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潞王不可置信的看……

潞王不可置信的看着他哥,见他说完就头也不回的走了,丝毫没有回旋的余地,潞王气坏了。

他从小到大有母后的宠爱,太监宫女老妈子围着他团团转,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未受过这样的委屈。

小时候,哥哥对他们总是和颜悦色。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母后说哥哥病了,需要静养,后来又说他出宫去了。

好不容易把哥哥盼回来,得到的不是来自帝王的宠爱,却是严苛的管束。

可他哥是皇帝,别说皇宫,整个大明都是皇帝说了算,没有人敢忤逆他的想法。

潞王只敢仗着母后的宠爱,在宫人面前颐指气使,要让他跟他哥作对,借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可他又实在不想抄一百遍文章,一整天他都在思考,要如何才能逃避抄书,又不被他哥责罚。

潞王那小脑袋瓜,从未转得像今天这么灵光。他哥是大明的皇帝,大明皇帝就天不怕地不怕了吗?这世上一定有他哥也害怕的人,比如张阁老。

可是,张阁老是哥哥的老师,怎么会帮自己做主呢。

还有另一个人,那就是他们的母后,只要母后护着他,哥哥也不敢说什么。

可是,怎么才能让母后护着他呢?

有了,他可以装病。这可真是一个好主意,装病不仅不用抄书,说不定明天也不用来文华殿读书。

这样想着,潞王就拿定了主意,回去他就跟母后说自己不舒服。

于是,他开始心心念念盼望着下学。

下午申时刚过,就有永宁宫的太监过来,把栖霞公主接走了。

申时三刻,透过窗户,潞王看到了母后身边的太监。他激动万分,就等着先生宣布下学。

先生是朱翊钧从翰林院庶吉士中挑的,名叫沈璟。

选他来做弟弟妹妹的讲官,朱翊钧却是花了心思的,沈璟今年不满二十四,不仅文章作得好,还通音律,好词曲,关键长得还好看。

其他讲官也是照着这个标准挑,年轻又长得好看的人,总会让小朋友感觉亲切一些。

沈璟要求他们把字练完才能离开,潞王归心似箭,胡乱应付。

写完最后一个字,就迫不及待冲了出去,拉着太监马不停蹄往外走:“我累了,我要回宫。”

“潞王殿下留步!”

此时,从正殿中快步出来个太监,是乾清宫的小野:“陛下有旨,瑞安公主回慈宁宫休息,潞王留下,继续抄书。”

既然是皇上的旨意,太监也不敢违抗,赶紧护着瑞安公主走了,留下潞王一人,孤零零站在院子里。

这一整日,潞王度日如年,好不容易熬到下学,恨不能飞奔回慈宁宫,临到要走之时,却忽然发现自己回不去了。

他的情绪彻底崩溃,“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小野赶紧上前一步,竖起手指,抵在他的唇边,“嘘”一声:“殿下,陛下与朝臣正在殿内议事,可不能大声喧哗。”

潞王委屈极了,只得一个人回到厢房,继续抄书。

刚过完年,朱翊钧就雷厉风行的敲定了两件事,第一,通过了潘季驯的《两河经略疏》,全面治理黄河、淮河上下游,及入海口。

令他意外的是,冯保竟然主动提出,由自己前往河南,监督。

皇帝不信任武将,就派文官去监督,后来连文官也不信任,就派太监去监督。

一开始只是监军,后来逐渐扩大到地方军政,重大工程。

这虽然是个辛苦活儿,但也是个肥差,很多太监都想去,但冯保主动请缨,别人便不敢跟他抢。

只是感觉奇怪,皇上身边的伴读,只要他想,有的是朝臣给他送银子,怎么会盯着这点辛苦钱。

朱翊钧也不理解,长这么大,大伴从未离开过他,为什么这次主动提出要去监督治河?

冯保给出的理由很简单,他要去帮潘季驯造水泥。

“上次,咱们向潘季驯提过,西洋人用火山灰和石灰造粘合剂,陛下还说,寻个西洋人具体打听打听。此时到现在还没有眉目,我想着,过去督促他们尽快落实。”

这事儿朱翊钧说完就抛在了脑后,火山灰也不是说找就能找到,也不知道防水性好不好,大范围筑造堤坝可不可靠。

想不到,冯保倒是对这件事很上心。

朱翊钧思忖片刻,露出个意味深长的笑,拉过冯保的手:“那便辛苦大伴了,不管能不能成,早日回来。”

他语气中满是眷念,毕竟是自己养大的小团子,冯保也十分不舍。

不过小团子长成了大小伙子,现在已经亲政,到了大展拳脚,实现宏图伟业

冯保觉得,该教给他的,都已经教的差不多了,自己也不能总守在他身边,应该做点儿什么。

第二件事是远在福建蓄势待发的一场大战,年前,胡宗宪提过,想要以计谋兵不血刃。

用的还是老一套:从广东寻一个林凤的老乡,打入敌人内部,摸清楚情况,再制定策略。

徐海也好,林凤也把,当海盗似乎都不需要脑子,轻而易举就能被人挑起内部矛盾。

有人认为,他们应该继续在福建广东一带活动,烧杀抢掠,跟朝廷作对。

有人认为,跟朝廷作对难度太高,他们应该往大海的另一边谋求发展,攻占海岛,自立为王。

于是两拨人在未来规划方面产生了严重分歧,也给了胡宗宪离间他们的机会。

朱翊钧看着密奏,心里想,不用胡宗宪费尽心机讨好权臣,献媚君主,全副心思都用在军务上,办事效率就是高。

议政结束,大臣们各自退下,朱翊钧望向窗外,太阳都快下山了。

他突然想起来,潞王还在厢房抄书,便打算起身去看看。

潞王难过极了,正坐在书案前抹眼泪。朱翊钧问他抄了几遍,他不吭声,朱翊钧便自己看。

虽说是抄书,其实只是《论语·八佾篇》中的一句话: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对他而言,一百遍也就是一晚上的事。然而,整整一个时辰,潞王写了不足十遍,字迹潦草难辨。

他抬起头,委屈的看向朱翊钧:“我……我可以回去了吗?”

朱翊钧把他写的垃圾仍到书案上:“回哪去?”

“慈宁宫。”

“做梦!”朱翊钧拧小鸡似的,一把将他拧起来,“跟我回乾清宫。”

潞王崩溃大哭:“我要找母后,母后,救我!”

“今儿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救不了你。”

晚膳已经备好了,王安问朱翊钧要不要传膳。

这一天情绪波动太大,听到“传膳”二字,潞王就饿得受不了了,咽了好几下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