娃娃们上私塾的银子,她完全可以说不同意,到时候把这钱省下来存着。

但她却没有,家里头不论男娃还是女娃,她都同意送去上私塾,想法十分开明。

如果她不是一个农家的寡妇,而是生在一个高门大户,说不定会是一个十分有魄力的当家主母。

跟张杏花说的这些话,一旁正在绣花的宋夏也听见了,听到以后说不定能去上私塾,她心里十分高兴。

宋声这个亲哥哥在她眼里的形象一下子就高大了许多。

从前这个哥哥对她态度很冷淡,可自从成婚了之后倒是对她亲切了许多。

知道她想学写字,还特地为她准备纸张和笔,现在还提出建议说以后要送家里的孩子们去上私塾,她这个哥哥跟以前是真的不一样了。

她喜欢现在的哥哥,希望哥哥一直保持着现在这样,不要再变回以前的样子了。

宋声考校了一下宋夏,发现之前教给她的字确实已经都学会了,夸赞了几句之后,又教了她一些新的字。

教完了字之后,他道:“夏夏,我教你一些算术吧,就是一些简单的算学知识。”

宋夏愣了一下,随后反应过来道:“是能够算钱的知识吗?”

“对,以后如果你出门买东西的,既要会看称,又要会算钱,这样那些小商贩们就不会骗到你了。”

“那我要学!”

宋夏教了她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准备等她学会之后,再教一些简单的乘除。这样以后买卖东西,她就能自己算钱了。

宋夏显然很高兴,没想到除了能够学识字,还能学算术。这里可是有好多人都不会算呢,每次家里一有货郎来收东西,就要请人家会看秤会算钱的人过去看着,省得被人家骗了。

等她学会了以后她买卖东西就不需要找别人了。

教完这些之后,宋声就起身准备回房了。

张杏花看他要走,起身从屋里出来送他。

平时他去找张杏花,出来的时候她都不曾送他出门,毕竟走几步路就到了,外面又冷,一般就待在屋里。

这会儿看她起身出来送他,宋声觉得奶奶大概是有话要跟他说,但是又不太方便让妹妹宋夏听到。

从柴房出来张杏花一路送他到了宋声的房门口,跺了跺脚,抖抖雪,张杏花才进屋里来。

屋里陆清正在炉子旁边学写字,看到张杏花过来,他赶紧放下手中的笔站了起来。

“奶奶怎么过来了?”他道,然后起身拿着炉子上的水壶给张杏花倒热水。

张杏花摆了摆手说不用了,她坐一会儿就走。

陆清还是给她倒了碗热水,让她端着暖手。

关上门,张杏花道:“三郎,有件事,奶奶想跟你商量一下,问问你的想法。”

“您说。”

“这前几天,王媒婆上门了一趟。来咱家找我,说是给咱们家夏丫说亲的。”

“给夏夏说亲?”

“是啊,夏丫今年已经十四了,等翻过这个年头,虚岁就十五了。人家有的十三四就已经定亲了,夏丫也到了定亲的年纪。但我一直没寻摸着合适的,便拖到了现在。”

“王媒婆前几天上门给说了一家,人家家里是在镇上做生意的胡家,条件也不错,家里头是兄弟俩,上头有个姐已经出嫁了。老大已经成婚有娃了,王媒婆说的就是他家里的这个老二。”

“说是性格憨厚老实,年纪也合适,正正好十六,比夏丫大两岁。”

宋声听着张杏花说这些话,字里行间都在说王媒婆给说的这门亲事人家家里条件不错,人也可以,他问道:“那人家家里条件这么好,能看得上咱家?”

张杏花道:“王媒婆说了,人家能看上夏丫,是因为听说有你这个好哥哥。不仅是童生,还得过县太爷的夸奖,现下又烧出了炭,这才找王媒婆来咱家探口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