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工作重点

听到徐德的赞赏,王安的脸上也露了笑容,连忙说道:“孩儿不敢让干爹失望!”等到徐德点头,王安这才继续开口。

“孩儿这一次到了濠江,探查到了不少消息。”

接着王安就把自己探查的消息说了一遍,关于西班牙和葡萄牙,以及这些人的目地。在最后王安做出了一个总结,非常精辟的总结。

“这些洋夷人,他们做事肆无忌惮,很多到咱们大明来到洋夷人都是罪犯或者是强盗,很多都是在他们那边活不下去了,这才不远万里来到咱们的大明的。”

“对于咱们这边的事情他们也不关注,心里面只有赚钱。”

“孩儿还听说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濠江的这些葡萄牙人,当年咱们大明和倭寇打仗,倭寇的火器就是他们的卖的。”

“这些人只要有钱,什么东西都敢卖。”

这话戚继光倒是没接茬,事实上大明也买了不少,不然佛朗机炮哪里来的?这些人没有是非观倒是真得,不过总留着一群不安好心的人在这里,怕是不是好事情。

戚继光已经在心里面打定了主意,等到自己回去之后,一定向陛下建议,把那些葡萄牙人给赶走。

“孩儿还打听到一件事情。”王安继续说道:“倭国好像要南来,好像与葡萄牙人打了几次了,孩儿听葡萄牙人咒骂把火器卖给倭国的人。”

戚继光冷哼一声,显然对葡萄牙人的做法很不屑。

只不过戚继光对倭国也没什么好感,向着倭国的话他是绝对说不出来的。

情报的汇总很快就完成了,与徐德和戚继光在福建这边得到的情报都能相互照应,无论是戚继光还是徐德全都松了一口气。

“干爹,孩儿带回来一个葡萄牙人。”王安见自己的干爹和定北侯都很满意,又补充了一句道。

“葡萄牙人?”

徐德和戚继光对视了一眼,两个人都来了兴趣,开口问道:“说说看,什么葡萄牙人。”

“是,干爹!”王安连忙答道:“事实上葡萄牙人这些年一直在大明这边做生意,他们有一个宗教,就和咱们的佛教和道教差不多。”

“信奉这个教派的人叫修士,就和咱们的和尚道士差不多。”

“这些人一直想在咱们大明传教,只不过各地的官员都不喜欢他们,总是驱赶他们,他们根本进不来咱们的大明,孩儿这一次带回来的这个人就是修士。”

“他叫利玛窦,对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以及荷兰人,他都很熟悉。”

戚继光和徐德对视了一眼,没想到王安还干了这么一件事情。不过有这么个人也好,可以询问一点东西,倒是王安有心了。

“很好,晚些时候我和侯爷见见他。”徐德笑着说道。

至于把这个什么修士介绍给皇上,徐德和戚继光都没有这种想法。别说他一个外来的什么修士,大明的这些和尚道士都不行。

世宗皇帝笃信方士,炼丹问药闹得沸沸扬扬。

谁敢再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咱们这位皇上英明神武,胸有大志,谁敢进献这些东西,还不得被人一人一口唾沫星子给淹死。

别人不敢说,但是徐德和戚继光都不愿意沾这个东西。

两个人都不缺圣宠,这么干有什么好处,百害而无一利,谁会蠢到去做这样的事情。

这边没太把利玛窦当回事,那边利玛窦自己可是很把自己当回事的,在利玛窦看来,这是自己的一次大机会,一次让主的荣光照耀这片广大土地的机会。

自己传教这么多年,来到大明这么多年,可是自己的传教一直没什么进展。

事实上不光自己,在自己之前,好几任主教都曾来到这片土地上传教,结果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基本上全都被驱赶出去了。

利玛窦也曾经向着各个方向努力,结果还是收效甚微。

可是这一次不一样,在得知了那个年轻人是大明皇帝的内侍,利玛窦顿时就激动了。如果自己能够见到大明的皇帝,得到大明皇帝的支持,那传教肯定没问题啊!

自从离开葡萄牙,自己到过印度,到过倭国,每个地方呆的时间都不短,到处都在传说大明这个国家,如何的富足,如何的强大,这一次自己肯定有机会见识到这一幕了。

“主保佑我,阿门!”

在自己的院子里面,利玛窦在胸前画了一个十字,祈求自己的主保佑自己,让自己能够在这块土地上散播主的荣光。

福建甄家的案子很快就落下了帷幕,徐德和赵廉上了折子给朱翊钧,戚继光则是准备去巡视一下沿海的卫所,这也是皇上给他的任务。

看看没有战事几年了,沿海的卫所是不是还堪用。

奏折快马加鞭的进了京城,赵廉和徐德在这边静候着朝廷的旨意。

紫禁城,文华殿。

进入四月之后,朝廷的大事情就是春耕,没什么比春耕更重要的了。好在老天爷开眼,这些日子倒是下了几场雨,缓解了一下旱情。

正所谓春雨贵如油,说得就是这个时候了。

老天爷开眼下雨,这使得朱翊钧的心情都好了不少,看奏折也没那么烦躁了。伸手拿起一份奏折,发现是来自福建的,朱翊钧眼睛一咪。

这是钦差赵廉徐德和福建巡抚董成武的联名奏折,显然是福建的案子有了结果了。打开奏折看了一眼,果然是有结果了。

案子本身倒是没什么,甄家的死活朱翊钧也不太在意。

反而是案子后面映射出来的东西,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衰落,荷兰人即将崛起,估计这两年他们就会跑到亚洲来。

随之而来的就是英国人法国人,整个人亚洲就会成为他们的猎场。

朱翊钧非常非常的想在这里面插一脚,可是朱翊钧知道现在不是时候。大明的底子还没打好,也没打牢靠,不过时间还不晚。

等到荷兰人过来的时候,自己去插一脚也来得及,再说了,自己还有一个倭国要打。

将奏折拿过来,朱翊钧在上面画了一个圈,按例办理就可以了,交给内阁就行了,该杀就杀,该发配就发配,没什么好说得。

赵廉和徐德的事情自然也没完,既然都到了福建了,那就在沿海扫一遍吧!

凡是通倭的士绅全都抓一下,顺便将福寿膏的事情传出去,到时候自己就能立法了。当然了,这也是治标不治本,主要还是控制源头。

等到自己拿下了东南亚,占领了产地,自己才能够控制福寿膏的交易。

东南的事情也就做到这一步了,想要在继续做,基本上已经不可能了,自己的注意力也应该从这方面转回来,转到一些自己应该关注的点上来。

其他的不说,王用汲该回京了,顺天府的改制该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