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章 竹清坑人
这个武官两鬓斑白,跪在地上哀求的模样让不少人侧目,心想,这个老东西为了海船可真是豁出去了,竟这样舍得脸面,哭的模样倒是真真让人觉得动容。
“陛下,微臣觉得老将军的话在理,新式海船正有些起色,断不能半途而废,还请陛下思量,再批一些银子去造船局。”
文官却不大认同,觉得他们在没事找事,他们一向瞧不起粗鄙不堪的武将,现下听闻他们想缩减举办大国宴的预算,心中不由得更加不满。
不能体体面面地举办宴席,岂不是堕了他们大文的风光?
皇帝很头疼,他头一回感受到了无力感,就像他只是一个筏子,底下的人才是船夫,能掌控他。
“此事可是稍作排后,咱们目前最重要的事是击退倭寇。”上官氏的老大人站出来,维持住了局面。
如同先帝所想,有了上官氏的支持,皇帝才能在短短的时日内把控住朝政,像现在这般,上官氏的人都会站在皇帝这边。
大文对上倭寇一向是赢的,故而大臣们很快商量出法子,皇帝拟旨,派了一位擅长海战的将领前去领兵。
只造不造新式大海船这事,他们仍旧吵得面红耳赤,没完没了。
皇后在前朝有人,故而很快得知了这一消息,这样的事,他们也没有想着瞒着。
“竹清,你说新式海船真的很重要吗?”皇后问她,饶是她饱读诗书见多识广,也不了解新式海船的重要性,甚至她对于这些战船,脑子里想象不出来一点。
听见皇后的这个问题,竹清下意识地点点头,她虽然没见过大文朝的海船,但是有着上辈子的见识,从大局的角度来说,海船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只是当局者迷,像大文这样的大国很是骄傲,觉得凭现在的实力,不需要新式海船也能睥睨天下。
现在也许是不用,十年后呢?二十年后呢?一步慢步步慢。
竹清仔细斟酌,回答道:“奴婢觉得是重要的。”
“哦?”皇后换了一个轻松的姿势靠在抱枕上,随后看向竹清,笑道:“说说你的见解。”
“是。奴婢虽然没有见过海船,也不知道新式海船有何不同之处,只是娘娘,那到底是武器,您还记得漠州叛军的事吗?漠州向外族售卖旧样式的武器,使得外族也得知了大文的独有的武器是如何制作的。那海船也是一样的,都是武器,自然也就有泄露的风险。”
见皇后慢慢听进去了,竹清继续说道:“咱们虽然防着旧式样海船图纸的泄露,却也要两手抓,造新式海船,两相齐下,岂不是更好的巩固我大文的海防?娘娘,早打算永远比临时打算要有益处得多。”
“有了新式海船,说不得能打倭寇一个措手不及,甚至将他们打怕,永远不再侵犯我大文的国土。”
竹清用皇后能理解的例子说明白了,也说服了皇后,在这样的家国大事上,皇后也是想出一份力的。
“国库空虚,两场国丧就去了大半银子,现下暂时凑不出那麽多去造船局,只怕重臣们都不会答应造新式海船的。”皇后有些忧愁,两场国丧她都有经手,自然知道花销颇大。
大文本就重丧礼,更何况还是太后与皇帝的丧礼,自然是花多少,都批准的。要是不造新海船,国库的银子勉勉强强也够使。
“娘娘何必看着国库,不如瞧瞧其他有银子的地方?”竹清言笑晏晏,丝毫看不出她即将就要坑人了。
“哪里……你是说,世家权贵?”皇后脑子灵活,很快就想到了竹清话里的意思。
竹清点了点下巴,“正是,娘娘您想,这三年世家大族都不能举办大宴席,甚至婚嫁也不允许,那这些银子不就省下来了?省下来的银钱放着也是放着,倒不如拿出来,捐给造船局,为咱们陛下以及大文朝的海防添砖加瓦,如此,不用动用国库,也不必陛下与娘娘烦忧,多好的事?”
至于权贵们答不答应,心里滴不滴血,那就不是她要想的事了。反正她的目的是为自己的主子解决烦恼,其他人的烦恼,自然由其他人去解决。
“你说的在理,世家高门的底蕴足,哪怕有的没落了,也终究不是寻常小户可以比的。让他们拿银子出来,也是一个法子。”皇后想了想,又说道:“倒不如本宫带头,先捐一些给造船局,随后带动夫人们。”
“娘娘善心。”竹清夸了一句,这还没商量完,皇后又吩咐她去请陛下来,毕竟这样的事,得事先问过陛下的意思。
陛下来的时候,皇后已经让人摆好了汤羹,待服侍他用了,皇后这才把打算说出来,陛下一听,喜色上眉,“皇后果真贤惠,替朕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既不用动用国库,武将们也不用一直纠缠,两全其美。
只是先前在朝堂之上拒绝造船的官员们恐怕就要哭晕了,毕竟国库的银子与他们关系不大,但是现下出的,可就是自家的银子了。
“臣妾想着陛下事情多,其他地方臣妾帮不上甚麽忙,只是组个局,请夫人们进宫一趟也是能做的。再则,那麽多勋贵,总不能两百万都凑不到罢?”皇后轻轻柔柔地“挑拨”。
也是时候给官员们找点事情做了,不然他们总没事找事,老是上折子阻碍她的父亲回京任职。
陛下眼里闪过一抹不虞,是了,这些官员们出身尊贵,家里富裕,怎麽可能凑不到两百万?只怕还不止,只是不想拿出来罢了。
尤其是……他想到了先帝与他说的——没有贪污的官员凤毛麟角,在朝堂之上的官员,没有哪个是清清白白的。
但是他们本事大,有才干,于是先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把这些大臣打压下去,莫说世家不答应,就说一时半会去哪儿找寒门的人顶上缺儿。
寒门与平民子,终究比不得耳濡目染长大的勋贵子。
“皇后打算出多少?朕也随一点,私库里的东西不少,拿一些出来用也是妥当的。”陛下说,先帝临走前,把他的私库一分为二,一半给了他,一半给了皇太孙,亦就是现在的太子。
“臣妾出十万两。为国的大事,断没有犹犹豫豫的道理。”皇后说,她说罢,陛下又出了二十万两。
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