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巧妹

老奶奶眼神里的焦灼与担忧,让夏木繁有些心软。

孙女儿失踪五年,至今没有任何踪影,她一定很难过。现在她将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那就尽力一试吧。

夏木繁低头对雪糕下了命令:“坐!”

雪糕立马乖乖蹲坐,但依然警觉地盯着眼前这个陡然出现的陌生人。

夏木繁接过那一迭子资料,挑出几份快速浏览。

失踪人名叫陶念巧,星市云通县冀阳镇陶家坪人,1992年7月失踪,失踪时年仅15岁,刚刚结束中考。报警人就是眼前这名老人家,是陶念巧的奶奶,名叫池菊香。

寻人启事上的陶念巧头发短短的,清瘦的小脸上一双杏眼清澈明亮,两道浓眉让她看上去有几分异于同齡少女的坚定。

看到女孩是星市人,夏木繁将资料收起,对池菊香温声道:“老人家,你和一起来吧。”

夏木繁带着池菊香来到接待室,打电话让孙羡兵、虞敬这两个单身汉过来。今天是周末,冯晓玉、龚卫国难得有时间与爱人团聚,就暂时不打扰他俩。

池菊香坐在接待室的沙发上,接过夏木繁递过来的热茶,有些受宠若惊:“夏警官,你会帮我的,是不是?”

夏木繁并没有马上应承下来,问道:“老人家,您孙女儿失踪时,是由哪个派出所经手的报警?”

池菊香指着那迭子资料说:“就在我们镇上派出所报的警,这里面有当时的报警记录,我复印了一份存着。还有这里,是我做好的寻人启事。这里,是这几年我贴出去寻人启事之后接到的电话、去过的地方……”

寻人启事复印了十几张,夏木繁问池菊香:“怎么复印了这么多?”

池菊香的眼睛里噙着泪:“我到这里找你,一路上贴过来,还剩下这些,等下再去贴,就盼着巧妹能够看到,或者……知道巧妹下落的善心人看到。”

眼前这个老人穿着件蓝布棉袄,一双棉鞋边沿都是泥,脸被寒风吹得皴了,伸出来的双手黢黑粗糙,看得出来是个做农活的老人,也看得出来她走了很多路、吃了很多苦。

夏木繁最看不得老人、孩子吃苦,想到她独自一人从农村一路来到星市,沿路张贴寻人启事,看到一个人就拉着问:你见到我家巧妹没?夏木繁不由得喉咙口有些发紧,低下头再认真看报警记录。

正在这时,孙羡兵与虞敬走了进来。

孙羡兵问:“夏队,周末加班,有案子来了?”他和虞敬一接到夏木繁的电话,便意识到有事发生,立马赶了过来。

夏木繁抬起头来:“来得正好,你和档案科联系一下,我要找一份少女失踪案的档案资料。失踪人名叫陶念巧,报警时间为1992年7月。”

孙羡兵看一眼拘谨坐在沙发上的老人,点了点头:“好!我马上去。”

夏木繁对虞敬说:“大虞,你去对面买份盒饭来,老人家应该是饿了一天。”现在是下午三点,食堂没开门,只能到对面的小饭馆买饭。

虞敬也留意到池菊香面色苍白、风尘仆仆,眼里闪过一丝怜悯,忙应声道:“好,我这就去。”

池菊香颤颤巍巍的摆着手:“不,不用,警察同志不麻烦你们,我带了干粮的,我不饿。”一边说着,池菊香从布包里拿出个塑料袋,袋子里装着两个又干又硬的馒头。

夏木繁将塑料袋放回老人的布包里:“老人家赶了这么久的路,一定辛苦了,既然来了我们这里,就当到了自己家一样。总吃干粮胃也难受,吃口热饭热菜吧。”

云通县距星市大约二、三十公里路程,老人家一路走过来还要张贴寻人启事,估计得走八、九个小时,也难怪鞋子边沿全是泥。

池菊香舍不得钱,怎么也不可能到餐馆炒个菜,夏木繁以前到镇上读书的时候也全靠一双腿,当然知道那份又累又饿的艰辛。

夏木繁觉得不过是给老人家一口热饭热菜而已,举手之劳,可是却让池菊香感动到流泪。

池菊香捧着那盒热气腾腾的小炒肉盖饭,眼泪扑簌扑簌地往下掉,一边哭一边大口扒着饭,直到把饭菜吃得精光,才开口说话。

“警察同志,你们真的是太好了!”

“巧妹不见了,我找过派出所、找过市公安局,可是他们都说没办法。”

“我一大早从村里出发,走得腿都要断了。我年纪大了,走不快了,就怕有一天我闭眼了,还没找到巧妹啊……”

夏木繁往老人的茶杯里添了点热水,安慰道:“老人家,您别伤心,先把您孙女失踪前后详细和我们说说吧。”

池菊香抹了把眼泪,捧着热气腾腾的茶杯喝了两口水,这才将五年前陶念巧失踪的事情细细说了出来。

池菊香年少守寡,只有一个儿子陶大壮,省吃俭用、辛辛苦苦地将儿子养到了二十岁。儿子娶了邻村的赵青柳,第一胎生下个女儿,取名陶念巧。

赵青柳脾气刚硬,和陶大壮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时不时就往娘家跑,到了陶念巧三岁之后,赵青柳抛下她到城里亲戚家当保姆,陶大壮和她吵到后来也觉得没意思,跟着同村人南下打工,夫妻俩关系越来越差。

等到陶念巧七岁的时候,赵青柳与陶大壮离了婚,又各自组建了家庭。

赵青柳嫁到镇上,丈夫莫良材在镇上开了家五金店,虽然前头结过婚留下一个女儿,但据说很有钱,赵青柳帮着照顾继女,一心想着再生个儿子稳固地位,早把陶念巧抛在了脑后。

陶大壮在打工时结识了老乡袁琼华,两人性格相投,很快就结了婚,夫妻俩一起在县城开了家米粉店,生意挺火红。

陶念巧爹不亲、娘不爱,从小就甩给奶奶池菊香,祖孙二人相依为命。

农村生活虽然苦,但是陶念巧因为有奶奶陪伴,并没有像同村很多女孩一样辍学。池菊香一辈子吃了没有文化的苦,很支持孙女儿读书,因此陶念巧七岁上学,一直读到了初中。

陶念巧很聪明,读书刻苦用功,成绩一直在班级都名列前茅。老师们都说,只要陶念巧继续读下去,一定可以考上大学,成为村里第一个女大学生。

听到老师的话,池菊香暗自下决心,不管有多难,都一定要供孙女儿读书。

可是她一个农村老太太,全靠着家里几亩水稻田、几畦菜地养活自己和孙女,魏念巧这些年的学杂费都是儿子出的。到县城读高中需要住宿,光是一年的学费、住宿费、伙食费就得一千块,这么多钱,陶大壮肯出吗?

陶念巧六月份参加完中考之后,成绩出来,她考了全校第二名,顺利被县城一中录取,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池菊香来找儿子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