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找心腹,不找大患
宋江日后在梁山上的心腹并不多,无论是清风山,还是揭阳镇,宋江都没有买到为他卖命的人。但江州可不一样,他在这里买下了两个死党——戴宗和李逵。
李逵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就业务能力而言,他武功平常;就人品道德而言,他下作不堪;就家庭背景而言,他十八辈贫农出身。可是,李逵在水浒中却占尽了风头。自李逵同学在小说中出镜后,他成了施耐庵先生笔下的常青树,什么“黑旋风斗浪里白条”,“沂岭杀四虎”,“打死殷天赐”,“斧劈罗真人”……即便是林冲、武松这些《水浒》上独自做传的明星,在日后的章节中都退掉了主人公色彩,但李逵同学反而越往后出镜率越高,这是为什么呢?
在这个世界有三种人混得比较开。第一种应属龙凤之后。对这种人,著名农民革命家陈胜同学是非常不屑的,因此他提出了一种超越了血统论的先进思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应该说,这是一种泣血的追问,也是一种面对人生不公的呐喊。
遗憾的是,这个世界不是按照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方式运作的。尤其是当暴力垄断了足够的社会资源,人尽其才就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华贵构想。事实上,在一个以暴力为垄断资源的社会,只能是“龙生龙、凤生凤”。不过,即便我们不是龙凤之子,也不要太过悲观,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第二种人。
第二种人就是千里马。按照韩愈先生的解释,千里马有如下特征: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就是说这个所谓的千里马胃口很大。但在韩愈先生眼里,千里马往往很不幸,即所谓——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我认为,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千里马脱颖而出的,但前提是他确实是马之千里者。而千里马最终被世人认同,最关键的一条因素是什么呢?——那就是千里马要想实现自己的奋斗梦想,必须找到对你有认同感的伯乐。因为只有在伯乐手里,才会给你足够的平台让你一展身手。对千里马而言,最大的悲剧就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生活中有很多怀才不遇的人,他们之所以最后一事无成,最关键的是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竞争优势,没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勇气和魄力,最终沦落到和常人无异,甚至成为常人中的笑柄。
第三种人,他们常常一无所有,既没有有权有势的父母,也没有帝王之术,甚至他们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但他们就赢在一无所有了。
正所谓,无为,而无不为。
这种人往往具有天然的性格优势,那就是大开大合、无所顾忌,甚至到了连生命都无须珍惜的境界。
李逵就是第三种人,也就是说他是一个不要命的人,至少他比很多人不要命得彻底。
李逵并非没有自己的价值追求,他也有自己的伦理法则,那就是江湖义气——为了老大,他愿意去死。
李逵也有自己的物资追求,他希望有一天——大碗吃肉喝酒,大秤分金银。
见到李逵的那一刻,宋江知道,他要找的人终于露面了。按照小说中的介绍:看到黑李逵这样彪悍的天然绿林集团成员时,宋江吃了一惊。
得知眼前这个汉子是及时雨宋江同志时,李逵积极向组织靠拢的心理反应更让宋江多了一份自信。只见李逵同学拍手叫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扑翻身躯便拜。
一看李逵这么主动,宋江自然不问青红皂白,立刻拿出十两银子,决定收买李逵同志的革命信心。这十两银子出的真是恰到好处,因为多了太突兀,少了没义气,果然,这十两银子最终换来了李逵对宋大哥的高度评价:“难得!宋江哥哥又不曾和我深交,便借我十两银子。果然仗义疏财,名不虚传!”
李逵内心也有自己严密的评价体系,而且并不影响他不要命的性格优势。
李逵真的很简单吗?