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1章 天工开物
朱栩说的往西,实则就是穿过了蒙古人部落,到了俄罗斯的地盘。
世界很大,虽然很乱,但往西,数得上来也就那么几个国家。
第一个就是俄罗斯,俄罗斯西进的路被奥斯曼帝国挡住,只能东来,可是蒙古部落还颇有实力,胜负各半,东进的路,暂时被挡住,还在不断的试探。
因此,大明的触角向西,面对的就是俄罗斯!
朱栩想要的是建立商贸关系,眼前的利益有,更多的是以图日后。
“是,臣遵旨。”吴德归,魏良卿上前道。
朱栩走了几步,又道:“对蒙古的礼法,官制改革是我大明朝廷的权力。到了之后,先给他们好好上上课,教教他们礼法,然后再给他们封王分官……”
“遵旨。”赵晗,沈珣出列,抬手应道。
对于漠西,漠南蒙古,朱栩现在还谈不上什么控制力,这些都是口头上的,但也是大义,将来明朝要干涉,平叛亦或者收复,谁都说不出个“不”字来。
渐渐走到热闹处,朱栩停住脚步,看向北方,道:“皇叔,此去说远不远,朕等你归来,给你摆宴庆功!”
平王等人齐齐抬手而拜,沉声道:“臣等定不辱使命,请皇上宽心。”
朱栩点头,目送他们上马车,缓缓离开。
小慈烨这会儿才抬起头,道:“父皇,他们怎么走了?”
小家伙的声音比他姐姐还有些含糊,好在朱栩半蒙半猜的已经能听懂大半,笑着道:“他们要出关作些大事,过一阵子回来。”
小家伙抬着小脑袋,看着朱栩,表情有些似懂非懂。
朱栩揉了揉他小脑袋,看着车队离的远了,道:“走,咱们去政院转转,给你选个老师。”
小家伙倒是没有意见,安安静静的跟着朱栩向前走。
没走多久,王一舟突然上前,低声道:“皇上,有人跟着我们。”
朱栩神色平静,脚步不乱,道:“嗯。”
王一舟退后,悄悄挥了挥手,两个便衣不动声色的脚步慢下,向着身后不远处合围。
曹化淳在朱栩身侧不远,看着那几个人,皱眉道:“皇上,这些人,倒像是真的灾民。”
朱栩一怔,转头看去,果然,看到两三个乞丐模样的中年人,被便衣拦住,正在盘问。
朱栩眉头微皱,大明的灾民的都是优先送去辽东或者北安南进行开垦荒地,何况这里是京城,怎么会有灾民?
王一舟会意,一个手势,一个便衣跑回来,在朱栩身前道:“回皇上,问清楚了,他们是山西的灾民,据说他们那今年遭了旱灾又遭了水灾,实在没办法,才从村子出来,到京城的。”
这个朱栩倒是知道,看着那几人,沉吟不语。
大明的移民,是从陕川之地开始,还没有扩展到其他地方,这不表示其他地方就好,相反,除了陕川之地,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里去。
湖广,山西,山东,福建,江西等等,几乎没有一处不遭灾的。
“让顺天府去办吧。”朱栩道。
想要实现全国移动灾民,还要再等两三年,等辽东渡过消化期,就能以之前十倍,二十倍的力道开垦荒地,并且还能自给自足,不需要朝廷负担。等辽东再次饱和,也有两三年的过程,那个时候,北安南差不多也渡过一个消化期,这样交替而来,起码能移灾民一千五百人万人!
这将大大降低朝廷应对灾情的难度,也会让大明松一口气,身上的大山卸去大半。
王一舟会意,让人通知顺天府,其他人继续护卫朱栩向南方走去。
城南现在很热闹,比城东还热闹一分,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喧闹不休。
朱栩在人群中走着,感受着人气,心里倍感亲切。
小家伙似乎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人,睁大眼睛,盯着看来看去,几次还想挣脱朱栩跑出去。
朱栩看着,便给他买,玩具,吃的,好看的,没多久小家伙身上是一堆,小脸一种欲说还休的激动之色,两只小手忙个不停,在那摆来摆去。
朱栩背着手,脸上带笑。这小家伙,终于露出童性来了。
“看来,还是要让他多出来走走。”朱栩看着欣喜的小慈烨,低声自语道。
朱栩一群人,穿过三里河,来到皇家政院门前。
宋应星,张荣穘已经在等着了,一见朱栩,慌忙上前,道:“臣参见皇上。”
朱栩背着手,看着身旁的小慈烨,道:“还有这个。”
宋应星,张荣穘一愣,立即又向着小慈烨道:“臣见过大皇子殿下。”
小家伙被两人的动作搞的一愣,手里还有两个五颜六色的小风扇,看看两人,又转头望向朱栩。
朱栩笑了声,道:“免礼吧,走,进去看看,今天有什么特别的课吗?”
宋应星现在主管皇家政院,张荣穘是张筠的叔父,得到了一个伯爵爵位,现在也是皇家政院的副院长。
宋应星跟在朱栩身侧,道:“回皇上,今天有不少公开课,其中蕺山先生在讲‘慎独’,连山先生在讲‘格物’,王寿春在讲大学……”
朱栩听着暗自摇头,这些都是儒学大家,讲的他未必能听得懂,何况小慈烨,道:“还有其他的吗?比较有趣的?”
宋应星不知道朱栩的“有趣”指的是什么,思索片刻,道:“皇上,小梅园里有一场文会,都是年轻人,在讨论‘新政得失’,皇上是否有兴趣去看看?”
朱栩神情微动,倒是感兴趣,道:“有没有人能认出朕?”
宋应星犹豫了下,道:“皇上来皇家政院的次数不少,怕是有人能认出来。”
朱栩点点头,道:“那走走吧,对了,你的《天工开物》写的怎么样了?”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实则上就是自然科学的一种总结,发展,极具有哲学性,逻辑清楚,朴素可证,若是这本书能刊印而出,对朱栩的“新政”,尤其在思想方面,会是一大助力。
宋应星跟在朱栩身侧,道:“其道太精,臣不能妄揣,很多事情需要一一验证,臣目前只开写第一卷,校验恐需数年,若是写完……臣有生之年不敢言之。”
朱栩虽然心急,但对于宋应星的态度还很赞许。
这个时候的文人,还是比较倔强的,尤其是在他们的著作方面。
朱栩微笑,道:“嗯,慢慢写,写好了拿给朕看看。那个‘二气五行’,很有意思,朕希望你继续写下去。”
宋应星知道朱栩很关注他,面色激动,道:“是。臣与诸多同道正在加紧专研,若是有所得,一定奏呈御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