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昭和维新(9)

“关于改革你算说完了?”

“差不多了,山本君还有什么想法?”

“我……”山本五十六迟疑了一下,问道,“你不会把他们刚才的表态都当成是支持意见了吧?而且,你给他们看的和给我看的还是有很大区别,你确信他们都会继续支持。”

堀悌吉反问道:“依你之见,应该怎么处理?”

“最起码应该形成细则,然后深入讨论,全面分析,形成一致意见后通行,再……”

堀悌吉却摇头:“你这样搞,改革不会成功的。”

“为何?”

“所谓全面分析其实就是权衡利弊,改革的思路怎么可能照顾到方方面面?主体把握、方向明确就是要动手干,想的越多越会觉得不清楚的越多,约会觉得阻力越大,瞻前顾后之下,人心怎么统一?”堀悌吉脸色凝重地表示,“比如作战,没有一次是有全面把握的,如果全部考虑清楚,姑且不说时机和战机会不会消逝,就是中途出现变故就会手忙脚乱,那还怎么打?既然改革的意见是明确的,大家就是一起走下去,迈出第一步才是最要紧的,更何况,具体的改革策略我已让诸君下去深入思考了,有好的意见随时可以吸收。只要目标是一致的,前景是光明的,大家一起探索难道不比一个人划定纲要操纵众人强得多?”

“伊藤整一!”

“下官在。”

“搜集今天参会之人关于改革的想法,对照你在美国、德国的考察成果形成报告,我相信你的能力!”

“是,长官!”

山本五十六终于被他这说法打败了,气呼呼地说道:“你这是乱来。”

“是不是乱来,不取决于步骤和程序,只取决于结果,只要帝国能够强盛繁荣,我个人承担些罪名何足挂齿?”堀悌吉戏谑道,“你当官当了这么多年,还没独走过吧,不跟我试试看么?不然以后怎么跟石原君吹牛,他可是独走过的——有人怪他了么?”

“你……”山本恨得牙痒痒,“这是一回事么?”

“长官……是不是从长计议?”伊藤整一也劝说道。

“我去了德国,目睹了欧洲的繁荣与富强,目睹了社会与科技之发达,再也忍不住了,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忍不住了。日本必须改变,必须走在新的道路上……”堀悌吉慨然道,“古人说,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我做的一切,后世之人必然会明白……两位,拜托了!”

至此,堀悌吉的决心已显露无遗,山本五十六知道再也拉不回了。

东久迩宫稔彦王没参加陆海军4巨头讨论的酒会,不过再次裁军5个师团的命令不可能不让他知道,听说石原莞尔用这5个师团换取了海军方面对火箭技术开发的后续支援,虽然松了口气,但心情还是很沉重的。

只有单独与石原莞尔会谈时他才可以说些心里话:“石原君,裁撤师团这件事会不会有问题?”

“殿下的顾虑是?”

“总军虽然实力不强,但毕竟控制在中枢手中,如果全部裁撤而代之以藩镇之兵,一旦祸起萧墙如何?”

“殿下考虑的问题也是我最开始顾虑所在,前两天我把这层意思和堀君挑明了,不过他的回答很有意思,很耐人寻味……”

东久迩宫稔彦王眉头一扬,问道:“他怎么说?”

“削藩镇之兵不是中枢喜闻乐见之事么?”

“可是……这些兵力又回到中枢了呀!”

“他说,藩镇兵力是从哪里来的?难道不是中枢派出去的么?难道还能就地征兵么?兵在中枢则为中枢所制,兵在藩镇则为藩镇所用,中枢有大义名分,有人事职权,有兵力补充优势,难道还怕藩镇犯上作乱?如果连这点信心都没有,干脆退位让贤好了。”

“有点意思,有点意思……”东久迩宫稔彦王用手指敲着桌子,急速思考着,堀悌吉话里话外意思很明显:裁撤总军代之以4大军镇的兵力固然削弱了中枢影响力,实际各军镇实力也在下降,这些部队一到本土就受方方面面制约,要想团结起来与中枢抗衡难度不小,虽然不可能一回到本土就立即倒向中枢,但至少有不小机会。机会已创造出来了,就看如何把握了。

“这道理藩镇难道看不出来?”

“殿下,互相制约,不会有人跳出来做出头鸟,何况堀君和他们谈的也有道理,各藩镇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这种撤退法一定是将刺头师团、实力弱的师团往外推,客观上起到统一和整肃作用。换成是我一定也这么干,藩镇兵力回到本土后我们正好加以重组,存优汏劣、去粗存精,这里有德国现成的例子可学。”

一说起德国经验,东久迩宫稔彦王就点头称是,旅欧考察团有过报告,明确阐述了德国如何裁军——不是简单地将一个番号部队里的官兵全部遣散,而是划定一个标准,将最差的几支部队大部遣散,其他部队淘汰部分,然后再把遣散部队中的精华补充到其他部队中去,德国老兵退役年限从35、33到现在已划到了29岁,日本一样也能参考。

另外裁军只涉及到减少兵力,重装备是不带走的,因此人数虽然减少,战斗力反而提高了。实际上石原莞尔根据考察报告和以往战事总结,认为目前的师团制过庞大,尤其是满编时2万多兵力的甲等师团过于庞大而技术兵器不足,他有意寻求撤销旅团一级建制组建新师团,正好也可以借裁军这个当口进行调整。

“堀君说,如果中枢这样还控制不住局面,那就不能怪自己无能了。”

“这是让我们上下互相牵制……哼哼……”东久迩宫稔彦王气得牙痒痒,“堀君手段越发高明了,他一个海军枢密使,不但把手伸进陆军,还搞风搅雨,长期下去如何是好?”

“堀君想要改革,自然希望摆脱一切掣肘,如果不能,那就用其他力量牵制之,否则他怎么会轻易答应北上?为表诚意,他答应把夏威夷战役中缴获的坦克和火炮送部分给关东军,折算下来至少可武装2个机甲师团,南方军优先补充了战损。”

“其他各军镇对此怎么看?”

“南方军、印度军无所谓,他们功劳已经足够,不好再拦着关东军和朝鲜军,唯独中国军有些意见。”石原莞尔补充道,“一方面让他们操办宁渝合流,一方面又准备北进,这逻辑他们觉得好没道理,还不如让关东军南下……”

“不妥,不妥,关东军一旦南下,满蒙空虚,一旦俄国进攻将难以抵挡,但关东军北上就不会面临这个困难。”

“我也把该想法告诉了冈村,然后他向我索要了一堆好处才作罢。”

“应该让他向海军去要好处!”

“海军好处已经到位,海军准备淘汰一批旧海防艇,全部交给中国军发卖,卖掉的钱两家对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